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網(wǎng)

消費提醒:小心非法入境“洋食品”

   2016-03-18 南方日報4100
核心提示:進口燕窩產品的一些亂象,只是進口食品市場的一個縮影。目前,市面上進口食品品種繁多、價格不菲,然而受利益驅使,存在通過非法
    進口燕窩產品的一些亂象,只是進口食品市場的一個縮影。目前,市面上進口食品品種繁多、價格不菲,然而受利益驅使,存在通過非法途徑入境、逃避檢驗檢疫的現(xiàn)象。

    浙江達緣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孫震透露,通過非法途徑入境、逃避檢驗檢疫的現(xiàn)象,在進口生鮮方面極為突出。孫震舉了個例子,很多人都喜歡吃三文魚,而且是挪威三文魚。但是,我國正規(guī)渠道進口的挪威三文魚,其實量是不大的??墒?,我們在超市、在餐館,卻到處能吃到“挪威三文魚”。這些“挪威三文魚”是怎么來的呢?根據(jù)孫震的調查,這些三文魚有些就是非法渠道進來的,有些甚至是虹鱒魚冒充的。

    據(jù)《南方周末》2014年報道,可能國人所吃的牛肉中,近四分之一來自非法途徑。去年廣東黃埔海關曾破獲一起特大走私進口凍品案,打掉21個走私犯罪團伙,抓獲犯罪嫌疑人37名,案值約人民幣31億元,現(xiàn)場查扣各類海產品約300噸。主要嫌疑人大量走私三文魚、銀鱈魚等進口海鮮,其國內客戶分布在廣東、湖北、北京、浙江、福建等多個省份。

    部分食品生產供應商利用不正當手段,跳出質檢部門管理范圍,利用非法途徑引進所謂“進口食品”,由此帶來以次充好,微生物污染、食品添加劑不合格、生物毒素超標等問題。消費者購買進口食品時應仔細甄別,可向經營者或進口商要求查看有無檢驗檢疫機構簽發(fā)的《衛(wèi)生證書》或《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必要時可向檢驗檢疫機構咨詢,避免上當受騙。

    按照國家的有關規(guī)定,不管是哪種“進口食品”,都必須在外文包裝之外貼有合格的中文標簽才能進入市場,上架銷售。這么做的目的一是告訴國內消費者,這些進口食品都是通過正規(guī)渠道進入國內,并且經過了國家有關部門檢驗檢疫合格的產品;二是滿足國內消費者的知情權,便于消費者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選購進口食品。對于那些未按規(guī)定加貼中文標簽的食品,消費者就有理由將其視為通過非法渠道進口的,也可以質疑其安全性。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有些進口食品經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檢驗合格,但檢驗合格并不能證明進口食品一定是安全食品,消費者若有證據(jù)證明進口食品不符合我國有關國家標準,仍可拿起法律武器,向不安全的進口食品說“不”。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wǎng)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新手幫助  |  信息發(fā)布規(guī)則  |  版權隱私  |  服務條款  |  聯(lián)系我們  |  網(wǎng)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