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北京新發(fā)地市場切割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中檢測到新冠病毒的消息引發(fā)關注。三文魚是否會感染或攜帶新冠病毒?民眾食用是否有感染風險?記者就相關問題電話采訪了中國農業(yè)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朱毅。朱毅表示,三文魚本身作為病毒載體的可能性很小,但它可能是新冠病毒的傳播媒介。
中國農業(yè)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 朱毅
三文魚大概率它不是被新冠病毒感染了,而只是被新冠病毒污染了。我們目前還沒有發(fā)現(xiàn)過人和魚共患的這種傳染性疾病,能夠進入水生動物的病毒和進入哺乳動物的病毒,應該兩者就是井水不犯河水的。雖然它(三文魚)沒有肺,但它有別的組織,里面有沒有這個(新冠病毒)受體,這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但是這個是很容易就能夠被確認的。新冠病毒附著在表面,(三文魚)成為傳播媒介的這種可能性挺大的。
朱毅分析,三文魚被病毒污染的可能性有很多,例如因液體、空氣、手接觸等方式,使病毒附著在表面上,通過冷鏈運輸延長了存活期,最終病毒被遺留在案板上。
中國農業(yè)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 朱毅
它(病毒)從進口的渠道進入中國,這個路徑是完全可能的。低溫冷鏈條件下,它(病毒)的存活時間明顯延長,三文魚它后期,它還要切割,它和人的接觸的時間是最長的。在它養(yǎng)殖、捕撈、儲運、分割、售賣的這些過程當中,它都可能存在被病毒污染的可能。(被)新冠病毒感染者的飛沫、痰液、糞便、尿液(接觸),全部可能(被污染)。
朱毅建議,民眾暫時不要生食三文魚,處理前應做好個人防護。其他生鮮產品也要充分煮熟后再食用,盡可能降低感染風險。
中國農業(yè)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 朱毅
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也不用過度驚慌,現(xiàn)在是能吃三文魚的,我們都是建議能熟吃的就不要生吃。在處理的時候要有嚴格的規(guī)范,戴著口罩,戴著手套。如果我們那么擔心它的表面上有(病毒)的話,我們在吃之前我們可以用紫外滅菌的辦法,再把它處理一下。不管有沒有新冠病毒這樁事,生吃海鮮、水鮮它都有很大的風險,因為副溶血性弧菌,霍亂弧菌,還有沙門氏菌,污染的風險都是很高的。吃的(生吃的)越少,你感染的風險就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