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1日,夏至夜,北京頤和安縵酒店,孝文家茶“百年巖韻-盛世雍容之氣象”茶會在此舉辦。
頤和安縵酒店有著與頤和園一脈相承的皇家庭院風格,宮殿般的挑高,明清家具的擺設,紅墻黛瓦,富有帝王之都的恢弘氣息。走進其中便會感受到一種歷史的韻味、皇室的氣息。
氣場強大的空間,需要足夠豐富的細節(jié)支撐,一比一復刻的北京臺北故宮原物的花器,放在原來同為宮廷建筑一部分的頤和安縵,也找到了協(xié)調的步調。
陳孝文先生泡茶用的蓋碗茶具和陳再粦老師泡茶用的潮州功夫茶具擺上桌,整個空間充盈了起來。
此次茶會喝的茶也是頂級的武夷巖茶,2016年茶語網千款茶評榜綜合榜榜首——茶王大紅袍、牛首,以及存世稀少的1989年手制牛肉。
茶王大紅袍,武夷巖茶的代表,居武夷巖茶“五大名叢”之首,素有“茶中之王”的美稱。
牛肉,牛欄坑肉桂,牛首,牛欄坑肉桂之首,武夷巖茶中熱度非常高的品類。牛首,不是單單用錢就能買到的。
還有留存至今幾乎是絕無僅有的1989年的手制牛肉。
茶會有兩位掌茶人——巖茶技藝非遺傳承人陳孝文先生,出身茶文化世家、師從潮州工夫茶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的陳再粦先生。
陳孝文用蓋碗泡法,每一泡都是武夷巖茶的味覺標桿;陳再粦用傳統(tǒng)潮州功夫茶泡法,一招一式都是教科書,且每次只出三杯,只能嘉賓輪次喝到。
本場茶會邀請到了著名道家文化學者、北京大學教授陳鼓應和著名文化學者、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于丹等社會知名人士。
在這場茶會上,大家都喝到了孝文家茶武夷巖茶的頂級作品,每個人也得到了不同的體驗與感受。
陳鼓應教授評價此次參加孝文家茶會,讓他感受到“喝茶第一次如此享受”。他認為,如今,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底蘊,依然在代代千百年相傳,這里面也包括茶文化。
于丹教授則點評到,茶王大紅袍“有肉桂的香冽,但也有水仙的輕柔”,評論牛首,“這種醇厚霸氣,還有復合香氣,以及它的長度,在三坑兩澗里都是有識別的。”
在國學講臺上,讓大家印象深刻的于丹教授,是一位味覺極其靈敏的資深老茶客,提起三坑兩澗、名種名從、歷史典故......深入淺出、如數(shù)家珍,讓在座嘉賓驚喜萬分,如臨講堂。
“喝這樣的茶入口,我是覺得,人不敢浮躁,不敢輕狂,人在這個時候不敢喧嘩……”于丹教授直言感嘆。
為何于丹等社會知名人士對孝文家茶武夷巖茶的評價如此之高?孝文家茶武夷巖茶到底藏著什么秘密?下面讓武夷巖茶中的老茶人水叔(陳墩水)為我們一一解讀。
水叔是武夷巖茶中老茶人的優(yōu)秀代表之一。他那一輩茶人是有著傳奇色彩的一輩,他們依舊活躍在制茶第一線,而水叔本身,就是一本“武夷巖茶近現(xiàn)代史”,有著說不完的故事。
這,不是官方背書的“好戲”,更不是民間野史,而是土生土長的武夷山老茶人自己講自己的故事。
武夷山,巖茶粉心中不可方物之地。近幾十年來,武夷山與巖茶的成長變遷簡直就是一部巖茶更迭史,這個時代,成就了許多的老茶人;這個時代,年輕茶人逐漸嶄露頭角。
孝文家茶董事長陳孝文是武夷山年輕茶人中的翹楚,而其父陳墩水則是武夷巖茶中老茶人的優(yōu)秀代表之一。
因為這個時代,陳墩水這一輩,見證了武夷巖茶最激烈的發(fā)展與變遷。創(chuàng)辦了天心村第一個民辦茶廠的他,有著說不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