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網

海關稱未查獲過“僵尸肉” 專家表示該用詞難以確切定義

   2015-07-12 京華時報2400
核心提示:京華時報訊(記者施志軍武紅利馬金鳳)昨天,僵尸肉話題再次引發(fā)熱議。針對此前媒體報道稱存在數十年封存未用僵尸肉一說,有媒體
      京華時報訊(記者施志軍武紅利馬金鳳)昨天,“僵尸肉”話題再次引發(fā)熱議。針對此前媒體報道稱存在數十年封存未用“僵尸肉”一說,有媒體人稱并不存在這一情況。對此,長沙、南寧兩地海關均表示,從未查獲過所謂的“僵尸肉”,但確實存在過期凍肉。專家稱食品業(yè)界無此概念。
 
    “過期數十年凍品”引熱議
 
    6月1日,海關總署在國內14個省份統一組織開展打擊凍品走私專項查緝抓捕行動,成功打掉專業(yè)走私凍品犯罪團伙21個,初步估計全案涉及走私凍品貨值超過30億元人民幣,包括凍雞翅、凍牛肉、凍牛豬副產品等10萬余噸。其中,長沙海關破獲的特大走私進口凍品案,涉案的凍牛肉、凍雞翅、凍鴨脖等重約800噸,價值約1000萬元。據介紹,該案系湖南近10年來查獲的最大宗走私凍品案。
 
    6月23日,一則題為“走私‘僵尸肉’竄上餐桌,誰之過?”的消息,首次使用“僵尸肉”一詞。文中稱,一些走私凍肉包裝上的生產日期顯示,“肉齡”竟然長達三四十年。在6月的海關打擊凍肉走私的專項行動中,有“80后”緝私人員在廣西某口岸查處了一批比他年紀還大的“70后”凍肉。消息一出,隨即引發(fā)熱議。此后,關于封存于70年代的“古董級”凍品新聞接連發(fā)出。
 
    記者聯系上述媒體未獲明確回應。
 
    海關澄清稱走私肉品過期有限
 
    前天晚上,有媒體人發(fā)微博稱并不存在“僵尸肉”,此前報道是假新聞。
 
    為此,記者先后采訪長沙、南寧兩地海關,雙方均表示,上述“僵尸肉”的說法,完全是媒體演繹出來的。
 
    兩地海關部門介紹,消息最早源于6月2日關于“海關總署統一組織開展打擊凍品走私專項查緝抓捕行動”的新聞發(fā)布會。在發(fā)布會之后,有媒體在基于專項行動成果的報道當中,首次使用了“僵尸肉”一詞。海關部門從未發(fā)布過“僵尸肉”的任何消息。“查處的走私凍品當中,根本沒有過期那么久的肉。確實存在過期的,但過期的時間都是很短的。那個太夸張了。”
 
    中國營養(yǎng)學會理事、中國科協聘科學傳播首席專家范志紅稱,“僵尸肉”其實是媒體對冰凍多年銷往市場的凍肉一種稱呼,目前食品科學界并無對“僵尸肉”的確切定義。“40年‘僵尸肉’是不是真的不敢確定,但走私肉確實存在”,范志紅稱,非法流入市場的走私肉并未經過雙方國家食品安全檢測。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新手幫助  |  信息發(fā)布規(guī)則  |  版權隱私  |  服務條款  |  聯系我們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