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每一個地方都有它獨特的美食風味讓當地人引以為豪,讓外地人不遠萬里,慕名前來。這些民間美食的存在,不僅滿足了人們強烈的食欲享受,而且承載了他們美好的生活情感記憶。
民間風味應有盡有,但這背后離不開一代代民間手藝人默默堅守與傳承。北宋文豪蘇東坡仕途不順被貶黃州,因愛好美食烹飪而親手創(chuàng)制了傳統(tǒng)名菜“東坡肉”;清朝嘉慶年間國子監(jiān)太學生陳維精創(chuàng)制牛肉拉面,后經回族拉面師傅馬保子傳承改進后一代代相傳至今,如今蘭州拉面已成為廣受國人歡迎的一種西北美食。
正因有了這些技藝傳承者不斷地創(chuàng)新與堅守,后世萬民才有機會品嘗人間百般滋味,在不同的味覺體驗中領略一方百姓的脾性喜好與文化基因。
近日,國民調味品品牌鳳球嘜特別邀請北京百年老字號小吃店“爆肚張”第四代傳承人張耀興的老伴李淑琴老人,用光影在民間老手藝人與一代代食客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開始了一段關于美食傳承的特別對話。

從短片內容可知,李淑琴老人將自己畢生的精力都用在這家店的經營上,爆肚、炒紅果、果子干、蜜餞海棠、糖卷果、醬牛肉等都是店內食客的必點菜品,小店生意興隆,常年人滿為患。在進入人生暮年之際,李淑琴將店面和這門手藝傳給自己的孫女張汝叢。在幾代人的用心經營下,已成為北京城最有特色和年代記憶的小吃店之一。
在談到自己的經營理念時,李淑琴老人用平和的語氣說道:“誠心誠意對待顧客,人心換人心”。孫女張汝叢在采訪中則表示:“奶奶和父親這兩輩人的付出我都看在眼里,如果我不接班繼承的話,我覺得是對這門手藝和這兩代人極度的不尊重,不希望這么好的東西慢慢消失掉”。
傳承,是對歷史的尊重,是對每代人初心的追尋,更是一種時代匠心的體現。
影像的呈現形式和傳播效果總是驚人,讓原本離大眾很遙遠的平凡人物有機會走入公共視野,進一步發(fā)光發(fā)熱,為那些在現實中焦灼迷茫的人提供更多有價值有溫度的信息。
李淑琴老人一生堅守家族手藝,以淳樸的經營理念為食客提供美味小吃,鳳球嘜調味品以開放包容的企業(yè)精神聆聽老一輩民間手藝人的心聲,以及他們對美食烹飪的見解與傳承之道。
以初心致匠心,我們能夠從一個普通的民間美食傳承人的身上,看到傳承的力量給這個家庭以及一代代食客帶來的幸福感,而更為重要和可貴的是,每一個人都能從中點亮自身傳承的動能,將自己所學所得所好發(fā)揚出去,影響和感染身邊的人及一代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