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jié)前后,山東省平邑縣白彥鎮(zhèn)青年農民徐斌格外忙碌:天不明小兩口就到山林里抓雞,早飯顧不上吃就拉上百十只土雞趕集、下鄉(xiāng)。一只斤把重的嫩母土雞賣價30-40元,三四斤重的老公土雞,每斤賣價35元!“這小子有眼光,有本事,這不起眼的土雞讓他弄發(fā)家了”!村民紛紛樂道。
今年32歲的徐斌是該鎮(zhèn)青山后村一名普普通通的農民,中學畢業(yè)后曾癡迷電腦,還經常研究諸如《山東科技報》、《科技信息報》、《農業(yè)知識》之類的科技信息報刊雜志,被村民扣上了“不務正業(yè)”的帽子。幾年前,他發(fā)現(xiàn)隨著群眾收入的不斷增長,人們“舌尖上”的追求越來越求土、求自然。仿佛是,越土的越純正,越土的越安全,越有味道。同時,徐斌還了解到,土雞小時養(yǎng)殖管理很費心費事,很多村民嫌麻煩干脆放棄養(yǎng)殖。把土雞苗購進來,侍候兩三個月分賣給村民養(yǎng),肯定能賺取“功夫錢”。發(fā)現(xiàn)了商機,付諸行動就會帶來財富。
2011年,徐斌在當?shù)匦庞蒙缳J款15000元,分兩批購進土雞苗2000多只,利用村邊的大青山草場,扯上絲網搞起了土雞散養(yǎng)。喂食、喂水、喂藥,日夜守候三個月,土雞們吃草捉蟲,滿山奔跑,毛色好、體格健,成了十里八鄉(xiāng)村民爭搶的“省心”雞、放心雞,下的蛋個個鮮亮,那些隔年的老公雞一只只就像金鳳凰,附近飯店爭搶著買去放在門口當招牌。當年,徐斌賺取“功夫錢”30000多元,簽訂老公雞、土雞蛋銷售訂單70多份。今年收入的功夫錢更多,第一茬小母雞就賺了22000元,銷售土雞蛋20000枚,賺得巧錢13000元,第二批小土雞要到初冬才下山出售,還有上千只隔年的老公雞,它們準備“趕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