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網

面對“蒸功夫”,執(zhí)法得有真功夫

   2011-09-16 中國食品網中食網2660

    不論大店小攤,早餐生意總是很聚人氣。如果是做出點牌子的,什么包子啊、生煎、粉絲、面條,諸如此類的小吃食,要想吃甚至還得排隊買。但如果你看了有關"香精包子"的報道,可能又會食欲大減、欲食又罷,這是比"染色饅頭"更可怕的小吃點心。

    據昨日《新京報》報道,北京多家冒牌的"蒸功夫包子店",香氣撲鼻背后是涉嫌濫用"香精"的結果。調查發(fā)現,濫用香精等添加劑的食品業(yè),"香精包子"僅僅是冰山一角。在北京一些所謂的"培訓學校",只要你交2000元學費,"隨到隨學,包教包會",一兩天就能學到"蒸功夫",其他如"周黑鴨"、"久久鴨"、"麻辣燙"等制作也可學到,負責培訓的老師自有"秘方"傳授。各地有人紛紛來此"取經",并回家開店。

    其實并不是什么制作技術,其"秘方"也就是各種食品添加劑,其中有的是禁用和超標添加劑,有的則是雜牌食品香料。如此"真(蒸)功夫",不禁又讓人對即便是正宗品牌的點心食品也敬畏起來。盡管相關涉及品牌均否認與之有關,但在吃什么都不放心的現實語境下,食客們很難釋然這類"很香、味道也很鮮"的包子,是不是都出自一個"秘方".雖然這讓正宗品牌很受傷,但層出不窮的問題食品事件已經讓食客夠受傷夠后怕的了,有的雖然已經吃在肚里,也不免心生疑慮。

    現實卻又是很矛盾的,人們對這種后怕有健忘癥,況且總不能怕到什么都不吃不喝吧。也正是因為"不得不吃"這個緣故,才給了各種問題食品賴以生存的空間,甚至打著各種誘人的牌子,或"加盟",或"連鎖",當然大多是"李鬼"假冒"李逵"牌子,在全國各地生根發(fā)枝,很多店的生意猶如蒸鍋升騰的熱氣,食客聞香紛至。不過,食客"健忘"不要緊,最怕是相關職能部門患上"健忘綜合征".對這些網絡招生的"培訓學校"或"培訓公司",對遍布街巷市場的飲食店鋪,監(jiān)管部門順藤摸瓜、現場檢查一下不是難事吧?一個記者的一次采訪尚且能掌握這么多實情,作為有執(zhí)法義務和權力的各相關職能部門,對此進行排查應該是小菜一碟吧。

    據報道,僅一家培訓公司,"一年能培訓兩萬多學生",可見類似"蒸功夫"的這支隊伍在全國有多么龐大。只能靠"為人民服務"的相關監(jiān)管部門,來把住前道、后道、一道道的食品安全關。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新手幫助  |  信息發(fā)布規(guī)則  |  版權隱私  |  服務條款  |  聯(lián)系我們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