中新網(wǎng)3月26日電 每年4月至5月,春暖花開,氣候宜人,這個時間也恰是野菜生長的季節(jié)。野菜被很多人認為是天然的綠色食品,一些消費者不滿足于僅在市場上購買野菜,常借著戶外踏青的機會,挎上籃子,帶上工具,到深山、曠野、荒地、田埂等自然環(huán)境中尋找野菜,甚至有的消費者到路邊綠化帶或公園里采摘野菜(含柳芽、香椿等)。今日,中消協(xié)給中新網(wǎng)生活頻道發(fā)來提示,春季采摘野菜需謹慎,謹防食后中毒。
野菜雖好,但是不是哪里的野菜都能采,中國消費者協(xié)會提醒廣大的消費者,路邊、公園的野菜不要采。
一、路邊綠地生長的野菜有害物質(zhì)含量高。路邊野菜易吸收汽車所排廢氣里的有害物質(zhì),汞、鉛等重金屬含量及其他有害物質(zhì)含量較高,這些有害物質(zhì)一旦積累在野菜上便不可能被完全清除,食用對健康有害無益。此外,還有貓狗等寵物頻繁活動造的寄生蟲等污染隱患。
二、路邊綠地、公園里的野菜可能含有除草劑或農(nóng)藥。每到春天,花草樹木的蟲害較多,園林部門經(jīng)常會對灌木科和喬木科植被施藥防病蟲害,這種農(nóng)藥的噴灑不同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管理,所施的農(nóng)藥有可能滲透到周邊野菜中,因此路邊、公園生長的野菜上難免會有藥物殘留。有的園林部門為了景觀維護需要也會使用除草劑,消費者如果食用了含有除草劑或農(nóng)藥殘留量高的野菜,會有較大的人身健康危險。
三、路邊綠地公園里的野菜是景觀的一部分。消費者在采挖野菜過程中,難免會踩踏破壞景區(qū)植被。采挖野菜后,也會影響其他植物的正常生長和景觀的自然美。為了更多的人觀賞,消費者也不要擅自采挖。對于擅自采挖、采摘的行為,很多管理部門都明示禁止。
小知識:
采摘野菜要有相應(yīng)的知識,要能鑒別野菜的種類,盡量選擇日常食用的野菜,謹防食物中毒。一般來說,摸上去有刺的野菜不可食用,口嘗根莖部感覺到麻辣的也不可食用。一旦誤食了有毒的野菜,如野芹菜、野胡蘿卜、野蘑菇等,會引起腹瀉、頭暈,甚至有生命危險。因此,如果食用后出現(xiàn)胃痛、惡心、嘔吐、腹瀉等疑似食物中毒癥狀,要立即停止食用,盡快就醫(yī),并且保留樣本以便對癥下藥。
野菜并非人人適合。野菜多為寒涼性,孕婦、幼兒、老人、長期脾胃虛弱、虛寒的人群不要輕易食用。一些野菜的纖維比較粗,腸胃功能較弱或患有慢性腸胃炎的市民食用要適量。另外,部分野菜含有可導(dǎo)致過敏的物質(zhì),容易在某些特殊體質(zhì)的人身上,引起過敏反應(yīng),這類人群也不宜食用野菜。(中新網(wǎng)生活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