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經》官網 這是浙江省南端的一個山區(qū)縣慶元縣。 在這里,吳其耀可是縣城里的名人,不過他出名的方式很特別,因為欠債。 弟弟吳其進:這個數額對我們來說是太巨大了,跟現在的幾千萬,真的是,現在你說拿一個億,我欠了一個億,真的也會崩潰,就相當于那時候一百萬的感覺。 李成武:當時的幾十萬甚至百八萬,是可以把一個人整死的。 辛總:無法想象當時他能走到哪一步,當然我們也不希望他倒下,以后畢竟是我們的好朋友。 1997年,吳其耀放棄縣財稅局鐵飯碗下海,沒想到被騙了一百萬元。 當時吳其耀一個月才800元工資,不吃不喝100年都還不完。沒辦法,吳其耀想到市場上尋找翻身的機會??伤麤]想到,市場上誰都不愿意和他做生意。因為欠債,吳其耀成了市場上不受歡迎的人。 吳廠長:看到他來,本來20元一斤,就開價30元,目的就是不想賣給他,嘴巴又不敢這么說。 辛總:他話少,他不善于表達,另外一個,別人騙了他一百萬,很多人避而遠之,怕牽累。 員工汪華成:離他遠遠的,基本上越遠越好。 很多人怕吳其耀賒賬,都不想和吳其耀做生意,對他的未來根本不抱希望。 然而讓大家想不到的是,在背負百萬債務,被人避而遠之的困境下,吳其耀卻用三年時間迅速翻身,不僅還清百萬外債,2013年銷售額接近兩個億。 很多人想不明白,吳其耀是怎么翻身的。一些接觸過吳其耀的人覺得,他不像個做生意的人,做生意的人得能說會道,善于推銷自己的產品,可吳其耀偏偏不是這樣的人。 慶元縣食用菌管理局局長柳林飛:他不善于這樣的溝通與交流,別人有些人家就覺得你這個人是不是行。 弟弟吳其進:他屬于被動型的,會臉紅,就是一講話就會臉紅。 副局長吳忠遠:他這個人性格靦腆內向,好像社交能力不是很強。 性格靦腆內向,不適合做生意,是大家給吳其耀貼的標簽。記者剛采訪吳其耀的時候,也發(fā)現:當我們在拍攝其它東西的時候,他很自然做俯臥撐,可是一看到攝像機對著他,近五十歲的人就開始臉紅。 吳其耀:這個也要拍呀。 這樣一個性格內向的人,在背負百萬債務,人見人躲的困境下,到底如何迅速翻身呢?只用三年就還清百萬外債,2013年銷售額接近兩個億。 吳其耀1964年出生在一個離慶元縣城90公里遠的小山村里,畢業(yè)后吳其耀進入了慶元縣財稅局工作。為改善家里經濟狀況,吳其耀做夢都想著掙到100萬元。 九山半水半分田,人們總是這樣形容慶元縣。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使這里成為中國有名的香菇產地和香菇發(fā)源地。這里家家戶戶都有種植香菇的傳統(tǒng)。一到豐收季節(jié),很多外地人就到這里收購香菇。 1997年,為了實現自己掙到100萬元的夢想,吳其耀下海做起了香菇生意。 可吳其耀萬萬沒有想到,正當他一步步向100萬元的美夢努力時,噩夢卻在一年后突然到來。吳其耀被人騙了100萬貨款,不僅錢沒掙著,反倒欠了別人100萬,原本美滿幸福的家庭也支離破碎。 朋友辛總:我覺得人很壓抑,而且臉部沒什么表情,看起來想哭一樣,跟之前完全不一樣,人都變了。 妹妹吳華嬌:像我們上班一個月才五六百塊錢,100萬對我們來說真的是很大很大的數字。 吳其耀:睡覺的時候在彈簧床上,半夜的時候一摸就會一條蜈蚣,但是不會像現在很激動,這個會傷害到我,那個時候無所謂,算了,沒有那種對生命非常敏感跟珍惜。 吳其耀平時非常害怕蜈蚣,可在那種情況下,吳其耀覺得,如果巨債還不了,尊嚴面子回不來,蜈蚣算什么,生命又算什么。 他花了整整一年時間討債,也只要回了三萬塊錢。100萬元要還到什么時候呢?吳其耀把自己關在家里謀出路,有一天,他意識到自己手上其實就拽有一枚救命棋子。 吳其耀:因為你看我是這么好的單位出來的,又有點文化,我怎么可能在生意場上一跌就跌這么慘,所以說那個時候是想翻身。 吳其耀想到了一個法子,利用自己懂外語懂電腦的優(yōu)勢,聯系國外的客戶,給他們發(fā)郵件。吳其耀安慰自己,只要能拉到外貿單子,自己再想辦法搞到貨源,就有翻身的希望,然而讓吳其耀想不到的是,等待他的卻是非常殘酷的遭遇。 2000年的一天,吳其耀聯系到了一個外貿單子,他到慶元縣蘑菇市場聯系貨源,承諾賣出去了再給錢。但是,在慶元縣這個小縣城,吳其耀被騙100萬的消息早已傳遍了大街小巷。 很多人擔心和吳其耀做生意會受牽累。都不愿意賒貨給他。吳其耀開始變得自卑,不想出去見人。 吳其耀:所以躲起來不敢去見人,我當時描述自己的時候說,走在路上的時候都會走在邊上,免得碰到熟人,還有的時候低著頭走,另一方面碰到熟人的時候,是不是我會開口向他借錢。 李成武:欠了一百萬,還想在這個行業(yè)翻身,我們感覺是很困難的。 員工汪華成:有點扶不起來了,就是看著他你這輩子就這樣了。 當時,吳其耀還可以選擇回財稅局上班,但是,吳其耀放棄了,欠了一百萬,上班是還不了債的。而支持吳其耀走下去的,是吳其耀手上的一些外貿資源,只要能賒到香菇,就肯定能翻身。 ![]() 吳其耀:那個時候不能想自己行不行,我一定要往前沖,那時候絕對不能去想我行不行的事情,那一想的話我會泄氣,所以說我就拼命的工作,那個時候有事情干,那絕對是一種享受,每天都在車間里,哪怕選香菇也好,打包也好,裝車也好,那都是一種享受,因為它有點希望在那里。 當時的吳其耀,在別人眼里就是個沒有希望的倒霉蛋,不僅欠著一百萬,婚姻也失敗了。但是誰也沒想到,吳其耀卻在一個外鄉(xiāng)人身上,扭轉了自己的命運,財富突飛猛進,三年時間就還清百萬外債。 2001年的一天,吳其耀聯系到了一個幾萬元的外貿單子,這個單子對吳其耀來說不小,他告訴自己,一定要把握住,這是他翻身的最好機會。可讓吳其耀著急的是,眼看時間一天天過去,他就是組織不到貨源。 想來想去,吳其耀想起了隔壁龍泉縣一位一面之緣的香菇經銷商柳土寶。龍泉縣離慶元縣一百公里遠。那里的人也許不知道吳其耀欠債100萬的事情,他決定到那里碰一下運氣。 但在去龍泉縣的路上,吳其耀還是擔心,萬一柳土寶知道了自己的底細,不同意賒賬給他,那么自己翻身的計劃恐怕又得泡湯。 吳其耀:擔心他貨不給你,這里碰壁,那里碰壁,你就找不到貨源。 這就是柳土寶,當時的吳其耀并不知道,雖然柳土寶不在慶元縣,可他早就從慶元縣的朋友那里,得知了吳其耀欠債百萬的消息。 柳土寶:反正做蘑菇這一塊的,這一條線的,都有壓力有包袱,不存在給他配合,給他供貨,因為他有負債。他要是說自己牛逼兩個字,我肯定就拒絕了。 ![]() 見面之前,柳土寶早就想好了,合作可以,但吳其耀必須現金支付,否則免談,畢竟誰也不愿意在貨款上擔負風險。 柳土寶:他是慶元縣過來的,來到我們龍泉縣,隔了一個縣城,我們第一個要求肯定是現金交易。 可是,吳其耀找柳土寶的目的卻是要賒賬,這突破了柳土寶的底線,吳其耀還能有戲嗎? 怎么才能讓柳土寶把貨賒給他呢?不知哪里來的勇氣,吳其耀竟然向柳土寶說出了一番讓人意想不到的話。 吳其耀:我還是跟他直說了,擔心歸擔心,但是我的誠實是自然流露的,要表現出來,所以當時找他我就跟他講,有這么一回事,我被騙了這么多錢,現在我是沒有現金給你買貨,你先賣一點貨給我。 柳土寶:說話實在,沒水分,充實,說一不二的,不會講得油腔滑調的。 ![]() 吳其耀并沒有因為柳土寶不是慶元縣人而隱瞞自己的困難處境,他把自己負債百萬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了柳土寶。他對柳土寶說,自己現在有一個外貿訂單,希望柳土寶能賒一批貨給他。 因為賒賬的事情,吳其耀在慶元縣人見人躲,無人愿意和他合作。這一次,吳其耀能拿到貨嗎? 吳總:萬一我說出來他不跟我做,我還是要說出來,到現在也一樣,就是說,像這種騙人的事情就會讓自己很難受。 柳土寶本來要求現金支付,沒想到聽了吳其耀的話以后,他的態(tài)度竟然發(fā)生了180度轉彎。 柳土寶:我當時跟他合作,就是看他人,為人實在,就憑這一點,實在,沒水分的,自己就很有信心,跟他配合。 吳其耀的誠實打動了柳土寶,在沒有現金也沒有抵押的情況下,賒給吳其耀兩萬多元香菇,吳其耀收完貨款后馬上付給柳土寶錢,兩個人從此合作起來。吳其耀負責外貿單子,柳土寶組織貨源,隨后,吳其耀用同樣的方式找了另一個供貨商,生意越做越順。 有了收入以后,吳其耀還建立了自己的溫控香菇大棚,以保證貨源。 吳其耀:我們要什么時候長就什么時候長,由我們來控制。 記者:我看前幾天不是這樣的,不長,一個沒有,幾天就能夠長出來? 吳其耀:我們要它長的話,五天就長出來。 記者:你的意思說這個散開了就不大好。 吳其耀:對,這個是一級菇,這邊怎么看,顏色面白的漂亮,面白的就是水分少一點。 2003年,吳其耀的銷售額超過2000萬元,只用了三年時間,吳其耀就還清了百萬外債。 ![]() 接下來的六年,香菇外貿每年都會給吳其耀帶來兩百多萬利潤,但是,讓人意外的是,到手的錢還沒捂熱,吳其耀就把這些錢基本虧掉,六年總共虧了1000多萬元。 2004年,受國際市場影響,吳其耀開始考慮開發(fā)國內市場。 他在上海開了4家有機香菇專賣店,沒想到一年后就倒閉了。扔下兩百萬元草草收場。接下來五年,他又組建團隊開發(fā)香菇醬,每年都因此虧掉兩三百萬元,可吳其耀卻沒有收手的意思,這在公司內部引起了很大爭議。 弟弟吳其進:每一年都會虧欠,每一年都是兩百萬三百萬的虧進去,看著我是非常心疼的,做國內市場的時候,國際市場就是我來負責,國際市場掙的錢,貼到國內去,所以是非常心疼的。 吳其耀:我的性格也算是比較固執(zhí)的人,所以我一直堅持去做這件事情,要創(chuàng)一個品牌,哪怕是一錯再錯,也總有不錯的時候,所以每一次錯的時候都有總結的經驗。 到2010年,吳其耀總共虧掉了一千多萬元。這基本等于把六年出口香菇掙到的錢全賠進去,但是誰也沒想到,三年后,吳其耀突然財富爆發(fā),銷售額增加近10倍,接近兩億元。 2010年,一直在國內市場碰壁的吳其耀,有一次在超市里看到了一款賣得很好的產品泡椒鳳爪。這給了他靈感。能不能開發(fā)一款用蘑菇和泡椒結合起來的即食產品呢?其實他的這個想法并不新鮮,因為當地有些蘑菇企業(yè)也開發(fā)過,可都不大成功。 ![]() 李成武:即食食品,你看起來很簡單,真正做起來一個是資金投入大,還有一個市場銷售,全方位的投入,不是一兩個月,這個是要幾年的投入。 碰壁碰慣了的吳其耀,決定再試一把。他選擇了杏鮑菇。由吳其耀的妻子藍榮英帶隊開發(fā)。 可是,讓吳其耀苦惱的是,開發(fā)出來的即食產品,口感吃起來不好。 吳其耀:口感做出來還是不行,這個咬起來不脆,沒有那個感覺,因為休閑食品要又好吃又好玩。 用吳其耀的話說,休閑產品得既好吃又好玩,可吳其耀的產品吃起來不脆。就在吳其耀一籌莫展的時候。一次日本之行,讓吳其耀找到了財富爆發(fā)點。 2010年,吳其耀和妻子到日本考察食用菌行業(yè),在日本一家杏鮑菇工廠里,他們培養(yǎng)出來的杏鮑菇引起了吳其耀夫妻倆的好奇。 吳其耀:它那個小小的,一朵朵比較漂亮,它們是用瓶子裝的,中國還是沒有用瓶子裝,都用塑料袋栽培。 妻子藍榮英:長相跟我們不一樣,實際那時候也沒多想,就順便摘了,也就是好奇那樣拿來的,到烤肉店去。 日本人請他們吃燒烤,吳其耀就把杏鮑菇拿出來,由于沒拿刀具,吳其耀就用手撕杏鮑菇,一條一條放下去燒烤,讓他想不到的事情出現了,烤出來的杏鮑菇吃起來是脆脆的。和平時吃到的口感完全不一樣。 妻子:就橫撕撕下來,烤著吃的時候,感覺口感很好,就找了他們的服務生,拿了一把刀,就用傳統(tǒng)的方法去切,然后一吃確實是不一樣的,口感確實有很大的變化。 ![]() 夫妻倆很好奇,他們把剩下的杏鮑菇換了一種切法,發(fā)現切法的不同竟然會影響到杏鮑菇的口感。這個無意中的發(fā)現,讓吳其耀夫妻倆茅塞頓開。 記者:之前是怎么切的? 吳其耀:之前是機器切,流水線,切出來有這樣的情況,把菇體里的海綿體切斷了。 記者:海綿體在哪里? 吳其耀:在這里,你一捏就很軟,軟軟的不夠脆,口感不好。 記者:那怎去解決這么問題? 吳其耀:我們就換了一種辦法,原來是用機器,現在是用手工,直著切,你再感覺一下,它就不會像這個,一摁就下去,這個就有彈性。 解決了杏鮑菇的口感問題后。吳其耀把產品送給一些經銷商試銷,在獲得肯定以后,再批量生產,他的產品先后進入了一些超市和專賣店。2011年的銷量就達到7000萬元。 ![]() 2011年,為解決杏鮑菇的供應問題,吳其耀在麗水市建立了一個杏鮑菇的工廠化栽培廠房,這個廠房一天可生產六七噸杏鮑菇。 吳其耀:生吃可以吃。 記者:不大好吃。 吳其耀:可以涼拌。 記者:沒有那個醬料。 吳其耀:這個環(huán)境連空氣都過濾,空氣水都過濾,就跟養(yǎng)寶寶一樣的。 之前的六年彎路并沒有白走,吳其耀吸取了教訓,以蘑菇深加工為主,與浙江臺灣等大專院校合作,開發(fā)出了很多即食產品,2013年銷售額接近兩億元。 ——本文由中央電視臺七套《致富經》欄目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