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牛肉丸價格比生肉便宜一半,記者調查——
火鍋肉丸肉不多,到底啥“丸意兒”?
提醒:市民選購肉丸要看清配料表“真實身份”

這款蝦丸,配料表中竟然沒有蝦
天氣轉冷,火鍋成了不少市民的最愛,而各種肉丸是涮火鍋的熱門菜。不過你可知道,并非所有丸子都名副其實,比如牛肉丸,配料里就可能有豬肉、鴨肉、雞肉等。昨天,記者走訪超市調查,情況確實如此。按國家相關推薦性標準,肉糜類制品主料為豬雞肉的,主料占產品凈質量比例大于等于10%就行,為牛羊肉的,大于等于8%就行。所以市民選購時,還是要看清配料表。
記者調查
超市牛肉丸價格比生肉便宜一半
昨天下午,記者來到大潤發(fā)超市邗江店,發(fā)現(xiàn)超市的冰柜里擺放著各種各樣的“丸”。一個個都經過包裝,成包出售,有“撒尿牛肉丸”、“蝦味丸”、“蟹味棒”、“仿墨魚丸”等等,價格從十元到幾十元不等。同一品牌的肉丸,分成大小不一的包裝供顧客選擇。而不同品牌的肉丸,價格也不一樣。記者發(fā)現(xiàn),冰柜前有不少顧客在購買。
記者了解到,超市里生牛肉能賣到每斤五六十元,菜場上批發(fā)價最便宜也要20多元/斤。而在超市冰柜里,一包牛肉丸,10多元就能買到。有一款小包裝的“三全撒尿牛肉丸”,五個小牛肉丸裝成一袋,只要10塊錢左右。服務員告訴顧客,現(xiàn)在這種撒尿牛肉丸賣得特別火,要是不喜歡的話,旁邊還有蝦味丸、蟹味棒,各種味道的。當記者詢問為什么牛肉丸這么便宜時,服務員告訴記者,因為這些牛肉丸不是純牛肉做的,里面添加了一些其他成分,比如大豆蛋白、水、蛋清等,但配料中沒有提含有豬肉、雞肉、鴨肉。
個別肉丸竟然沒有肉
接著,記者又連續(xù)走訪了樂天瑪特、歐尚等超市,發(fā)現(xiàn)各大超市牛肉丸并不多,大多是蝦丸、魚丸。有的干脆在包裝上只標注“肉丸”或“貢丸”兩字,至于什么肉,要具體再看配料表上的小字。更有甚者,有一種火鍋肉丸配料中竟沒有提到“肉”。
牛肉丸中雖含有牛肉,但主料占產品凈質量比例都不高,有的甚至只大于等于20%。而一種叫“蝦味丸”的,里面根本沒有蝦肉,主料竟是魚糜。另一種“涮涮蟹味棒”,其主料里也沒有蟹肉,只是寫著冰凍魚糜。
三家超市的肉丸從外表上看,基本都是肉色偏紅,單從外表根本看不出是什么肉。其中一家超市,記者看到現(xiàn)場在做肉丸,但對于添加了什么,對方并沒透露。
在歐尚超市火鍋料區(qū)域,記者看到一女士躊躇不定,上前一問才知道她也在犯難,“本來我只是想看一下保質期、生產日期,順便瞟了一眼配料,這一瞟我都不敢買了,蝦丸里竟然是魚肉,我買了干什么?”
國標怎么定?
3個肉丸標準都為推薦性標準
那肉丸有國家強制性標準嗎?昨天,記者從市場監(jiān)督管理部門了解到,目前有關肉丸的國家標準大概有3個。一個是2012年7月,中國商業(yè)聯(lián)合會發(fā)布的國內貿易行業(yè)標準SB/T10610-2011《肉丸》。其中規(guī)定,含肉量在45%以上才可冠名為“肉丸”。
還有一個與火鍋丸子相關的標準,《凍魚糜制品標準》(SC/T3701-2003),其中涉及了仿生食品,但僅是對色澤、外觀、口味等進行了規(guī)定,沒有提及包裝名稱和成分。
再就是國內貿易行業(yè)標準提出的SB/T10379-2012《速凍調制食品》。其中規(guī)定,肉糜類制品主料為豬肉、雞肉的,主料占產品凈質量比例要大于等于10%,主料為牛肉、羊肉的,主料占產品凈質量比例要大于等于8%,其他主料肉糜類制品,主料占產品凈質量比例也要大于等于8%。
據介紹,目前市面上的肉丸主要依據第三種,即《速凍調制食品》標準執(zhí)行,只要是正規(guī)廠家出品、條碼合格、檢驗檢疫合格,標明配料成分,在目前的法律中并不算違法。
這些標準號都是T字母標注,也就是說是推薦執(zhí)行的意思,并非強制執(zhí)行。
部門說法
配料表應標明“真實身份”,不能誤導消費者
市場監(jiān)督管理部門人員表示,產品名稱如果標稱牛肉丸或雞肉丸,就應有牛肉和雞肉的成分,否則只能稱為仿牛肉丸和仿雞肉丸。目前,這些食品中牛肉、雞肉等肉類占據的比例,雖然國家有標準說應大于8%或10%,但相關監(jiān)管部門并未將其列入檢測項目。目前只能檢測出含什么肉類,但至于含多少,即使是在實驗室檢測難度也較大。
這位工作人員認為,作為生產商,應在配料表中標明“真實身份”,不能誤導消費者,不應以利益最大化為目的,不能以次充好,或在標注上忽悠消費者。
因此提醒消費者,在購買肉丸等速凍食品時,盡量選擇標簽標識清晰完整的,注意查看產品的配料表是否有主料肉的成分,保存好購物票據,一旦發(fā)生疑問和糾紛,可以向有關部門咨詢和投訴。
通訊員 唐甜
記者 李彬彬 阿龍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