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是大家都喜歡吃的水果,特別是在炎炎夏日,來一盤酸酸甜甜的冰鎮(zhèn)楊梅,解渴又消暑。不過也有市民發(fā)現(xiàn),清洗楊梅時經(jīng)常能見到白色的小蟲,數(shù)量還不少。微信朋友圈等社交網(wǎng)絡(luò)里也流傳著“楊梅里的蟲子洗不干凈也不能吃”、“吃一顆楊梅等于吃十條寄生蟲”等聳人聽聞的說法。洗楊梅時冒出的白色小蟲到底是什么物種?對人體有害嗎?如何正確清洗楊梅?珠報融媒記者通過實驗告訴你答案。
實驗器材
塑料保鮮盒三個、蘇打兩罐、食鹽一袋及購自水果店的新鮮楊梅1kg。
實驗過程
記者將楊梅分成三等份各十顆,分別放入塑料保鮮盒中,各自同時加入清水、鹽水、蘇打水浸泡十五分鐘。
1、清水浸泡
楊梅放入清水中浸泡,約五分鐘后,有兩粒楊梅外表果肉分別冒出一條白色小蟲,蟲子是活的,還回蠕動。十五分鐘后,水中總共出現(xiàn)四條蟲子。
2、鹽水浸泡
將楊梅放入鹽水中浸泡,三分鐘后,有五粒楊梅外表果肉處冒出白色小蟲,十五分鐘后,水中總共出現(xiàn)十條蟲子。
3、蘇打水浸泡
將楊梅倒入盒中,再倒一瓶蘇打水進行浸泡。蘇打水與楊梅一接觸,立即變成了粉紅色,同時冒出大量氣泡。五分鐘后,水中出現(xiàn)小蟲,十五分鐘后,蘇打水浸泡的楊梅出現(xiàn)了八條蟲子。
實驗結(jié)論
楊梅的果肉里確實藏有不少白色小蟲,用鹽水浸泡,可以更好地讓地清洗出這些白色小蟲,蘇打水效果次之,清水也有作用,但效果沒有前兩者好。
白色小蟲究竟是什么?
記者拿起一粒“長蟲”的楊梅仔細觀察,小蟲從果肉里面鉆出,渾身呈奶白色,無足,僅靠身體蠕動。經(jīng)過鹽水浸泡后,這些小蟲很快就死掉浮上水面。
記者走訪了新香洲幾家有楊梅售賣的水果店,店員均表示,“楊梅里長蟲子是正?,F(xiàn)象”,但對于這些蟲子是什么物種,沒有店員能夠詳細回答。家庭主婦陳小姐表示,她只知道這種蟲子叫“楊梅蟲”,清洗干凈就行了,具體有沒有害也不清楚。新香洲一超市水果區(qū)的售貨員告訴記者,買了楊梅回家最好用鹽水泡過再吃,這樣就不會有蟲子了。
帶著疑問,記者咨詢了香洲區(qū)食藥監(jiān)局副局長黃敏豐,他說,楊梅里發(fā)現(xiàn)白色小蟲是常見現(xiàn)象,“這種白色的小蟲是果蠅的幼蟲,對人體無害,不會攜帶病菌病毒。市民不必對此感到恐慌。”
“果蠅幼蟲不僅僅存在于楊梅身上,在一些瓜類也很常見。”據(jù)專家介紹,果蠅主要以水果和植物為食,喜歡在水果上產(chǎn)卵,幼蟲就生長在果體上。
怎樣清洗楊梅?
黃敏豐建議,挑選楊梅時盡量選新鮮的,若不想吃到帶有小蟲的楊梅,最好用鹽水浸泡十五分鐘后再食用。
不小心吃下帶蟲子的楊梅會怎樣?
專家表示,果蠅幼蟲對人體無害,就算不小心吃下去也不會對人體造成負面影響,更不會傳染疾病或寄生在人體上。新浪微博的生物學(xué)領(lǐng)域達人@開水族館的生物男 更指出,果蠅幼蟲屬于“優(yōu)質(zhì)動物蛋白,營養(yǎng)秒殺楊梅”。不過,微博上也有網(wǎng)友表示,“知道真相之后,再也不敢吃楊梅了,就算這些蟲子蛋白質(zhì)再豐富再無害,心里總是有陰影。”
小Tips:
《本草綱目》記載:“楊梅氣味酸、甘、溫、無毒”,楊梅有生津止渴、助消化、提升食欲、解暑等功效。但對胃炎、胃潰瘍等胃酸較多的人來說,楊梅的酸性成分會對胃黏膜造成刺激,這類人要少吃,另外,糖尿病人慎食楊梅,以免使血糖過高。(記者盧展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