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網

食品安全危機考驗兩岸手足真情 文/薛寶生

   2011-06-02 中國食品網中食網5730

    摘 要: 兩岸同胞必須從這起塑化劑風暴中吸取教訓,在通商之門打開的背后,大有保持高度警惕的必要。一方面要聯合起來,強力抵制有毒有害食品上架和上餐桌,打響打勝食品安全保衛(wèi)戰(zhàn);一方面要啟動排查、懲治和預防的機制,兩岸互動,從通商的源頭上將有毒有害食品拒之門外。

    事件背景: 臺灣日前出現在食品添加物起云劑中加入有害健康的塑化劑"鄰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DEHP)事件。據島內媒體報道,多家知名運動飲料及果汁、酵素飲品已遭污染。此次污染事件規(guī)模之大為歷年罕見,在臺灣引起軒然大波。連日來,島內多家媒體均對此事進行報道,相關機構仍在持續(xù)追查相關食品業(yè)者。

    【中國網聚焦山西】綜合編輯:食品安全問題的發(fā)生,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人們的生命健康。這是全人類共同面對的挑戰(zhàn),也是兩岸民眾共同關心的現實,不能回避,不能含糊,更不能各顧各,我們必須團結起來認真對待。

    東方網5月31日的報道說,臺灣塑化劑風波如滾雪球般愈演愈烈,已釀成一次重大食品安全危機。吃的喝的,竟然"無所不毒",民眾聞"塑"色變。目前,全臺至少有156家業(yè)者遭到塑化劑波及,受污染產品也擴大到近500項。

    該報道介紹了一些具體的情況,令人深感食品安全危機的嚴重。臺灣食品龍頭企業(yè)統(tǒng)一集團的三種產品寶健運動飲料、蘆筍汁和7-SELECT低鈉運動飲料,也被查出有毒。其中,有毒蘆筍汁已銷往大陸。統(tǒng)一旗下的問題蘆筍汁,已被查扣近10萬箱,臺灣市場上的統(tǒng)一蘆筍汁,也已經全面下架。

    臺灣衛(wèi)生部門5月30日表示,含致癌塑化劑DEHP的問題起云劑的悅氏運動飲料,確認輸往香港、大陸;成偉公司(盛香珍)將問題起云劑外銷到菲律賓與越南;傳佳公司與云丞公司的問題果汁則輸往美國;統(tǒng)一企業(yè)的有毒蘆筍汁則賣到大陸。

    食品安全危機的到來,并不是我們最后的可怕。最后的可怕,是政府部門不能及時而有力地列出黑名單,或者文過飾非,或者敷衍塞責。這次,我們高興。因為臺灣地區(qū)能夠做出迅速反應,不掩蓋事實,不推卸責任,不愚弄民眾。馬英九表示,塑化劑事件嚴重影響民眾健康及打擊臺灣形象,"也許我也吃過這產品",當局有決心要把有疑慮產品全部清查出來下架,請民眾不要過度恐慌。

    臺灣直擊有毒有害的食品,并采取斷然措施加以封堵,說明這個地區(qū)很明智,做對了這件事關民生的大事。我們看到,臺灣有關部門5月29日再次公布知名廠商宏星制藥,也已"中毒",封存疑似有問題的產品乳酸菌共404盒。毒風暴的刮起,也讓食品界龍頭統(tǒng)一公司中箭,賓漢公司將另款塑化劑DINP加入起云劑,供貨給統(tǒng)一公司、其關系企業(yè)統(tǒng)一超商和代工業(yè)者,制造寶健運動飲料、蘆筍汁和7-SELECT低鈉運動飲料,3款飲料已被要求下架回收。

    臺灣"衛(wèi)生署長"邱文達,5月30日宣布,運動飲料、果汁、茶飲、果醬果凍、膠囊狀粉狀等5大類食品,凡含有"衛(wèi)生署"確認塑化劑污染起云劑及其相關產品者,必須立刻下架回收;如使用起云劑者,必須于5月31日零時前提出安全證明,否則禁售。一旦查獲制造販賣或違法含塑化劑,將依法重罰,且一罪一罰。

    臺灣出手之重,食品安全危機有所抵御。而找到問題食品的禍根,說明其危害,對于喚醒民眾的食品安全意識,則更為必要和重要。臺灣大學食品研究所教授孫璐西指出,塑化劑DEHP毒性,比三聚氰胺毒20倍。一個人喝一杯500毫升摻了DEHP飲料,就已經超過單日食量上 限,這是她30年來看過最嚴重的食品摻毒事件。起云劑本身沒有問題,是有不良業(yè)者摻了塑化劑到起云劑配方中,才造成這次塑化劑風暴。

    看來,食品安全問題,往往都與過多過濫使用添加劑有著直接的聯系。這在大陸也是有毒有害食品冒出的禍根,兩岸的食品安全危機帶有一定的共性。塑化劑風暴的逼近,讓兩岸再次攜手,并肩戰(zhàn)斗。

    這些年來的兩岸通商,為和平與發(fā)展,謀求民眾福祉創(chuàng)造了條件。但也必須看到,食品安全問題不因有了和平與發(fā)展的機會,而自動退出歷史舞臺。一些業(yè)者由于利欲熏心,竟然可以見利忘義,以身試法,膽敢玩起"摻雜使假、胡亂添加"等要錢又要命的罪惡把戲,使問題食品禁而不絕。如此通商,令兩岸民眾深惡痛絕。

    兩岸同胞必須從這起塑化劑風暴中吸取教訓,在通商之門打開的背后,大有保持高度警惕的必要。一方面要聯合起來,強力抵制有毒有害食品上架和上餐桌,打響打勝食品安全保衛(wèi)戰(zhàn);一方面要啟動排查、懲治和預防的機制,兩岸互動,從通商的源頭上將有毒有害食品拒之門外。

    只有這樣,兩岸才能更好地實現和平與發(fā)展的預期。食品安全危機固然可怕,但沒有同心戮力的抗擊之力,更可怕。食品安全,兩岸的共同課題。兩岸手足真情到底如何,便由此而嚴峻地考驗著。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新手幫助  |  信息發(fā)布規(guī)則  |  版權隱私  |  服務條款  |  聯系我們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