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糧是全年糧食的“重頭戲”,打贏秋糧豐收仗,對完成全年糧食目標至關重要。河北省滄州市農業(yè)農村局堅持將糧食生產擺在突出位置,扛穩(wěn)扛牢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全力抓好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防災減災、秋收秋播準備工作等四個關鍵環(huán)節(jié),緊盯各項關鍵措施落實,確保秋糧豐產豐收。今年全市秋糧播種面積857.9萬畝,其中玉米820.3萬畝,豆類、薯類、高粱等其他糧食作物37.6萬畝,目前總體長勢良好,豐收在望。
一、抓好田間管理技術指導,為秋糧豐收把脈支招。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印發(fā)《奮戰(zhàn)60天奪取秋糧豐收行動方案》,成立了6個奪取秋糧豐收包聯指導組,在秋糧生產關鍵農時,全力以赴奮戰(zhàn)60天,推動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做到秋糧豐收不到手、工作力度不放松。各縣(市、區(qū))實行縣包鄉(xiāng)(鎮(zhèn))、鄉(xiāng)(鎮(zhèn))包村的層層包聯機制,切實抓好秋糧生產各項工作。二是加強預防指導。印發(fā)《秋糧產量形成關鍵期防災減災奪豐收預案》,緊盯糧食生產關鍵環(huán)節(jié),把工作抓實抓細抓到位,堅決打贏農業(yè)防災減災奪豐收這場硬仗。印發(fā)了《關于做好近期強降水天氣種植業(yè)領域防范應對工作的緊急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就可能出現的連續(xù)降雨、洪澇等災害天氣等情況制定應對措施,做好預防工作,指導各縣(市、區(qū))將突發(fā)情況影響減到最小,損失程度降到最低。三是加強科學引導。充分發(fā)揮專家團隊、農技骨干和“一村一名技術員”三支隊伍力量,深入生產一線,分地塊、分作物落實好秋糧田管措施,指導農戶根據不同播期、不同苗情、不同地塊和不同天氣等相應采取及時有效的措施,精準管理、對“癥”下藥,全力奪取秋糧豐收。
二、抓好病蟲害科學防治,為秋糧豐收保駕護航。一是及時準確監(jiān)測預警。印發(fā)了《關于加強玉米南方銹病、草地貪夜蛾監(jiān)測防控工作的通知》,強化重大病蟲害監(jiān)測預警,及時發(fā)布玉米病蟲信息,加大對草地貪夜蛾和玉米南方銹病等玉米主要病蟲害的調查監(jiān)測力度,增加調查頻次,加大普查面積,提高監(jiān)測預警信息的精準度和時效性,做到“三早”,即“早發(fā)現、早預警、早處置”。二是系統(tǒng)科學技術指導。充分利用報紙、電視、廣播、融媒體平臺、大喇叭、明白紙、科技下鄉(xiāng)、技術講座、培訓會等多種形式,將病蟲信息和病蟲識別防控技術宣傳進村入戶到田,技術人員指導植保專業(yè)化服務組織開展玉米“一噴多促”統(tǒng)防統(tǒng)治,動員農民群防群治,做到應防盡防。截至目前,全市共開展技術培訓5000余人次,印發(fā)各種技術資料3.8萬余份,媒體宣傳90余次。三是強化突出示范帶動。在全市建成3個玉米病蟲害全程綠色防控示范區(qū),示范推廣生物防治、理化誘控、高效低風險農藥等綠色防控技術措施,促進農藥減量控害,提升農產品品質和產量。截至目前,全市玉米病蟲害防治面積達960.5萬畝次。
三、抓好防災減災預警機制,為秋糧豐收遮風擋雨。緊扣防災、抗災、救災三個關鍵環(huán)節(jié),細化工作舉措,精準指導服務,幫助農民因地因時因作物落實關鍵措施,提高農業(yè)系統(tǒng)防災減災救災水平和能力,確保將農業(yè)生產損失降到最低。一是制定工作方案。印發(fā)了《2024年農業(yè)防汛抗旱工作方案》,指導各縣(市、區(qū))積極落實各項防災減災關鍵技術措施。二是完善應急預案。修訂了《滄州市農業(yè)重大自然災害應急預案》,建立健全分工明確、協同高效、以防為主、防抗結合的農業(yè)重大自然災害防范機制,全面提升應對能力,最大限度減輕災害損失,保障農業(yè)生產安全有序、可持續(xù)發(fā)展。三是強化溝通會商。加強與氣象、應急、水利等部門的溝通會商,研判氣象災害發(fā)生趨勢,及時發(fā)布預警信息,以防災減災工作的確定性來應對災害發(fā)生的不確定性,提早落實有針對性的防御措施,指導農民科學防災減災。
四、抓好秋收秋播部署工作,為秋糧豐收做好準備。一是堅持早部署、強服務,確保秋糧顆粒歸倉。加強農機具檢修、調運和購置,確保全市玉米聯合收割機、拖拉機、播種機等各類農機具有序高效地投入機收作業(yè)。堅持氣象條件與作物成熟度相結合,及時掌握糧食作物生育進程和收獲進度,抓好適時收獲,確保顆粒歸倉。二是堅持穩(wěn)面積、保質量,確保秋播應種盡種。提前開展冬小麥種植意向調查,謀劃制定冬小麥播種計劃和工作方案,盡早將冬小麥種植面積任務落實到農戶、到地塊,確保冬小麥應播盡播,播種面積只增不減。提前做好秋冬種所需種子、化肥、農藥等農資的儲備、調運工作,滿足秋播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