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網(wǎng)

看透你的飲料 深度讀懂食品標簽

   2012-10-31 中國食品網(wǎng)中食網(wǎng)10190

    11月7日就要立冬了,又是火鍋香彌散的時節(jié)了。吃火鍋,難免會喝些飲料,而在健康日益受到關注的今天,人們在購買飲料時往往會仔細查看配料表和營養(yǎng)成分表,試圖尋找那些糖少、能量低、天然食物原料比例較大的飲料。然而,要想通過食品標簽看懂其中的明堂也沒那么容易,其中會有很多讓人困惑的方面,這里就把常見問題整理一下,供消費者們和營養(yǎng)師們參考。

    有些飲料號稱"不含能量",可飲料真的是"零卡路里"嗎?為什么有些甜味的茶飲料也號稱"零能量"?

    人們通常認為只有甜的才是飲料,其實,只要能解渴,所有的液體都可以稱為飲料。白水就是零能量的。因為水不含有能量,能提供能量的,只有碳水化合物(淀粉和糖)、脂肪和蛋白質(zhì)這三類東西。依據(jù)我國食品營養(yǎng)標簽法規(guī)GB28050-2011,只要能量低到每100毫升飲料4千卡(17千焦)以下,就可以號稱為"零能量",用不著絕對"零卡路里".符合"零能量"要求的飲料其實很多,只是市售飲料中除了礦泉水之外,這種類型比較少罷了。

    比如說,所有的茶,不管紅茶、綠茶、普洱茶、烏龍茶、茉莉花茶,都是"零能量".因為它們沒有糖,沒有淀粉,沒有油,蛋白質(zhì)含量微乎其微。菊花茶、玫瑰花茶、金銀花茶、梔子茶、竹葉茶、大麥茶、蕎麥茶等,也都是"零能量".在綠豆沒有煮破皮,淀粉沒有溶出之前,如果把綠色的湯撈出來,這種綠豆清湯也是"零能量"的。市售茶飲料如果是甜的,但這甜味完全來自于非糖甜味劑,比如阿斯巴甜、安賽蜜、甜蜜素、蔗糖素等,那么也是"零能量".

    飲料中的能量是主要來自于糖嗎?如果買的是果汁飲料,果汁中本身就含糖,制造中也可能人工添加糖,這兩種糖在健康方面會有什么差異呢?

    是的,飲料中的能量主要來自于糖。這個糖可能來自于原料中,比如水果、蔬菜天然含有蔗糖、果糖和葡萄糖;也可能是人工添加的蔗糖(包括白砂糖、綿白糖、冰糖、紅糖等),或者是人工添加的果葡糖漿(含果糖和葡萄糖),也有可能是人工添加的其他糖漿,比如麥芽糖漿、淀粉糖漿、楓樹糖漿、龍舌蘭糖漿等,或者是蜂蜜(主要成分是果糖、葡萄糖和蔗糖)。

    糖是含有能量的,每克糖含有4千卡能量。一般來說淡甜飲料的糖含量是4%-5%,而正常甜度飲料的糖含量是8%-11%.一瓶飲料是500毫升左右,5%的糖就是25克糖,10%的糖就是50克糖,含200千卡能量,相當于大半碗米飯。

    能量攝入超過消耗就會讓人發(fā)胖,在含能量這方面,無論是自帶糖的純果汁,還是人工添加糖的甜飲料都一樣。純果汁通常都很甜,含糖量多在8%-10%之間。流行病學研究證明,純果汁喝多了也會增加發(fā)胖危險,也會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因為里面的糖實在是很多。

    飲料標簽上,營養(yǎng)成分表中的"碳水化合物"這一項,是否可以直接等同為加入的白糖的含量?怎么知道飲料中的糖是不是果汁來的?

    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是配料中原有的碳水化合物和添加的含糖甜味劑的總和。包括淀粉、蔗糖、果糖、葡萄糖、麥芽糖、乳糖等所有人體能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品種。如果是含乳飲料,其中就包括乳糖;如果是果蔬汁,就包括水果蔬菜原本含有的蔗糖、果糖和葡萄糖。此外,如果添加了麥芽糖漿、葡萄糖漿、淀粉糖漿等,其中的糖、糊精和淀粉也算在碳水化合物當中。

    如果是果蔬汁飲料,其中必須標注出原果蔬汁的含量。比如說,果汁飲料通常會標注"原果汁含量≥10%".這就說明,飲料中果蔬汁只占10%,其他90%都是用糖、酸、香精等勾兌而成的。這就很容易明白,90%的甜味來自于外加的糖。

    在營養(yǎng)成分表上,美國、澳大利亞規(guī)定需明確標出人工添加的"糖"的含量,我國是否也有必要強制在食品外包裝上標出糖分含量?

    我國的食物營養(yǎng)標簽法規(guī)沒有強制要求標注其中的外加糖分。實際上,即便標注,意義也不是很大。因為果蔬原有的糖也好,還是添加的糖也好,它們都是糖,都含有同樣的能量,都需要引起注意。

    "原果汁含量"這個項目意義更大,所有果蔬汁飲料都需注明。按相關標準,果蔬汁飲料至少要含有10%的果蔬原汁,也就是說,通常果蔬汁飲料中90%的糖分是外來添加的。而對于純果汁,它的糖應當全部是來自于水果本身。不過,由于水果原料每年會有點含糖量變化,如果原料含糖量偏低,不排除產(chǎn)品中添加少量糖維持到標準水平的可能性。

    很多飲料中會添加甜味劑等食品添加劑,即使產(chǎn)品標注"無糖"也只是代表沒有額外添加白砂糖,不代表其中沒有糖類物質(zhì)。那么,是否有必要標注來自食品添加劑的糖含量有多少?

    食品添加劑里不包括以上所說人體可以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包括各種糖。添加劑只包括不會升高血糖的那些非傳統(tǒng)甜味物質(zhì),比如各種糖醇和各種合成甜味劑。除了木糖醇,其他甜味劑幾乎不能被人體消化吸收,不會帶來熱量。這些食品添加劑的品種都需要在食品配料表中進行說明,但是其添加數(shù)量無需標明。

    產(chǎn)品包裝的營養(yǎng)成分表必須標注占NRV(營養(yǎng)素參考值)百分數(shù)一欄,消費者在購買飲料的時候,怎樣利用這項指標來做出健康選擇?

    食物中營養(yǎng)成分占NRV的比例,是個很有意義的指標。根據(jù)我國食品營養(yǎng)標簽法規(guī),有幾個項目必須標注:能量、蛋白質(zhì)、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鈉。其他項目都是"自選動作",這幾個是"規(guī)定動作".

    對于除了牛奶和豆?jié){以外的其他飲料來說,人們不指望它提供大量的蛋白質(zhì)或脂肪。通常飲料里的碳水化合物就是糖,無論是果蔬汁中的還是外加的糖,都會帶來能量(俗話所說的"卡路里"、"熱量")。所以,飲料中意義最大的項目就是能量。

    正因如此,看看一款飲料產(chǎn)品的能量占NRV的比值是多少,在選購時很要緊。一般來說,占的比例越高,則越需要慎重購買。哪怕其中添加了維生素,只要能量高,就不能以含維生素為理由大量飲用。相反,飲料中能量越低,說明其中的糖越少,在喝同樣數(shù)量時,引起發(fā)胖和慢性病的風險較小。

    為了避免商家玩貓膩,還要仔細看一下營養(yǎng)成分表是按每100毫升的量來計算,還是按照一瓶(500毫升左右)或一聽(355毫升左右)來計算的。有時候,由于其中所含能量(糖)太高,商家就選擇用100毫升中所含的數(shù)值來做營養(yǎng)成分表,猛一看,會以為其中能量較低、糖較少,其實卻不然。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對每日攝入的油和鹽的上限是有明確要求的,但是卻沒有糖分攝入的推薦量標準,為什么?是否有必要針對糖分含量也給大眾一個每日推薦值或每日上限值?

    外加的糖很難建立一個推薦標準。糖是一種碳水化合物,它在食物中天然含有,有時很難區(qū)分添加的糖和原有的糖。比如說,喝"純"的果汁,其中的濃濃甜味是來自于水果,不是人為添加糖的結(jié)果,但一樣可以喝進去大量的糖,一樣可能帶來肥胖,并增加糖尿病的危險。一般建議是,除了水果和水果干之外,盡量不吃任何甜味突出的食物,不喝甜飲料。即便水果和水果干也需要限量,水果推薦數(shù)量是每天200-400克(不算果皮、果核),其實也就相當于1-2個大蘋果的量。

    個人建議是,如果一定要吃人工增甜的食物,控制在每天一品的范圍內(nèi)(一份冰淇淋或一瓶低糖飲料)。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wǎng)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新手幫助  |  信息發(fā)布規(guī)則  |  版權隱私  |  服務條款  |  聯(lián)系我們  |  網(wǎng)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