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專家透露,國家標準委正在組織制定檢測方法國家標準,即食品中三聚氰胺測定方法。目前,相關部門正在研究,準備將對三聚氰胺的檢測納入新的標準中,以確保新產品的質量合格。專家稱:“我們的檢測技術已經十分成熟,能夠準確、快速地測出食品中三聚氰胺的含量。”(據9月21日《新京報》)
“結石嬰兒”頻頻出現且“三鹿”奶粉成為最大的懷疑對象后,“三鹿”集團仍然公開宣稱它們的產品是符合國家標準的,甘肅等地的質檢部門也表示三鹿奶粉經檢驗合格,但此后不久國家權威部門就證實三鹿奶粉被檢測出三聚氰胺。含“毒”的奶粉為什么會“合格”呢?后來,經質檢等部門解釋,人們才明白:食品中根本就不允許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物質,奶粉等食品的國家質量標準中根本就沒有關于三聚氰胺的具體規(guī)定,因此完全依照“國家標準”而進行的質量檢測中壓根兒沒有這一項。這被視為國家標準中的一大“漏洞”,而相關部門準備將三聚氰胺納入國家標準顯然就是對此作出的回應。然而,我對這一回應卻充滿疑惑——
檢測三聚氰胺需要“國家標準”嗎?目前食品的國家標準,基本上是一種“營養(yǎng)標準”,即關于各種營養(yǎng)成分的標準,比如蛋白質含量不能低于多少、鈣含量不能低于多少等;而禁止添加的有毒有害物質則一般沒有制定標準。也就是說,國家標準中只規(guī)定那些“必須有”的成分含量要達到多少,卻沒有規(guī)定“不能有”的成分應該有多少。實際上,這也無須規(guī)定,因為它必須是“0”,而“0”本身就是一個標準——如果國家標準中規(guī)定三聚氰胺的含量,那豈不是說食品中可以含有三聚氰胺嗎?
想到這里,我才注意到,正在制定的關于食品中的三聚氰胺的國家標準只是關于“檢測方法”的,而不是關于“成分含量”的??墒牵瑱z測方法需要標準嗎?現代科技非常發(fā)達,要檢測出食品中有沒有什么物質可能有多種方法,而且更先進的檢測方法也會不斷地出現,何必去規(guī)定一個“標準姿勢”呢?而且,各地各職能部門的檢測儀器也可能不一樣,如果現有的設備不適合“標準”的檢測方法,怎么辦呢?
再者,針對一種有毒物質制定一種檢測方法標準也有“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之嫌。據專家介紹,食品中不能添加的物質遠比能添加的多,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有上億種之多,難道要制定上億個檢測方法標準嗎?有了三聚氰胺檢測方法標準,是不是還要制定氰化鉀檢測方法標準呢?
其實,眾多品牌的奶粉中的三聚氰胺之所以長期未被發(fā)現,并不是因為國家標準中存在“空白”,也不是因為檢測方法不“標準”,而是因為各質檢部門只檢測有益物質,不檢測有害物質,甚至各個方面都是“免檢”的。正如那位專家所說,我國的“檢測技術已經十分成熟”,只要進行有毒有害物質的檢測,肯定能發(fā)現問題。
當然,由于有毒有害物質太多,對每種食品都進行有害物質“徹查”確實不現實。那么,怎樣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食品中不含有毒有害物質呢?在監(jiān)管環(huán)節(jié),有三個方面最重要:一、重點監(jiān)控,特別“關照”那些危害嚴重而且污染或添加可能性比較大的有毒有害物質,比如三聚氰胺;二、快速反應,一旦發(fā)現有含毒的可能性,立即檢測并迅速采取措施(其實,早有幾年前就有人懷疑某些奶粉中可能被添加了三聚氰胺,因為加了它可以“增加”蛋白質含量,但有關部門沒有任何反應,直至釀成大禍);三、嚴厲問責,對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責任人嚴懲不貸。
由此可見,三聚氰胺“入標”只是一個“討巧”之舉??雌饋?,它仿佛是在填補國家標準中的“空白”;實際上,它不僅不能治本,甚至連“治標”的功效都很有限。
更多新聞和討論請看:聚焦三鹿奶粉被三聚氰胺污染導致嬰兒腎結石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