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網(wǎng)

為何色素品種10年翻番標準停留不變?

   2005-11-02 中國食品網(wǎng)中食網(wǎng)4280
顏色新鮮的草莓、綠意盎然的海帶、個大色黃的香蕉、色彩繽紛的果汁……這些讓人垂涎欲滴的食品竟然都不乏色素之功。中國農業(yè)大學食品學院最新調查結果顯示,目前食品色素使用范圍是十年前的數(shù)倍,但相關國家標準仍停留在十年前。

顧客不知

  日前,記者來到了北京市朝陽區(qū)大黃莊附近的一家超市,在食品柜臺前,察看幾種糖果的配料表時發(fā)現(xiàn),除了巧克力和牛奶糖外,幾乎所有的果凍、糖果等甜味小食品都含有色素,甚至有一種糖果竟然含有7種不同的色素。

糕點的情況也大致如此,草莓味點心含有胭脂紅和莧菜紅,哈密瓜味的則是檸檬黃、日落黃和亮藍,藍莓味用的是胭脂紅和亮藍。

  隨后,記者又來到附近的農貿市場,一家經(jīng)營炸“芝麻耳朵”的小店生意格外紅火,黃澄澄的“芝麻耳朵”引來很多人購買。記者問為什么面團的顏色會如此鮮艷,店家爽快地告訴記者:“這是由于使用了日落黃、檸檬黃的原因?!碑敱粏柤笆秤眠@么多色素會不會危害健康時,店主答:“不會的,我這兒的生意好得很,超市賣的東西也是這樣做的?!?

  前不久,杭州市工商局在進行市場檢查時發(fā)現(xiàn)一些食品的色素含量嚴重超標,經(jīng)當事人交待,這些超標食品在使用了過量的添加劑后,質地和色澤都變得格外美觀,這樣的食品比較受歡迎。據(jù)了解,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食品使用了工業(yè)用添加劑:豆芽加了漂白粉;野山菌里加了焦亞硫酸鈉,這是會產(chǎn)生致癌物質二氧化硫的化工品;外表光潔的魚翅中發(fā)現(xiàn)了有致癌作用的吊白塊;“紅心蛋”是由于在雞飼料中加入了俗稱“紅粉”的合成色素。

  有人說,現(xiàn)在的食品已經(jīng)進入了“添加劑時代”,果凍、冰激淋、飲料,都是因為加入了色素和香料才實現(xiàn)了現(xiàn)代化生產(chǎn),飲料、乳品、肉類食品等領域不用食品添加劑的幾乎沒有。然而這樣驚人的事實消費者卻渾然不知,反而更加青睞那些外觀亮麗、色澤鮮艷的食品。在超市采訪時,記者詢問一位正在購買雞蛋卷的顧客知不知道雞蛋卷中可能添加了檸檬黃色素時,她茫然地回答:“不會吧,雞蛋卷不就是這樣黃澄澄的?”記者注意到,越是光鮮的食品越惹孩子們喜愛,而家長們也樂于滿足孩子的要求,所以銷量非常好。

  資料顯示,被稱為“食品化妝品”的色素已經(jīng)越來越廣泛地使用在食品領域,在這些添加到食品的色素中,天然色素只占不足20%,其余的均為合成色素。而合成色素在提煉過程中往往會混入苯胺、砷等化學物質,這些物質都具有不同的毒性。

廠商濫用

合成色素對健康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生產(chǎn)者和經(jīng)營者都心知肚明,可是為什么還要在食品中普遍添加呢?

  據(jù)鹵味經(jīng)營商王先生透露,做鹵味重要的有四條:增重、保濕、增香、增色,這些都能用添加劑實現(xiàn)。要肉的顏色好看,可以用天然的焦糖色素,也可以用比較便宜的胭脂紅和日落黃兩種合成色素。200克裝的焦糖色素要65元,500克裝的胭脂紅和500克裝的日落黃兩個加起來也才55元。雖然胭脂紅和日落黃按規(guī)定是不能用于鹵味加工的,但是因為這些色素的效果比較好,所以王先生比較青睞胭脂紅和日落紅。

  青睞合成色素的不僅僅是王先生,從個體小販到生產(chǎn)加工企業(yè),都是如此。其實,色素的使用有非常嚴格的限制,可現(xiàn)在的色素添加行為,往往憑借個人的愛好。添加色素超標準、超范圍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比如屢屢被提及的亞硝酸鹽,作為一種護色劑被廣泛應用于腌制畜禽等肉類產(chǎn)品中,而這樣的食品無異于毒藥。國家副食品監(jiān)督檢驗中心副主任馬福祥指出,亞硝酸鹽超標使用對人體容易造成危害。亞硝酸鹽在人體內能轉變成亞硝胺,亞硝胺有比較強的致癌性。不少食品生產(chǎn)經(jīng)營單位和個體生產(chǎn)者為了美化食品的外形,甚至是掩蓋過期、變質的食品,不顧消費者的健康,無視有關法規(guī)濫用色素。

  據(jù)專家介紹,天然色素不僅僅價格昂貴,而且染出來的顏色不夠鮮亮。相比之下,使用合成色素的食品鮮艷奪目,而且可以大幅度減少生產(chǎn)成本,因此很受生產(chǎn)商的青睞。即使某一種食品中色素含量是合格的,但消費者在生活中大量食用多種含有同樣色素的食品,仍然有可能導致攝入的色素總量超標,給健康帶來危害。很多食品是含有天然色素的,因此完全沒有必要再添加合成色素。

監(jiān)管缺失

  長期以來,色素添加劑一直被超量、超范圍使用,而相關的標準卻停留在十年前,遠遠跟不上市場發(fā)展的需要。由于標準滯后,色素廠商的行為長期處于監(jiān)管失控狀態(tài)。資料表明,我國目前允許使用的合成色素有9種,天然色素40種,但不是每種都有相關的國家標準。對此有專家稱:“一方面允許使用,另一方面又沒有標準控制添加限量,這是一個明顯的漏洞?!?

  專家解釋說,目前國內的食品添加劑管理法規(guī)和標準體系暴露出三大問題。首先,《食品添加劑使用衛(wèi)生標準》已經(jīng)將近10年沒有修改,跟不上食品安全監(jiān)管的需要,如溴酸鉀等在國際上已被普遍禁止的添加劑品種,在我國仍被列入允許使用的目錄;其次,在我國已批準使用的1500多種添加劑中,僅有250多種有國家標準,還有許多食品添加劑缺少殘留限量標準及其相關的檢測方法;另外,除了政府的監(jiān)管不利,生產(chǎn)商不遵守國家規(guī)定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尤其是很多食品加工企業(yè)為了迎合消費者心理,甚至在標簽上標明“本食品不含添加劑”或“不含防腐劑”等字樣。

  標準的缺失直接導致了我國對添加劑監(jiān)管的漏洞,而處罰不利也助長了廠商屢犯不改的心態(tài)。目前我國食品添加劑管理執(zhí)行的是罰款模式,但罰款、沒收過后的監(jiān)管則處于一種松軟狀態(tài),不能從根本上杜絕“有色”食品泛濫。近兩年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針對有色食品問題,許多人大代表都呼吁新的《食品安全法》出臺。代表們普遍認為,對食品市場治理整頓應痛下決心,從源頭抓起,更要防患于未然,不能以罰代管。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wǎng)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新手幫助  |  信息發(fā)布規(guī)則  |  版權隱私  |  服務條款  |  聯(lián)系我們  |  網(wǎng)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