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堅果”,又稱“殼果”,多為植物種子的子葉或胚乳,如花生、杏仁、榛子、松仁、扁桃、開心果、板栗、核桃、腰果、各類瓜籽等,其中核桃、扁桃、榛子、腰果被人們并稱為“世界四大干果”。由于堅果富含多種營養(yǎng)元素,而且既可生吃,也可炒熟再吃,還可用來榨油,因而很多人都喜歡食用。不過,從健康角度來說,吃堅果也不可盲目,應(yīng)遵循一定的方法,否則于健康不利。
一般來說,堅果中都蘊含有植物萌發(fā)生長所需要的各種營養(yǎng)成分,還富含有利于堅果儲藏一個冬天所需的抗氧化成分,所以它們的營養(yǎng)價值比一般的水果都要高,更適合給人體補充營養(yǎng)。而據(jù)醫(yī)學(xué)測定,堅果中最主要的營養(yǎng)成分除豐富的蛋白質(zhì)、脂肪、碳水化合物外,還有豐富的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5、維生素E以及鐵、鈣、鎂、磷、鋅、鎂等微量元素和膳食纖維等多種礦物質(zhì),而其中的鈣則與人體的產(chǎn)熱能力密切相關(guān),鐵能夠幫助人體運輸氧氣保障人體內(nèi)生物氧化的正常進行,大量的維生素E則是改善人體微循環(huán)不可缺少的營養(yǎng)成分,而B族維生素不僅可以加快人體的新陳代謝,而且可以促進人體內(nèi)的糖、脂肪、蛋白質(zhì)等迅速轉(zhuǎn)化成熱量。人的產(chǎn)熱能力強,血液循環(huán)好,人體就不容易發(fā)生手腳冰冷的狀況。因此說,食用堅果有利于人們在冬天抵抗寒冷。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由于堅果含脂肪量較高,故有人認為食用后會使人發(fā)胖,因而很多女性都不敢輕易食之。其實,吃了堅果是否會發(fā)胖,主要是看吃得是否科學(xué)。如果在三餐之外食用堅果,會造成一日當(dāng)中攝入能量過多,如果運動再少,肯定會造成脂肪堆積;如果把吃堅果的時機放在用餐的時候,情況就會截然不同,因為有些堅果的膳食纖維含量較高,如杏仁、榛子、開心果等,食之會產(chǎn)生較強的飽腹感,因而用餐時食用這類堅果并不會額外增加一餐之中的總能量,反而能讓餐后的飽腹感持續(xù)更長時間,也就是更讓人感到耐餓,在用下一餐時不會因為提前饑餓而胃口大開,這對控制體重應(yīng)該很有好處。
雖說堅果好處多多,但如何食用也是很有講究的。堅果打碎吃和整粒吃各有利弊,要因人而異。研究證實,與打碎吃相比,整粒吃的時候有更強的飽腹感,餐后控制血糖上升的效果相對好一些。這是因為大多數(shù)的堅果質(zhì)地緊密,纖維含量較高,徹底嚼碎比較困難,所以進入胃腸后消化速度較慢,從而引起血糖、血脂上升的速度也會較慢。如果把堅果打碎或打成豆?jié){樣來食用,消化速度自然會加快,這對血糖、血脂偏高的人來說是很不適宜的。而對于消化不良和貧血的人來說,將堅果打碎或與其他豆類放在一起打成豆?jié){食用,則有利于營養(yǎng)的吸收,也更易于消化。
堅果可以直接作為零食,也可以打在豆?jié){里,還可以切碎夾在面包里,也可以直接用來炒菜或做涼拌菜。作為零食信用時只要去掉外邊的硬殼即可,切碎夾面里也十分簡單,做涼拌菜也只需將去了殼的堅果直接攪在拌好的涼菜中即可。如果用來炒菜,切記堅果要晚一點放入鍋內(nèi),更不可直接放進熱油中煎炸。這是因為堅果大多都耐熱性差,炒的時間過長或煎炸之后會喪失營養(yǎng),甚至?xí)磉^氧化物和反式脂肪酸,對人體健康十分不利,特別是反式脂肪酸不僅可以降低人的記憶力,引起人們發(fā)胖,還會增加人體血液的黏稠度和凝聚力,容易導(dǎo)致血栓的形成。對于懷孕期或哺乳期的婦女來說,過多地攝入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會影響胎兒的健康發(fā)育與成長。所以說,要想把堅果炒在菜里一定要在菜肴快熟時才把堅果放進去,翻炒兩下即可出鍋。如果要吃煎炸的堅果,一定要控制火候,以不明顯變色為度。
其實,在我們的家庭生活中,食用堅果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堅果去殼后直接裝在小碟中放在餐桌上,吃飯時當(dāng)成一個涼菜,與其他菜和主食一起食用,這樣既簡單方便,又兼具營養(yǎng)和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