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關于中國糧食的新聞,給動蕩不安的世界糧食市場吹來暖風:
今年中國糧食總產有望超過歷史最高水平,實現改革開放以來首次連續(xù)5年增產。
10年前,美國學者布朗質疑:誰來養(yǎng)活中國?然而,去年以來爆發(fā)的全球糧食危機中,糧食自給率10年保持在95%的中國顯得“從容”許多,國內糧價上漲表現出溫和性、結構性和可控性等特點。
站在改革開放30周年的重要節(jié)點上,透視世界糧荒的主客觀成因,面對“加速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進程”與“糧食安全”“糧食能源化”與“保證吃飯”“保農民的錢袋子”與“保國家的糧袋子”三個方程式,似可找到求解糧食安全的答案。
第一個“方程式”:在“工業(yè)化”與“糧食安全”之間,立足“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為工業(yè)化和城鎮(zhèn)化提供戰(zhàn)略支持
農業(yè)部部長孫政才表示,對一個有13億人口的大國來說,如果糧食和農業(yè)出了問題,誰也幫不了我們。必須確保一個底線——18億畝的耕地。
全球糧食危機印證了中國策略的明智。始自2007年的全球糧價暴漲,使1億多人陷入貧困。在工業(yè)化進程中忽視糧食生產,正是一些國家面臨糧食困境的重要原因。
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的數據顯示,今年8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回落到5%以內,食品價格漲幅明顯回落。糧食增產,對宏觀調控起到重要作用。“考慮到世界性通脹背景,這個成果來之不易。”國家統(tǒng)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說。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創(chuàng)造了經濟增長奇跡。一邊是勢不可擋的工業(yè)化和城鎮(zhèn)化進程,另一邊是確保耕地底線和糧食安全,平衡點何在?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陳錫文表示,由于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進程的繼續(xù)推進,需要占用部分耕地,近幾年經國務院批準的占用耕地的建設每年大約是280萬畝。但同時,對于所有占用耕地建設項目都提出了明確的耕地補償要求。
全國人大農業(yè)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尹成杰描述說:“近12年間,我國糧食生產走過了一條‘U’字形的發(fā)展軌跡。隨著人口增長,我國糧食產量需要每年以0.5%至0.7%的速度增長。”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按照立足國內,基本自給(自給率95%)、適當利用進出口調劑余缺的糧食安全思路,我國先后實行了米袋子省長負責制,世界上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大力發(fā)展農業(yè)科技,探索重點糧食品種最低收購價政策。特別是新世紀以來,中央連續(xù)發(fā)出5個一號文件,按照“以工補農、以城帶鄉(xiāng)”戰(zhàn)略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梯次構建惠農促糧的長效機制,免征延續(xù)了2600多年的農業(yè)稅,給農民發(fā)放補貼。今年,強農惠農政策信號更為強勁有力:中央財政安排“三農”投入5625億元,創(chuàng)歷史新高。
重慶開縣臨江鎮(zhèn)的“全國種糧標兵”孫昌武種植了255畝糧田,全年純收入10萬元以上。他高興地說:“種糧不上稅,國家倒補貼。我準備把種糧面積擴大到400畝!”
第二個“方程式”:在“糧食能源化”與“保證吃飯”之間,明確替代能源“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
本輪世界糧食危機原因復雜。權威專家分析說,隨著石油價格攀升,一些國家生物能源快速發(fā)展導致食用糧油供給減少。美國2007年用于生產乙醇的玉米,已占玉米總產量20%以上,歐盟60%的油菜也用于生產燃料,沖擊了世界農產品供求格局。國際機構的研究表明,生物燃料需求拉動國際糧價上漲了15%到30%。
人與車“爭糧”,成為維護糧食安全的一個全新課題。
從2005年起,在“向玉米要能源”“向加工要效益”的推動下,東北一些地方上燃料乙醇項目熱情高漲。如果按照當時的發(fā)展態(tài)勢,到“十一五”末期,玉米生產第一大省吉林每年共需玉米2500多萬噸,遠遠超過1750萬噸的全省玉米常年產量。
國家從糧食安全的戰(zhàn)略高度出發(fā),于2006年底接連下發(fā)通知,清理和叫停糧食能源化項目,要求各地不得以玉米加工為名,違規(guī)建設生物乙醇項目,并對各地玉米加工企業(yè)進行清理。今年7月,財政部透露,我國發(fā)展生物能源一定要在確保糧食安全基礎上推進,盡快出臺支持秸稈能源化利用的財政政策。
以不到世界7%的耕地養(yǎng)活了約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兩個數字對比,彰顯出中國對世界的巨大貢獻,也時時警醒著我們要居安思危,一絲也馬虎不得??磭H市場,全球糧食年貿易量不足中國消費量的一半,依賴進口不現實;看國內供給,與10年前相比,我國耕地面積凈減少1.24億畝,糧食需求卻呈剛性增長。中國農科院院長翟虎渠說,中國糧食不能承受“能源化”之重。如果大量靠玉米解決能源問題,將會是一場災難。我們“不能餓著肚皮開汽車”,中國人多地少,不能照搬美國的模式。
農業(yè)部部長孫政才表示,中國將嚴格控制使用糧油產品生產生物燃料,本著“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的原則開發(fā)生物能源。
第三個“方程式”:在“保錢袋子”與“保糧袋子”之間,“農民種糧食,國家買安全”的思路正在廓清
盡管今年夏糧增產,但農民也有煩言:柴油價高貨緊,化肥價格暴漲,農田水利失修,農業(yè)基礎設施薄弱…… 在山東曹縣仝店村,農民李艷抱怨說:“收完麥子,準備種玉米。到農資店一問化肥價格,漲得離譜了!” 農業(yè)部有關人士說,國內糧食價格低位運行,化肥等農資價格高位上漲,“一低一高”問題解決不好,就會挫傷農民種糧積極性。
有關測算表明,到2020年,要再新增1000億斤的糧食生產能力,才能確保屆時14億多人口的吃飯問題。鄭州糧食批發(fā)市場總經理喬林選說:“這相當于產糧第一大省河南一年的糧食產量,難度之大可想而知。種糧要有效益,鼓了‘錢袋子’,才能保證‘糧袋子’。”
今年7月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guī)劃綱要》和《吉林省增產百億斤商品糧能力建設總體規(guī)劃》,強調立足于國內保障糧食供給,全面落實糧食省長負責制,建立健全中央和地方糧食安全分級責任制,形成有效的糧食安全監(jiān)督檢查和績效考核體系,并明確要求有關部門和糧食增產潛力較大的地區(qū)抓緊研究增加糧食生產的規(guī)劃和措施。
江西省社科院農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尹小健說,巨額資金投向糧食產區(qū),說明我國即將進入“國家花錢買糧食安全”的時代。“改造一畝中低產田,國家投入600元,俺老百姓可得了實惠。”河南省滑縣大屯村村民張保林說。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劉健 宋振遠 張軍 茆?。?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