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牛肉飯連鎖店從4月以來紛紛提價。盡管存在脫離通貨緊縮、物價上漲和消費稅增稅等觸發(fā)因素,但最主要的還是因為牛肉價格上漲。日本去年2月放寬了對美國產牛肉的進口限制。供應量增加價格下降的規(guī)律為什么卻在這里被打破了呢?
日本牛肉飯企業(yè)紛紛漲價
在3月之前,“吉野家”、“松屋”、“食其家(SUKIYA)”的普通牛肉飯價格相同,含稅價均為每碗280日元(約合人民幣16元)。吉野家控股配合4月的消費稅增稅,使用放置兩周以上、更加入味的牛肉,將價格上調了20日元。
7月,松屋也開始采用“熟成肉”,將原來的冷凍肉替換成冷鮮肉,制成“高級牛肉飯”,以380日元的價格出售。消費稅增稅后“食其家”曾將牛肉飯價格下調10日元,但其控股公司全盛(ZENSHO)控股從8月下旬開始,又將價格上調了21日元。
提價的理由很多,包括日元貶值、人手短缺導致人工費上漲等。但日本肉食行業(yè)相關人士一致認同的理由則是,牛肉價格的上漲“超出預期”。
牛肉飯使用名為“胸腹肉(Short Plate)”的美國產牛五花肉,在日本的交易價格為每公斤1000~1050日元左右,一年內上漲了90%。處于8年來的最高價附近。每碗牛肉飯的牛肉用量為120克左右。日本一吉經濟研究所首席研究員鮫島誠一郎表示,“目前每碗牛肉飯的食材成本價較一年前提高40日元左右,在150日元以上”。如果每碗售價300日元,食材成本所占比重將達到50%,超過了被視為盈虧線的40%。
日本在2013年2月放寬了對美國產牛肉的進口限制,將進口對象由原來的“生長期20個月以下”放寬到了“生長期在30個月以下”。此前預計由于進口的目標對象擴大6倍,供應量增加會導致價格下降。實際上日本去年的牛肉進口量為23萬噸,比上年增加了50%。但是僅在剛放寬限制后的半年內降價10~20%,隨后就出現(xiàn)了大幅上漲。
在這一年里,日元對美元貶值10%左右,美國國內的牛肉批發(fā)價上漲了約30%。在美國,2010~2012年發(fā)生的干旱余波仍在持續(xù)。因飼料短缺,越來越多養(yǎng)殖者將肉牛提前出欄宰殺產肉。結果導致今年年初,美國肉牛存欄數(shù)量降至9000萬頭以下,創(chuàng)下1952年以來的歷史最低記錄。
由于肉牛一年只能產崽一次,即便價格上漲也不能馬上增加。美國肉類出口聯(lián)合會表示“肉牛數(shù)量將在2016年觸底反彈”。雙日食品畜產原料第二部部長池本俊紀表示,“對可以繁育的母牛推遲宰殺的傾向也非常顯著。這個夏天出貨量減少超出了預期,推動了價格的上漲”。
不過也有個別觀點認為,即便幾年后美國的肉牛存欄量有所恢復,牛五花肉也不會回歸到之前的低價。這是因為最近10年里中國變身為肉類消費大國,全球的肉類貿易格局已經發(fā)生了改變。
美國牛五花肉流向中國火鍋
吉野家從1971年開始使用美國產胸腹肉。當時在美國“說到牛肉就會認為是用做牛排的里脊肉”,而牛五花肉幾乎沒有銷路,而且價格十分低廉,但由吉野家把五花肉變成了面向日本市場的產品。后來,日本的牛肉飯連鎖店開始以每公斤300~400日元的價格采購胸腹肉。
2003年12月,瘋牛病在美國爆發(fā),形勢發(fā)生了變化。日本在長達2年半的時間里停止進口美國產牛肉。重新批準進口后,為防止容易發(fā)生瘋牛病的高齡牛進入日本市場,設置了生長期限制。在日本停止進口期間,胸腹肉失去銷路,吉野家控股表示,“美國開始不斷開拓中國等新興市場”。
受瘋牛病爆發(fā)的影響,中國禁止進口美國產牛肉。但卻一直經由香港等地進行交易。去年香港的牛肉進口量為13萬噸,達到瘋牛病爆發(fā)前的3倍以上。大型肉類批發(fā)商表示,“牛五花肉在中國主要用于極受歡迎的火鍋,中國以高于日本的價格采購,完全掌握了主導權”。
鮫島表示,“如果牛肉是這個價格,一碗牛肉飯在400日元左右比較合理”。不管日本能否擺脫通貨緊縮,作為其象征之一的廉價牛肉飯已沒有復活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