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網

好時35億元收購換來麻煩纏身

   2017-08-15 新京報李棟1840
核心提示:核心提示:5月18日,金絲猴公司130名辦事處主任及1000余名經銷商繼5月7日后再次發(fā)出聯(lián)名信,要求法院對即將和已受理的幾百起案件做出公正裁判,并稱將以反訴形式起訴金絲猴及好時公司。5月19日,好時方面回應新京報記者稱,此前金絲猴以1:1的配比向經銷商貸款、發(fā)放貨物,但迄今為止經銷商沒有償還的貸款數(shù)額相當巨大,并且部分金絲猴員工在這一過程中偽造印章提取貨物后轉手,“我們正在通過法律途徑力圖挽回損失,希望相應責任人承擔起應有的責任?!?/div>
     在為金絲猴公司工作11年后,王超難以接受被辭退并索賠340萬元的事實。

 

    “公司把我們賣了,我們還幫他數(shù)錢。”5月19日,這名原上海金絲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地區(qū)辦事處主任走出周口市沈丘縣法院后,激動地說。就在當天,他作為被告參加與原公司借款糾紛一案的庭審,公司提出要其償還230萬借款,以及產生的利息、罰息110萬元。

 

    與王超有同樣遭遇的,還有60余名原金絲猴公司員工。4年前,好時公司以35億元收購金絲猴后,金絲猴部分員工及經銷商便被起訴至法庭追索借款。從今年5月12日起,不少人趕往金絲猴最早起家的地方——周口金絲猴工廠門前,連續(xù)數(shù)天打起橫幅集體維權。

 

    這一矛盾還在加劇。5月18日,金絲猴公司130名辦事處主任及1000余名經銷商繼5月7日后再次發(fā)出聯(lián)名信,要求法院對即將和已受理的幾百起案件做出公正裁判,并稱將以反訴形式起訴金絲猴及好時公司。

 

    5月19日,好時方面回應新京報記者稱,此前金絲猴以1:1的配比向經銷商貸款、發(fā)放貨物,但迄今為止經銷商沒有償還的貸款數(shù)額相當巨大,并且部分金絲猴員工在這一過程中偽造印章提取貨物后轉手,“我們正在通過法律途徑力圖挽回損失,希望相應責任人承擔起應有的責任。”

 

    經銷商、員工與金絲猴、好時公司的糾葛,正是這起糖果業(yè)跨國收購大案中遺留下的陣痛——金絲猴公司在被好時收購的進程中,以借款發(fā)貨的形式虛沖業(yè)績并拉升估值,但市場面臨著滯銷和庫存高企的壓力,這也導致好時與金絲猴后續(xù)一系列的“翻臉行為”,并殃及到了大量的一線員工及經銷商。

 

    維權


    前金絲猴員工及經銷商集體抗議

 

    “目前全國的經銷商和辦事處主任來到周口,但好時公司一直拒絕談判。”5月17日,金絲猴員工及經銷商維權小組的一位負責人說,集體抗議五天后,好時方面始終沒有派出代表協(xié)商,而是建議其通過政府方面轉交訴求。

 

    前金絲猴員工及經銷商指稱,好時至今仍有2.7億元之多的款項未解決。5月7日,以金絲猴130名辦事處主任及1000余名經銷商名義發(fā)出的聯(lián)名信稱,好時公司拖欠全國辦事處主任提成金額6000萬元左右,以及1000萬元左右的二次物流配送費,還有1億元已過期的經銷商庫存,1億元市場代墊費用未解決。

 

    聯(lián)名信還稱,好時公司從去年4月下旬起,以整合為名義,與全國大部分辦事處主任、業(yè)務人員、一線生產員工強制性簽訂了離職協(xié)議書,辭退員工達3000人以上。并且部分人員的補償金至今沒有發(fā)放,也未按照程序對市場經銷渠道進行交接,造成財務無法核對,部分欠款無法追要。

 

    金絲猴經銷商劉進說,從2014年開始,金絲猴公司為提高銷售業(yè)績,陸續(xù)讓全國辦事處主任及經銷商先辦理內部借款,然后發(fā)送等值貨物讓經銷商銷售,但后來市場上出現(xiàn)了嚴重的滯銷。“按照慣例是公司全額退貨,但原來對接的各大辦事處主任被陸續(xù)辭退后,我們跟公司一直處于失聯(lián)狀態(tài),導致貨物全部放過期。”

 

    對此,好時曾提出一個“3:7”均攤方案,即對于庫存部分由好時公司承擔30%,經銷商及辦事處主任承擔70%,但方案并未獲得支持。

 

    “積壓在倉庫中還沒發(fā)給經銷商的貨就有82萬元,按這個比例我要承擔57萬,而且大部分貨物都是2015年生產,保質期只有一年,過期后只能當垃圾處理。”王超告訴新京報記者,好時的這一方案被大部分經銷商和辦事處主任拒絕。同時,好時公司原有的不少經銷商也面臨著回款無法核算的問題。

 

    這筆3年前的公司內部貨款,也讓不少員工及經銷商被好時告上了法庭。聯(lián)名信中稱,好時拿著當時的借款合同陸續(xù)起訴原辦事處主任及經銷商索要款項,目前被起訴的人數(shù)達到60余名。

    矛盾


    好時指稱部分員工勾結經銷商私吞貨款

 

    對于這些指責,好時方面表示很“委屈”。

 

    5月19日,好時在回復新京報記者的郵件中解釋,原來上海金絲猴方面以貸款形式來增加銷量,即按照經銷商的訂單以1:1配比,以收取一份現(xiàn)金配一份貸款額度沖抵貨款的方式,向經銷商發(fā)貨。但迄今為止,經銷商未償還的貸款數(shù)額相當巨大,所以其正在使用法律途徑挽回損失。

 

    “上海金絲猴在原股東管理期間,暫扣了部分未收回貸款辦事處主任2012年至2014年的銷售費用提成,這是因為上海金絲猴政策規(guī)定,到期貸款未結清的,銷售費用提成暫停報銷。在所對應的貸款結清后,公司會相應地按照該比例報銷其運營費用。”好時表示。

 

    同時,好時還指稱部分金絲猴辦事處主任勾結經銷商私下訂單私吞貨款。“2015年中期首次交割后,我們發(fā)現(xiàn)個別金絲猴辦事處主任利用經銷商的貸款額度,冒用經銷商名義,私下訂單,并偽造經銷商簽名印鑒,將公司發(fā)運給經銷商的貨物據(jù)為己有,銷售后自行占有銷售回款。對于這一情形,被冒名的經銷商有些予以配合,有些毫不知情。”

 

    “在訴諸法律之前,我們已經采取了力所能及的方式,力圖追回貸款,挽回損失。即便是訴諸司法程序,我們也仔細核對所有的證據(jù),并尊重法院的裁決。只要有助于此事更有效的解決,任何建設性意見,我們都非常歡迎。”好時方面表示。

 

    新京報在中國裁判文書網查詢發(fā)現(xiàn),從2015年5月開始,周口金絲猴食品有限公司開始密集起訴全國各地的經銷商及辦事處主任,截至目前已申請凍結財產、已判決、已撤訴的多達40余起,案件標的從25萬元到360萬元不等。

 

    對于好時指稱的冒用印章,不少涉事經銷商與辦事處主任予以否認。“客戶貸款很大一部分是在好時收購金絲猴之后產生的,是公司領導批準的。而且是好時違規(guī)在先,逼迫辦事處和客戶貸款后,又把辦事處人員辭退不解決遺留問題,才造成產品延誤銷售期。”一位金絲猴員工及維權小組人士反駁說,好時的這一說法自相矛盾,“如果辦事處真的把貨物售賣后私扣回款,怎么還會出現(xiàn)這么大的庫存?如果真有違規(guī)行為,怎么還敢齊聚沈丘起訴好時公司?”

 

    誘因


    為完成銷售任務集體借款發(fā)貨

 

    這筆借款糾紛,要追溯到2013年好時準備收購金絲猴之時。前金絲猴經銷商及辦事處主任反映,在好時宣布收購金絲猴后,公司開始以“借款發(fā)貨”形式,強行提高銷售業(yè)績。

 

    “當時市場已經出現(xiàn)了賣不動的跡象,但公司為了沖業(yè)績快速賣給好時,就讓大區(qū)經理帶著我們,以客戶的名義和戶頭簽訂了借款合同來刺激發(fā)貨。”王超回憶,2014年他就為4家經銷商辦理了230萬元借款,當時金絲猴掌門人趙啟三承諾如果賣不動就全部退款退貨。

 

    好時方面則稱,其在2014年9月收購上海金絲猴。但從好時方面有意收購開始,上海金絲猴開始以向經銷商提供“貸款”并給予授信額度的形式作為增加銷售量的一種途徑。貸款合同上顯示經銷商為借貸人,而金絲猴辦事處為擔保人。

 

    新京報記者獲得的一份《資金占用與擔保合同》顯示,在這筆23萬元的借款中,出借方為周口金絲猴食品有限公司,為期3個月(2014年4月至7月),約定在合同生效后,該借款額度可以提取等額的金絲猴產品。該筆款項按照月息1.5%償還,如未能償還則要承擔每日萬分之五的違約金。這份借款合同后方,附有大區(qū)經理擔保意見、趙啟三印章、董事長批示內容,以及金絲猴的公司印章。

 

    但多名經銷商及辦事處主任向新京報記者表示,公司的這種“借款發(fā)貨”屬于虛增銷量,實際拿到貨物后市場上開始出現(xiàn)大面積滯銷,這時公司并未兌現(xiàn)許諾的退貨退款,并且在2015年7月開始辭退全國辦事處主任,并關閉了企業(yè)郵箱權限。

 

    同時,其強調這筆費用屬于內部貨款調撥而非借款。

 

    “趙啟三現(xiàn)在電話不接,找到家里他家人也說出差。”一名前金絲猴辦事處主任表示,他們曾多次試圖請趙啟三出面解決問題,但一直未能聯(lián)系上。

 

    趙啟三最近一次在公眾前露面,是今年3月宣布進軍食鹽經營。5月22日,新京報記者多次撥打趙啟三電話,始終無人接聽,也未回復采訪短信。

 

    破裂


    交割一路矛盾重重

 

    2014年9月,好時公司宣布以總價35億元收購金絲猴,并在當月以24.168億元的價格完成80%的股權交割和收購,剩余的20%股權(6.042億元)及5.22億元負債將于2015年完成。根據(jù)當時的協(xié)議,金絲猴將以獨立業(yè)務模式經營,并且包括創(chuàng)辦人、董事長兼總經理趙啟三在內的多名金絲猴高級管理團隊成員已同意留任。

 

    公開數(shù)據(jù)顯示,2006年金絲猴銷售額達到9.8億元,在2007年更是迅猛增長至15億元。好時宣布收購時,稱金絲猴的凈銷售呈現(xiàn)兩位數(shù)增長趨勢,2013年全年業(yè)務凈銷售額有望超過13.66億元人民幣。

 

    但在第二輪交割進行時,雙方卻出現(xiàn)矛盾。此前,業(yè)內一度傳出好時起訴趙啟三的消息。部分前金絲猴員工稱,好時發(fā)現(xiàn)公司內部存在虛增銷量、大量庫存積壓及不良貸款時,便在20%的股權交割時進行多次談判,“最終的結果是收購價被砍了2億元,作為對這部分貨款的補償。”

 

    “結果令人失望。”好時公司董事長、總裁兼首席執(zhí)行官畢德瑞在2015年Q2的分析師會議上表示,經過評估對金絲猴進行了2.498億美元的初始非現(xiàn)金商譽減記。同時,金絲猴的應收賬款催收不太容易、分銷網絡也不穩(wěn)定。好時對于2015年金絲猴的銷售額預測僅為9000萬美元,少于最初預期的至少2億美元。

 

    對于這筆金額,好時方面并沒有回應。不過,中國食品產業(yè)評論員朱丹蓬認為,當時金絲猴為了擴大銷量做的這個局,讓雙方都有苦難言。“好時收購金絲猴,看中的是其在國內二三線市場和渠道的表現(xiàn)。但金絲猴夸大業(yè)績,好時的整合運營又不順暢,讓這筆收購變成了雪上加霜。”

 

    頹勢


    金絲猴二三線渠道或成雞肋

 

    好時收購金絲猴之初,寄希望于借助其在二三線市場的營銷渠道,建立起能覆蓋中小商超的完整營銷體系,進一步下沉市場。但在交割完成后,好時方面與金絲猴的渠道商公開“翻臉”,逐漸偏離了收購的初衷。

 

    “當時通過大區(qū)壓過來5萬元的貨,但前后只賣出去6000多塊。”一名前金絲猴辦事處主任表示,好時并購金絲猴后,也曾通過后者渠道來分銷,但并非是暢銷的好時巧克力品類,而是一些功能性糖果,整體市場表現(xiàn)并不好。

 

    據(jù)了解,目前金絲猴上海、咸陽、豫東等區(qū)域的工廠已經全部停產,僅有位于沈丘縣付井鎮(zhèn)的工廠在生產,不過也只有20余名工人維持著正常運轉。消息人士透露,好時在馬來西亞投建工廠后,正在考慮全面收縮在華生產業(yè)務,目前與第三方協(xié)商出售工廠。

 

    朱丹蓬表示,目前好時在國內停工后,已經啟動了在馬來西亞的工廠投建進程。“好時也是在靜觀其變,如果馬來西亞工廠運營情況良好,不排除砍掉中國區(qū)的新增業(yè)務,全面轉向東南亞市場。”

 

    “如果好時起訴索款全部勝訴,我們這些員工和經銷商真的會傾家蕩產。我們只希望管理層能兌現(xiàn)當時的承諾,對現(xiàn)有的庫存退貨、退款。”王超說。

 

    (應采訪對象要求,文中金絲猴員工及經銷商皆為化名)

 

 
標簽: 提取 金絲猴 好時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