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為東北大蔥很難種,種植后才發(fā)現,其實很好種,不用打農藥、用肥量又少、還不費力。”近日,與筆者聊起東北大蔥的種植,重慶市南川區(qū)三泉鎮(zhèn)風吹村4社村民劉家位儼然已成“老把式”。在他看來,只要在種植中選好地、施好肥、培好土,南川也可以種出品質優(yōu)良的東北大蔥。
今年年初,劉家位的兒媳在主城區(qū)一蔬菜基地打工時,偶然發(fā)現東北大蔥種植效益好、賣價高,就介紹基地老板來南川發(fā)展,劉家位是當地第一位“吃螃蟹”的村民。他第一年試種,種子由蔬菜基地老板提供,還負責收購和技術指導,承諾保底價2元/斤,價格隨市場行情走。
有了這“三包”,他大膽試種了1畝地。“我以前在一家蔬菜農場干過,種過本地大蔥,有一些種植經驗。”劉家位說,4月育苗,5月移栽,10月中旬就可以收獲,一年種兩茬。這茬收獲后,把地里的土重新深耕耙細,本月底再移栽一次新苗,明年1月底又可以收獲一批蔥。
與本地大蔥不同,東北大蔥營養(yǎng)豐富、辛辣芳香,吃起來有一股淡淡的甜味,可以生吃,也可以用來做菜,用途廣泛,所以市場銷售行情一直向好。此外,東北大蔥產量高,一茬畝產可達5000斤,兩茬可上萬斤。保守估計,今年兩茬畝產可以達8000多斤,按最低價2元/斤,畝收入近兩萬元。
“這地里的大蔥現在長勢不錯,天晴時就可以收獲上市了。”劉家位指著自家地里一片綠郁蔥蔥的大蔥說。筆者看到,地里的大蔥高度在1米左右,大的1根蔥有1斤多重,小的也有五六兩,蔥白有40—50公分長。據介紹,蔥白越多越壯賣價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