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網

周小平:“吃上放心肉”不該成為奢求

   2011-03-26 中國食品網中食網9440


    "瘦肉精"事件后,42.5%的受訪者表示"會仔細辨別,盡量減少購買肉食類食品",豬肉是大眾餐桌上的重要食物及營養(yǎng)來源,民眾對食品的要求一是安全,二是有營養(yǎng),三是經濟實惠,現(xiàn)在這些最基本的要求也近乎奢侈,不可謂影響不大。

    連日來,雙匯"瘦肉精"事件的曝光不斷牽動著公眾神經。其實,早在2001年,北京、天津等九省市23家養(yǎng)殖場違規(guī)使用"瘦肉精"讓民眾第一次知道這個名詞。2002年廣州某飼料公司違規(guī)添加"瘦肉精"導致480多人中毒,當年我國就明令禁止"瘦肉精"使用于養(yǎng)殖業(yè),然而直到2006年上海還連續(xù)發(fā)生多起"瘦肉精"中毒事件,這個餐桌上的"毒瘤"多年來反反復復未被根除。

    新京報"京報調查"對此做的專項調查結果顯示,對于雙匯"瘦肉精"事件的影響,只有18.3%的被調查者"相信質檢部門,正常吃",而近半數(shù)(42.5%)的受訪者表示"會仔細辨別,盡量減少購買肉食類食品".豬肉是大眾餐桌上的重要食物及營養(yǎng)來源,民眾對食品的要求一是安全,二是有營養(yǎng),三是經濟實惠,現(xiàn)在這些最基本的要求也近乎奢侈,不可謂影響不大。

    當問到這一問題的根源時,共識度較高。有61.7%的受訪者認為"使用"瘦肉精"成本小,收益高,吸引力大",有63.9%的受訪者分析是"違法者付出的代價太小,沒有震懾力",69.2%的人劍指政府相關部門"監(jiān)管乏力".發(fā)生"瘦肉精"事件,暴露了監(jiān)督部門的管理漏洞,從流程看,政府管理不能說不嚴,相關制度不能說不細,只要一關把住了,問題豬就不會流入市場,只是所有環(huán)節(jié)的執(zhí)法者"全體走過場",其冷漠與失職令人驚訝。

    民眾對添加"瘦肉精"當事人怎么看?有23.4%的受訪者認為"生豬飼養(yǎng)多為散養(yǎng),管理難度大".作為管理部門百分之幾的"抽查、抽檢",注定有疏漏,真正把住食品安全關的應當是生豬飼養(yǎng)者。作為飼養(yǎng)者明明知道"瘦肉精"有害,在運輸途中就有豬四肢震顫而死亡,這是典型的中毒現(xiàn)象,仍然面不改色運到屠宰場。媒體記者采訪肉攤主時,他們說從不吃那些"特別瘦的肉,只吃普通豬肉".明知有問題卻坦然地賣給別人,道德淪喪,往輕了說是"利益驅動",往重了說是"草菅人命".

    作為消費者,有沒有責任?有!31.6%的受訪者說"很多消費者只吃瘦肉,導致健美豬乘虛而入".在中國科協(xié)一項調查中公布"2010年我國具備基本科學素養(yǎng)的公民比例為3.27%,僅相當于日本、加拿大、歐盟等主要西方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20年前的水平".而具備健康素養(yǎng)的公民比例為6.48%,也處于下線,由此可見提高全民健康素養(yǎng),普及健康知識非常重要且急迫。了解了相關知識就不會偏聽偏信,不會盲從,不會被不良商販忽悠,發(fā)生搶綠豆、囤碘鹽事件。

    "瘦肉精"問題出來后,人們再一次對食品安全憂慮,從調查中發(fā)現(xiàn)超過一半的人對豬肉產生恐怖心理,實在是很悲哀的事。恢復民眾對政府的公信力,需要相關部門拿出更實際的舉措,一是及時、透明、公開地把信息傳達給老百姓。二是加強監(jiān)督管理,嚴把檢測關。三是加強對飼養(yǎng)者、銷售者的教育管理,在提高加強全民科學素養(yǎng)的同時,加強全民道德素養(yǎng)。只有飼養(yǎng)、銷售、監(jiān)管共同努力來保證食品安全,才能讓民眾吃上放心食物、保證身心健康。

    ■ 調查原聲

    《21世紀經濟報道》:此次媒體曝光河南雙匯使用"瘦肉精","瘦肉精尿檢"、生豬檢疫等如同走過場,有的"尿檢"甚至用人尿冒充,每頭豬花2元錢就能買到三大證明,再花上100元打點河南省省界的檢查站,便可一路綠燈送到南京一些定點屠宰場。如果不改變檢疫員的工資構成方式,如果不嚴厲打擊官方執(zhí)法人員的瀆職與貪腐行為,恐怕瘦肉精一百年都難以絕跡。

    《中國青年報》:事情究竟會朝哪個方向發(fā)展,并不是幾句話幾條通知就能掌控得了的。雙匯可以說局部不代表整體,人們卻認為窺一斑可見全豹。豬肉里沒有了鹽酸克倫特羅,不代表沒有了萊克多巴胺。這次檢查合格,下次未必就沒問題。經過無數(shù)次的摔打磨練,百姓的想象力和判斷力不會比雙匯差多少。

    《南方都市報》: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或許真的是一種滑稽的好感,但上升到社會層面的信任抑或不信任,終究都會有因可循。具體到今年這么一場"瘦肉精"丑聞,信任的重建可能就需要從對個案責任的到位追懲開始,不姑息,不逃避,更不能留有情面。

    《法制日報》:近些年來,我國包括用"瘦肉精"飼養(yǎng)生豬在內各類食品安全事件頻現(xiàn),這些事件的發(fā)生盡管與相關企業(yè)與商人利欲熏心、為謀取更大利益不惜違法犯罪有關,但是只要相關政府職能部門及其工作人員能夠依法履行職責,嚴肅查處各類食品安全違法犯罪行為,食品安全犯罪也就可以得到有效的遏制。

    《新京報》:有關部門在徹查"瘦肉精"時,也不妨從行業(yè)整體發(fā)展的角度,考慮如何推動這樣的產業(yè)升級。確保生豬養(yǎng)殖的源頭規(guī)范可控,同時盡量減少從生豬到企業(yè)的中間環(huán)節(jié),這樣才能減少安全監(jiān)管的漏洞。實際上,這也是從源頭上抓起,對保障蔬菜、水果等其他行業(yè)的食品安全,也具有同樣的價值。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新手幫助  |  信息發(fā)布規(guī)則  |  版權隱私  |  服務條款  |  聯(lián)系我們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