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被忽視的食物中毒
百姓對食品中農殘等中毒的關注度逐漸提高,而易忽視細菌性食物中毒。它的危害可能導致肝腎損害甚至死亡。
一是細菌中毒
好發(fā)食物:涼菜、剩菜等。涼菜由于沒有經(jīng)過充分加熱,而剩菜大都放置時間較長,很容易被大腸桿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污染,尤其是溫度高的季節(jié),微生物生長繁殖速度更快,污染更嚴重。另外,一些肉制品、家庭自制的發(fā)酵豆制品容易被肉毒梭菌污染,如果沒有徹底加熱,食用后可能導致頭暈、肌肉與神經(jīng)麻痹等中毒癥狀。加熱不充分的魚蝦等海產(chǎn)品還容易發(fā)生副溶血弧菌污染,產(chǎn)生耐熱的溶血性毒素,出現(xiàn)腸胃炎等中毒反應。
因而,涼菜最好現(xiàn)做現(xiàn)吃,熟食要充分加熱,海鮮一定要煮熟煮透。如果菜量大吃不完,建議提前放入冰箱。
二是亞硝酸鹽中毒
好發(fā)食物:腌菜、咸菜等。亞硝酸鹽是一種潛在的致癌物,其本身還有一定毒性。過量攝入可出現(xiàn)腹痛、嘔吐、缺氧、呼吸障礙等中毒反應。腌菜、咸菜由于存放時間長,易混入各種細菌,這些微生物不斷生長繁殖,其中的硝酸還原酶會將蔬菜中本身存在的硝酸鹽還原為亞硝酸鹽。如果泡菜、酸菜等在制作、發(fā)酵過程中條件控制不當,也可能混入雜菌,產(chǎn)生少量亞硝酸鹽。建議咸菜腌制一兩周后再吃,此時亞硝酸鹽含量較低;吃前泡一泡,能減少咸菜中亞硝酸鹽的含量,一般泡2-4小時效果最好。
因而,不新鮮的蔬菜也容易感染微生物,產(chǎn)生亞硝酸鹽,導致細菌中毒。所以,蔬菜要吃新鮮的,尤其是硝酸鹽本身含量高的葉菜類、根莖類蔬菜最好及時吃完。
三是有毒植物中毒
有些植物天生帶毒,如毒蘑菇、苦杏仁、鮮黃花菜、四季豆、發(fā)芽土豆等。毒蘑菇中的毒素極為復雜且性質穩(wěn)定,耐高溫、耐干燥,一般烹調或加工都不能把毒素去掉。目前,對毒蘑菇中毒尚無特效藥物,導致病死率較高。所以,不認識的蘑菇一定不要采食。
苦杏仁、苦桃仁、李子仁、蘋果仁等,均含有氰苷類物質,進入體內可釋放出氫氰酸,導致中毒,進而出現(xiàn)腹痛、腹瀉、惡心等胃腸道癥狀,伴隨組織缺氧、呼吸困難等。所以,這些發(fā)苦的果仁最好別吃。
新鮮的黃花菜含有秋水仙堿,具有一定毒性。不過,經(jīng)過干制的黃花菜,大部分秋水仙堿溶解于水中,使含量大大降低。相對而言,干黃花菜吃了更放心。
四季豆、豆角、扁豆等鮮豆類蔬菜,因為含有植物紅細胞凝集素、皂素等,如果加熱不徹底,吃了也容易導致中毒,出現(xiàn)惡心、嘔吐、四肢麻木等癥狀。對這類食物,充分加熱將其毒素破壞方可食用。
發(fā)芽或發(fā)青的土豆中含有大量龍葵素,過量食用易引起咽喉瘙癢灼燒、腸胃炎等中毒癥狀。土豆要儲存在干燥陰涼的地方,有輕微發(fā)芽的可以深挖削皮直到看到新鮮質地,且烹調加醋處理,可以中和其毒素。
四是魚類組胺中毒
引起中毒的魚大都是本身組氨酸含量高的青皮紅肉魚,包括沙丁魚、金槍魚、秋刀魚、青鱗魚等。
當魚不新鮮甚至腐敗時,其中的組氨酸在微生物作用下會轉化為組胺。組胺累積到一定量時,吃后可能出現(xiàn)頭暈、心慌、臉紅、胸悶等癥狀。此外,食用不新鮮的海鮮、河鮮等,也可能發(fā)生組胺中毒。所以,魚蝦等水產(chǎn)品要趁新鮮吃,且吃前一定要充分加熱,煮熟煮透,建議勿生吃。
其實,生活中稍不注意,就可能招致食物中毒,潛伏期少則幾十分鐘,多則幾十小時。早期癥狀常有倦怠乏力、胃堵、輕度惡心等,繼而發(fā)展到明顯的惡心、嘔吐、腹痛(上半部分疼痛難忍)、腹瀉等胃腸癥狀,還可能伴有發(fā)燒、虛弱、肌肉無力等情況,因導致中毒的原因不同而異。進食后如果感覺身體不適,特別是沒吃過多食物卻感覺胃堵、反胃,最好立即用手指、筷子等刺激舌根進行催吐,如果吐掉后感覺身體變得輕松,往往能避免嚴重的食物中毒。如果已經(jīng)發(fā)生明顯的食物中毒癥狀,除了盡量把食物吐出來之外,還要盡快就醫(yī),告知醫(yī)生此前三餐所吃食物,以便判斷病因。(特約記者李園園)
2 誤食自帶毒素的果蔬會中毒
有些果蔬本身自帶天然毒素,一旦誤食量大就可能導致中毒。哪些果蔬含毒?這些“毒素”又藏在果蔬的哪些位置呢?
一是腰果 藏毒位置:生腰果。毒素:漆酚
中毒表現(xiàn):惡心,嘴唇、眼瞼水腫等
腰果雖然不是堅果類,但它的結構似殼。生腰果含有漆酚,跟毒藤里含有的有毒物質一樣,同樣它也能使身體產(chǎn)生與接觸毒藤和毒橡樹相同的反應。如果大量誤食漆酚還有可能致命。在選擇腰果的時候,記得買蒸過、不完全生的。
二是鮮扁豆 藏毒位置:兩頭尖部。毒素:皂甙和生物堿
中毒表現(xiàn):惡心、嘔吐,血細胞增高
鮮扁豆中含有有毒的皂甙和生物堿,但它們遇熱后會溶解。所以煮之前可以焯水或過油。
三是紅薯 藏毒位置:皮 。毒素:黑斑病菌
中毒表現(xiàn):嘔吐、頭昏、四肢乏力、麻木
紅薯皮有抗癌作用,這是事實,但因為它的表皮與土壤直接接觸,紅薯皮會沉積很多有害物質,比如黑斑病菌,建議在選購時,紅薯皮有褐色和黑褐色斑點盡量不要選用。
四是西紅柿 藏毒位置:莖葉。毒素:配糖生物堿。
中毒表現(xiàn):惡心、嘔吐、腹瀉、頭痛、口渴、胃燒灼感等
西紅柿的果肉本身并沒有毒,但它的莖葉中含有一種叫配糖生物堿的毒素,煮之前一定要將它摘除。另外要注意的是,帶有青色還沒熟透的西紅柿千萬不能吃,它的番茄苷毒性較明顯。挑選西紅柿的時候建議選擇新鮮色紅的。
3某些蔬菜水果皮易中毒
蔬菜和水果皮是有營養(yǎng)物質的,但是某些水果和蔬菜的果皮容易致中毒而千萬不能吃。
一是土豆皮 土豆皮中含有“配糖生物堿”,其在體內積累到一定數(shù)量后就會引起中毒。由于其引起的中毒屬慢性中毒,癥狀不明顯,因而往往被忽視。馬鈴薯燒牛肉,由于這兩種食物消化時所需胃酸濃度不同,會延長食物在胃中的滯留時間,而拉長胃腸消化吸收的時間,造成胃腸的不適。
二是柿子皮 柿子未成熟時,鞣酸主要存在于柿肉中,而成熟后鞣酸則集中于柿皮中。鞣酸進入人體后在胃酸的作用下,會與食物中的蛋白質起化合作用生成沉淀物――柿石,引起多種疾病。
三是紅薯皮 紅薯皮含堿多,食用過多會引起胃腸不適。呈褐色和黑褐色斑點的紅薯皮是受了“黑斑病菌”的感染,能夠產(chǎn)生“番薯酮”和“番薯酮醇”,進入人體將損害肝臟,并引起中毒。中毒輕者,出現(xiàn)惡心、嘔吐、腹瀉,重者可導致高燒、頭痛、氣喘、抽搐、吐血、昏迷,甚至死亡。
四是荸薺皮 荸薺常生于水田中,其皮能聚集有害有毒的生物排泄物和化學物質。另外,荸薺皮中還含有寄生蟲,如果吃下未洗凈的荸薺皮,會導致疾病。
五是銀杏皮 果皮中含有有毒物質“白果酸”、“氫化白果酸”、“氫化白果亞酸”和“白果醇”等,進入人體后會損害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引起中毒。如果你也有吃蔬果皮的問題,那么我們就要注意上面這些問題的,這樣我們就能比較好的保證我們的健康,所以上面的這些果皮就是我們要離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