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是一場普通的品牌管理問題,實則牽扯到品牌形象、消費者信任,甚至企業(yè)長遠發(fā)展的核心問題。
從白象的商標風波到產品的克數差異,從情懷炒作到質量問題,這一系列問題暴露了一個看似簡單卻深刻的品牌危機:民族品牌要想站穩(wěn)腳跟,不能僅僅依賴低價和炒作,還得靠產品質量來贏得消費者的信任。
克數差異,消費者權益被忽視
“多半袋,這名字乍一聽,誰不覺得是實實在在的多給半袋面?”有消費者表示“看到這幾個字就忍不住往購物車里塞,好家伙,原來‘多半’不過是個商標,繞著彎子給消費者玩文字游戲呢!”而天眼查顯示,2018年至2021年之間,白象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曾申請注冊“多半”“多半袋”“多半桶”“白象多半”“白象多半袋”“白象多半桶”商標,國際分類為30類-方便食品,“多半”“白象多半”“白象多半袋”“白象多半桶”均顯示“商標已注冊”。
品牌當然能免責,但很難不說極具欺騙性,這也讓一直支持國貨的消費者心寒。
在白象通過產品更名試圖挽回消費者的時候,有網友發(fā)文,不少白象多半袋產品未下架,可以說是“說一套做一套”。此類事件反映了白象對消費者的漠視。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
在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這種差異化的做法短期看可能滿足了一時的銷售,但長遠來看,損害的是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和信任感。然而現在的消費者也都很精明,一旦發(fā)現這種差別對待,品牌信任度直接大打折扣。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
盲目模仿:紅燒面與“好湯”系列的抄襲風波
白象在產品創(chuàng)新方面的表現也值得商榷。以其“紅燒面”為例,許多消費者和業(yè)內人士認為,這款面條的口味和包裝設計都顯得過于相似康師傅的經典紅燒牛肉面,甚至可以說是“模仿”之作,這種“借鑒”頭部品牌經典產品的操作無疑暴露了白象在創(chuàng)新上的不足。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
此外,白象推出的“好湯”系列也存在類似的問題。該系列號稱是與湯達人相媲美的產品,但口感卻讓人失望。消費者反映,這款“好湯”不僅味道平平,而且添加了過多的人工成分和調味料,口感一般。這樣的產品不僅無法滿足市場對“健康、營養(yǎng)”食品的需求,反而加劇了消費者對白象品牌的質疑。
無論是紅燒面還是“好湯”,白象顯然未能從根本上理解消費者對食品品質、口感和健康的關注,而是通過簡單的模仿來企圖獲得市場份額。這種做法可能在短期內吸引部分消費者,但長期來看卻無法贏得市場的青睞,也會影響品牌的形象和忠誠度。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
多半危機后,企業(yè)法人卸任
企業(yè)通過炒作熱點話題、制造輿論高潮,來吸引消費者的關注和購買欲望,似乎成為了品牌營銷的一種常見手段。然而,過度的情緒營銷不僅容易讓消費者產生“廣告疲勞”,更可能帶來品牌形象的負面效應。
白象品牌在某些宣傳中,過度夸大了招收殘疾人和愛國等附加屬性,導致部分消費者在實際體驗產品質量后產生強烈的反感。這種情緒營銷的過度依賴反映了白象在品牌傳播上的短視。
產品質量的“不斷翻車”
層出不窮的品控亂象早已不是白象面臨的個例。黑貓投訴平臺上堆積如山的消費者控訴只增不減——醬包不明滲漏、面餅暗沉發(fā)黑、食品中驚現不明異物,甚至清晰可見的蟲子尸體,這些都成了投訴榜單上的高頻詞。更令人心驚的是投訴量的爆炸式增長軌跡。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以“白象食品”為關鍵詞進行檢索,結果顯示相關投訴累計達1550余條。這些問題主要集中在方便面包裝破損導致內容物泄漏、大辣嬌麻辣香鍋牛肉面中吃出石頭等異物,以及消費者反映遇到問題后商家處理不及時或不處理等方面。
而此前,抖音平臺有大量賬號發(fā)布“白象產品歷經了多達 60 余次的抽檢,結果均顯示合格”的內容;有部分網友提出質疑,這些頻繁出現的合格報道是否含在暗示什么?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
低價策略、情緒營銷,這些短期內或許能讓白象獲得一些市場份額,但它并沒有從根本上提升產品質量,打造品牌價值。而且它忽視了消費者與經銷商的真實需求與體驗,慢慢地,信任感開始崩塌。要想在未來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因此,白象不僅要提升產品的質量和創(chuàng)新,還得真正關注消費者的需求,重視品牌的長遠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