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nèi)餐飲行業(yè)的市場競爭十分激烈,家家店主都各出奇招,想方設法的留住顧客。近日,在某家餐飲店內(nèi),出現(xiàn)了特色菜名的營銷模式,乍一眼一看十分新奇,能夠勾起消費者無限的購買欲,然而吃到相應的菜時,卻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像“臭脾氣社交Queen”、“椰風海韻度假狂”、“濃情小情侶”、“意式弄潮兒”、“熱帶小鮮肉”、“日系森女范”等眾多的特色名字,在了解后才知道,這幾個名字分別對應的口味是榴蓮、椰子、巧克力、提拉米蘇、芒果、抹茶的口味冰淇淋。
這些有特色的菜名,容易讓人浮想聯(lián)翩,然而對應到實物的時候,形成的落差很難讓人接受。
年輕消費人群,覺得新奇
這些奇葩菜名,在年輕消費人群中非常受歡迎,很多消費者認為店家能夠如此用心的取這么有趣的菜名,很好玩,有創(chuàng)意。在看到菜名的時候,往往會讓人會心一笑。
年長的消費人群,覺得無趣
面對如此“花枝招展”的菜名,根本不知道具體的菜肴是怎么樣的,這讓很多消費者不知如何點菜。從經(jīng)濟的角度出發(fā),顧客點每道菜都要問一下,會延長點菜時間,對飯店來說,會增加成本,意義也不大。
專家表態(tài)
信息時代是市場混雜時代和文化多元發(fā)展時代,商家給菜肴取奇葩的名字很正常,無非是吸引一些年輕人的好奇心,招徠顧客,炒作自己。
然而,一個餐飲店要想做得好,不能靠一個奇特菜名,要靠真正好的口味特色和質(zhì)量。取菜名也是有一定規(guī)范的,主要是以原材料名稱特色,口味特色,地域和名人典故等要素來取。
編后語:餐飲營銷,需要根據(jù)具體的消費人群去適當營銷。只有適合的,被人喜歡的才會是長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