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網

消費者應理性對待食品添加劑

   2011-06-24 中國食品網中食網3430

    如今,臺灣塑化劑風波愈演愈烈,從最開始的飲料到后來逐漸被曝光的果凍、食品、益生菌、塑化劑的相關報道屢見報端。塑化劑是什么?超市和監(jiān)管部門是又如何應對這場來勢洶洶的塑化劑風波的,恐怕是眼下市民最關注的民生問題之一了。面對塑化劑,市民究竟該何去何從?日前,記者走訪了深圳多家大型商超市場后了解到,目前公布的涉塑產品都已經下架,而塑化劑事件只牽涉到個別商家的部分產品,對于深圳飲品食品市場的影響并不大,總體銷量也沒有受到很大的影響。

    李 涵

    超市:涉"塑"產品紛紛下架,稱嚴把質量關

    日前,在國家質檢總局更新的臺灣地區(qū)受塑化劑污染的問題企業(yè)及其相關產品名單中,"涉塑"產品增加到982項,有16項新品新增到名單之中。而在較早之前的檢查中,統一旗下的兩款運動飲料和四款果汁飲料被質檢總局叫停。

    隨著事態(tài)的發(fā)展,塑化劑風波開始發(fā)酵。香港媒體爆出4款方便面調味粉和醬料含有塑化劑。這4款方便面分別是"御品皇生面香濃牛肉味",日清生產的"大將炒面日式燒汁味",韓國農心出產、上海制造的"辛拉面特辣香菇味"與金粉牌"河粉王原汁牛腩味".

    事發(fā)之后,深圳各大超市又是如何應對的呢?記者走訪了華潤萬家、吉之島等大型超市,發(fā)現涉塑產品已經全部下架。

    深圳吉之島食品方面的主管向記者介紹,凡是被涉嫌或已查出添加塑化劑的食品,吉之島已經全部做了下架處理。凡是用過臺灣相關含塑化劑產品的全部供應商目前已經停止向超市供貨。另外,針對其他臺灣地區(qū)的食品飲料,吉之島也要求供貨方出具相關產品質量合格證明并全部備份。

    華潤萬家、沃爾瑪等大型商超的食品安全主管也表示,超市內部也有進行排查,一旦發(fā)現有產品含塑化劑,立即啟動應急預案下架。此外,超市還與供應商簽訂承諾書,保證他們沒有使用非法添加物。

    市民:食品安全決非小事,望增強監(jiān)管透明度

    在超市里,記者遇到了正在采購的徐小姐。她說,最近自己也在關注塑化劑事件的進展。"本來很喜歡喝果汁飲料,但現在出了這樣的事情,還是喝白開水吧。太不放心了。"同行的張小姐說,自己平時都會去大型超市選擇有品質保證的品牌,現在雖然出了許多食品安全的事件,但是其實她的生活沒有受到太大的沖擊。"還是要理性吧,理性購物,自己把食品風險降到最低。"

    市民齊先生談起食品安全問題,情緒有些激動。他說,中國人說民以食為天,但現在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各種違法添加劑,問題原料紛紛涌入市場。眾多潛規(guī)則浮出水面,讓消費者瞠目結舌。"食品安全是大事,政府必須要大力整治,才能還民生一個公道。"他最后這樣說。

    而市民曲先生則提出,食品安全想要監(jiān)管到位,需要有一個相對完善的流程。從原料和添加劑的選用,到后期的包裝運輸,都需要有一個標準的流程讓商家遵守。并且設立嚴格的審核制度,發(fā)現問題,即刻嚴懲。

    "不僅政府需要加強監(jiān)管,還要監(jiān)管的透明。什么企業(yè)什么產品有什么問題,都要在第一時間公布,讓市民安心。"市民歐陽先生說。

    同時,歐陽先生也提出了自己的"企業(yè)責任論".他說,不能完全靠政府的監(jiān)管和輿論的監(jiān)督,企業(yè)自身也需要設立自查系統,自身需要從原材料著手,堅決不采用問題食材,生產過程中嚴禁違法添加劑,主動配合食品安全監(jiān)管部門,從源頭以及生產過程中保證食品安全質量。

    專家:正確認識食品添加劑

    三聚氰胺、鹽酸克倫特羅、牛肉膏、塑化劑……伴隨著食品安全問題的頻頻發(fā)生,這些本來陌生的化學名詞在一夜之間變得人盡皆知,而眾多消費者也談添加劑色變,食品添加劑成為牟利、違法、甚至是毒品的代名詞。

    "幾乎所有食品中都含有食品添加劑。"有關專家認為,食品添加劑不但對身體沒有壞處,反而是確保食品安全的物質。

    "食品添加劑不僅能夠改善食品的"品相"和口感,還有利于食品加工,能更適應生產機械化和自動化,最重要的是,食品添加劑方便食品保存,能夠防止變質。"國家食品安全標準技術委員會專家張蔚介紹說。

    其實,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原理與藥物一樣,關鍵在于平衡劑量與效應的對應關系。中國標準化研究院食品農業(yè)研究所專家介紹,食品添加劑的使用需具備三個條件:第一,必要性。食品加工如果可以不用食品添加劑就不能加。第二,安全性。除了科學實驗之外,至少有兩個發(fā)達國家使用后證明安全可靠的食品添加劑,我國才會給予批準。第三,合法性。食品企業(yè)只有使用國家批準的食品添加劑才是合法的行為。

    而在本次塑化劑風波中,食品的上游生產廠商在向食品中添加一種"起云劑"這一合法添加劑的時候,為了降低成本,使用了更廉價的塑化劑。塑化劑(Plasticizers),或稱增塑劑、可塑劑,是一種增加材料的柔軟性等特性的添加劑。

    塑化劑種類很多,但最常被使用的是DEHP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它主要用在PVC(聚氯乙烯)塑料制品中。這次臺灣飲料安全事件中的主角,正是DEHP這種物質。

    作為一種塑化劑,DEHP只能在工業(yè)上使用,根本不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劑。對DEHP安全性的質疑,主要來自于它的類雌激素作用,可能引起男性內分泌紊亂,導致精子數量減少、生殖能力下降等。兒童比成人更易受到傷害。特別是尚在母親體內的男性嬰兒通過孕婦血液攝入DEHP,產生的危害更大。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新手幫助  |  信息發(fā)布規(guī)則  |  版權隱私  |  服務條款  |  聯系我們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