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人們逐漸厭倦了歐洲知名啤酒品牌,從而把目光投向本地生產(chǎn)的精釀啤酒,歐洲啤酒面臨被擠出美國市場的危險。
近幾年,歐洲啤酒在美國銷量減少,其中一個原因是精釀啤酒的出現(xiàn)。歐睿研究分析師Roman Shuster表示,對于歐洲出口商來說,最大的問題在于毫無新意的營銷策略。他說:“進口啤酒份額的萎縮表現(xiàn)在歐洲市場兩個最知名的品牌——科羅娜(Corona)和喜力(Heineken)。如今,它們的形象已經(jīng)不再新穎和與眾不同。因為是世界十大知名品牌,所以這兩個品牌的進口萎縮影響了總進口量。”
“另一方面,精釀啤酒能夠提供多種品種,因而具有較高的吸引力。在美國,有3000多家精釀啤酒廠,他們有更多的機會脫穎而出。”他認為,歐洲啤酒出口商可以以此為契機重新贏得市場。
“科羅娜形象廣告做得不錯,但是很多年沒有改變。”Shuster說,“因為清爽、新奇,比利時時代啤酒在過去3年中業(yè)績良好。由此看來,保持新潮并且有趣的包裝是很重要的。”
同時Shuster也強調(diào),美國地區(qū)差異顯著,喜力(Heineken)和其他類似的品牌可以進行更多的本地化營銷。相反,小規(guī)模的出口商應當打出差異化和歐盟認證的招牌。
他說:“對于啤酒,美國人總是喜歡在口味和歷史背景之間抉擇。歐洲啤酒商需要更有效地把這兩者結(jié)合起來。”
科羅娜和喜力這兩個品牌占美國進口啤酒總量的一半,在過去的兩年中,其銷量并沒有增長。同時,進口啤酒和本地精釀啤酒之間的差價在逐漸縮小,科羅娜去年已經(jīng)漲價,喜力(Heineken)也計劃近期漲價1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