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大量的水蜜桃迎來上市。乳黃色的果皮,帶有淡紅霞,口感甘甜、多汁,讓人一口傾心、念念不忘。但水蜜桃“嬌嫩”,容易“磕傷”。那么,水蜜桃果肉磕傷褐變后還能吃嗎?一起來看寧??h市場監(jiān)管局的這個實驗↓
褐變原理:水蜜桃果肉富含多酚類物質(zhì)(如兒茶素、花青素)。當表皮因磕碰破裂,氧氣進入果肉,在多酚氧化酶(PPO)催化下發(fā)生氧化反應,生成深色醌類物質(zhì),導致果肉呈現(xiàn)棕褐色。
模擬實驗:實驗人員模擬了水蜜桃運輸中常見的兩種損傷情況。
1.表面輕微磕碰(無汁水滲出)
2.表面輕微磕碰(有汁水滲出)
將上述情況的水蜜桃樣本,分別在 4℃(冷藏) 和 25℃(室溫)環(huán)境下保存 24小時和48小時,檢測果肉菌落總數(shù)變化。
4℃
|
25℃
|
|||
無汁水滲出
|
有汁水滲出
|
無汁水滲出
|
有汁水滲出
|
|
24h
|
0
|
10
|
0
|
150
|
48h
|
0
|
35
|
5
|
2300
|
單位:CFU/g
實驗發(fā)現(xiàn):
1.表面輕微磕碰(無汁水滲出)樣本:無論冷藏或室溫環(huán)境下,短期(24-48小時)內(nèi)菌落總數(shù)基本穩(wěn)定。
2.表面輕微磕碰(有汁水滲出)樣本:冷藏 (4℃)條件下的菌落增長非常緩慢,48小時內(nèi)仍在較低水平。室溫 (25℃)條件下的菌落增長明顯加快,48小時可達較高水平。
溫馨提示
1.低溫冷藏 (4℃) 能有效延緩果肉褐變進程,大幅抑制微生物(細菌、霉菌)的繁殖速度。若環(huán)境濕度能保持在90%-95%,還能有效減少果肉水分流失,保持口感。水蜜桃內(nèi)部是否受損不易分辨,購買后建議用保鮮膜或密封袋包裹并盡快冷藏(4℃)保存!
2.變質(zhì)的水蜜桃可能產(chǎn)生展青霉素等有害物質(zhì),食用后易引發(fā)腹痛、腹瀉,甚至增加肝腎負擔。破損嚴重且在室溫下存放的水蜜桃,風險較高,不建議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