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網(wǎng)

石頭縫里長出“致富果”

   2017-04-19 農(nóng)民日報6680
核心提示:位于桂北的廣西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千百年來,漫山遍野的毛葡萄自生自滅。對毛葡萄的價值,誰看得最準?四把鎮(zhèn)里樂村的瘋老頭韋顯
    位于桂北的廣西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千百年來,漫山遍野的毛葡萄自生自滅。對毛葡萄的價值,誰看得最準?四把鎮(zhèn)里樂村的“瘋老頭”韋顯旺。“其實也不是我多有眼光,是逼出來的。”55歲的韋顯旺說。由于山多地少,石頭縫里種農(nóng)作物又難成規(guī)模,種一坡收一籮是常有的事,發(fā)展養(yǎng)殖又離市場太遠。所以他只好進縣城學手藝,在大街上修理自行車。韋顯旺沒有想到,莊稼人自己釀來自己喝的毛葡萄酒,在城里也很受歡迎。
 
    看準了毛葡萄的潛力,又算過了細賬,韋顯旺2001年回到村里,用全家僅有的3畝良田與鄉(xiāng)鄰換了50畝石頭山。在寸土寸金的里樂村,大家都認為韋顯旺“瘋了”。自那以后,村里人看到“瘋瘋癲癲”的韋顯旺一頭扎到石頭山上,石縫里挖坑、立柱、栽苗、剪枝,毛葡萄苗從四面八方匯集到石頭山上,成為葡萄園。
 
    搞特殊種植最擔心的是什么?是銷路,韋顯旺卻從不發(fā)愁。縣城一家葡萄酒廠每年要消化約8000噸毛葡萄,周邊都安、永福等縣還不斷有商販來收購。“這些年毛葡萄從沒滯銷過,平均每年收入七八萬元,比當年在縣城修自行車強多了。”“瘋老頭”韋顯旺的成功嘗試帶動了當?shù)卮迕?,如今,他所在屯?50戶村民中超過三分之一種毛葡萄。
 
    羅城縣水果局農(nóng)藝師李乃流說,毛葡萄藤根部非常發(fā)達,稀薄的泥土都能抓緊,能夠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對于石漠化地區(qū)具有重要的生態(tài)作用。同時,毛葡萄還是“脫貧果”,市場價每斤3至4元,畝產(chǎn)1000多斤,每畝收入3000多元。
 
    去年,韋顯旺將所有單性花毛葡萄改種成了“野釀2號”。“當時最難的就是授花粉,石山上深一腳淺一腳,站都站不穩(wěn)。有了更好的品種,當然要改種啦。”韋顯旺年輕時受過傷,有輕度殘疾。比他小兩歲的韋鳳昂把葡萄園做得更大,石頭縫里創(chuàng)造了年收入百萬元的“神話”。
 
    在羅城縣,小小毛葡萄正在敲開貧困群眾的致富門,全縣5000多戶農(nóng)戶種植了近8萬畝毛葡萄。依靠這些石頭縫里長出的“脫貧果”,2200多戶貧困戶8800人走上了脫貧路,今年初又有1500多戶貧困戶報名種植毛葡萄。    吳明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wǎng)站首頁  |  關(guān)于我們  |  新手幫助  |  信息發(fā)布規(guī)則  |  版權(quán)隱私  |  服務(wù)條款  |  聯(lián)系我們  |  網(wǎng)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wù)  |  積分換禮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