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自古以來就有“藥食同源”、“寓醫(yī)于食”之說,日常生活中的很多食物,尤其是具有一定食用療效的植物,既是營養(yǎng)的來源,又具有保健養(yǎng)身、防病治病乃至延年益壽的功效。
一、黃瓜
【本源】葫蘆科植物黃瓜的果實。
【別名】玉瓜、胡瓜、刺瓜。
【有效成分】每100克黃瓜中含蛋白質(zhì)0.8克,脂肪0.2克,糖類2.4克,食物纖維0.5克,鉀102毫克,鈣24克,磷24 毫克,鐵0.5毫克,鈉4.9毫克,鋅0.18毫克,硒0.38微克,維生素A 15微克,維生素B1 0.02毫克,尼克酸1.4毫克,維生素B2 0.01毫克,維生素C15毫克;熱能62.7千焦。
【性味功用】性寒,味甘,有小毒;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利水消腫等功效,適用于煩渴、咽喉腫痛、黃疸、風熱眼疾、小便不利、腹脹等癥。
【宜忌】胃寒者忌食;不宜與花生同食。
【養(yǎng)療便方】
1、清暑熱,利小便:取老黃瓜750~1000克,薏苡仁60克,豬瘦肉400~500克,生姜2片。先將上述各物料洗凈,薏苡仁用清水浸泡20分鐘,老黃瓜切成塊狀,豬瘦肉整塊不用刀切;然后與生姜片一起放進瓦煲內(nèi),加入清水2500毫升,以武火煮沸,再改文火煲約2小時,調(diào)入適量食鹽,即可食用。
2、治四肢浮腫,尿道炎:取老黃瓜皮50克,洗凈后入鍋,加清水600毫升煎煮至250毫升,去渣留液,一日分兩次飲服。
3、治煩渴,皮膚瘙癢,高血壓:取老黃瓜1~2條(約600克),蜜棗4個,陳皮1/2個,豬排骨600克,生姜3片。先將老黃瓜洗凈去瓤,連皮切成厚塊;蜜棗、陳皮浸泡去核、瓤;豬排骨洗凈,斬件;然后與生姜一起放進瓦煲內(nèi),加入清水3000毫升,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煲2小時,調(diào)入適量食鹽及生油,即可食用。
二、南瓜
【本源】葫蘆科植物南瓜的果實。
【別名】番瓜、飯瓜、倭瓜、金冬瓜。
【有效成分】每100克老南瓜含蛋白質(zhì)0.5克,脂肪0.1克,淀粉10.2克,碳水化合物4.2克,粗纖維0.8克,鉀145毫克,鈷12.6毫克,鎂8毫克,鋅0.14毫克,鈣30毫克,磷9毫克,鐵1.1毫克,鈉0.8毫克,銅0.03毫克,硒0.46微克,胡蘿卜素2.1毫克,維生素B1 0. 05毫克,維生素B2 0.06毫克,尼克酸0.3毫克,維生素C5毫克;另含果膠、甘露醇、葫蘆巴堿、腺嘌呤、精氨酸、多縮戊糖等;熱能280.5千焦。
【性味功用】性溫,味甘,具有補中益氣、平喘、消炎、殺蟲、解毒、止渴、降糖等功效,并能防止糖尿病、高血壓及肝臟、腎臟一些病變的發(fā)生,適用于脾胃虛弱、糖尿病、蛔蟲癥、滌蟲癥、哮喘、瘡瘍及癌癥的輔助治療。
【宜忌】肥胖及中老年便秘者宜食。
忌與羊肉同食;腳氣、黃疸及氣滯濕阻者應忌食;瘡、疔、癤、腫者忌食。
【養(yǎng)療便方】
1、治慢性肝炎,肝硬化:取南瓜250克,干品紫菜15克,雞蛋1個,蝦皮20克,紹酒50毫升,豬油50克,姜絲少許。先將南瓜去皮、瓤,洗凈切塊,紫菜浸泡、洗凈,雞蛋打破倒入碗內(nèi)攪勻;然后燒熱鐵鍋,下豬油,待油化后加適量清水,下南瓜、蝦皮、姜絲,用文火煮約30分鐘(以瓜熟為度),再下紫菜同煮,10分鐘后將攪好的蛋液倒入鍋中,調(diào)入適量食鹽,即可食用。
2、治虛寒性咳喘:取鮮南瓜500克,大紅棗20枚,紅糖30克。先將南瓜去皮、瓤,切成塊狀;大紅棗洗凈去核,稍浸泡;然后一起放進瓦鍋內(nèi),加入清水1000毫升,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45分鐘,調(diào)入紅糖,即可食用。
3、治中氣不足,神疲乏力:取南瓜、粳米各50克,紅棗10枚,紅糖適量。先將南瓜去皮洗凈,切成粒;粳米淘洗凈;紅棗洗凈去核,稍浸泡;然后將適量清水倒入砂鍋,武火煮沸,下南瓜、粳米、紅棗,改用文火熬至粥熟,即可食用。
三、冬瓜
【本源】葫蘆科植物冬瓜的果實。
【別名】白瓜、東瓜、枕瓜、水芝、地芝、白冬瓜。
【有效成分】每100克冬瓜中含蛋白質(zhì)0.4克,碳水化合物2克,粗纖維0.7克,水分95克,糖類1.9克,鉀78毫克,鈣20毫克,磷12毫克,鐵0.4毫克,鈉1.8毫克,硒0.22微克,胡蘿卜素0.03毫克,維生素A13微克,維生素B10.01毫克,維生素B20.02毫克,尼克酸0.35毫克,維生素C18毫克,維生素E0.08毫克;熱能46千焦。
【性味功用】性平,味甘、淡,具有祛暑濕、養(yǎng)胃液、清熱毒、滌穢消癰、利水消腫等功效,適用于水腫、腳氣、脹滿、喘咳、暑熱煩悶、瘡瘍癰腫等癥。
【宜忌】宜夏天食用;腎病、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患者宜食;肥胖癥者宜多食。
脾胃虛寒、久病陽虛及滑泄者忌食。
【養(yǎng)療便方】
1、清熱,祛濕,減肥:取冬瓜500~750克,薏苡仁30克,荷葉20克(或新鮮荷葉1片),田雞2~3只,豬瘦肉250克,陳皮1個。先將冬瓜連皮洗凈,切成塊狀;薏苡仁、荷葉、陳皮洗凈,稍浸泡;田雞洗凈,去皮與內(nèi)臟,切成塊;豬瘦肉整塊洗凈,不用刀切;然后一起放進瓦煲內(nèi),加入清水2500毫升,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煲約2小時,加入適量食鹽,即可食用。
2、治陰虛貧血:取冬瓜500~750克,熟地20克,豬骨500克,生姜3~4片。先將冬瓜洗凈,連皮切成塊狀;熟地洗凈,稍浸泡;豬骨洗凈,切成塊狀;然后與生姜一起放進瓦煲內(nèi),加入清水2500毫升,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煲約2小時,調(diào)入適量食鹽,即可食用。
1、補肌,益髓,養(yǎng)顏:取冬瓜1000克,水蟹2只,豬排骨400克,蜜棗3個,生姜3片。先將冬瓜洗凈,連皮切成厚塊;水蟹宰洗凈;豬排骨洗凈切塊;蜜棗洗凈,稍浸泡;然后與生姜一起放進瓦煲內(nèi),加入清水3000毫升,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煲2.5小時,調(diào)入適量食鹽及生油,即可食用。
2、治胃癌:取冬瓜90克,鮮韭菜45克,食用植物油33克。先將冬瓜洗凈去瓤,切成塊或條狀;韭菜洗凈,切成6~8厘米長段;然后燒熱鐵鍋,下食用植物油、韭菜、冬瓜及適量食鹽,一起翻炒至瓜菜熟,即可食用。
四、西瓜
【本源】葫蘆科植物西瓜的果實。
【別名】寒瓜。
【有效成分】每100克西瓜中含蛋白質(zhì)0.5克,脂肪0.5克,食物纖維0.1克,糖類6.4克,鉀79毫克,鈣10毫克,磷13毫克,鐵0.5毫克,鋅0.1毫克,鈉4.2毫克,硒0.08微克,維生素A38微克,維生素B1 0.01毫克,維生素B2 0.04毫克,尼克酸0.4毫克,維生素C 7毫克,維生素E 0.03毫克;熱能133.8千焦。
【性味功用】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除煩解暑及利尿降壓等功效,適用于溫熱病引起的上火、煩渴、口舌生瘡、咽喉腫痛、尿道炎、泌尿系統(tǒng)結(jié)石及高血壓諸癥。
此外,西瓜的皮、籽均可藥用。西瓜皮是清熱生津的良藥,以其加工制成的“西瓜白霜”可治療咽喉腫瘤;西瓜子則有潤腸清肺和助消化、降血壓的作用。
【宜忌】宜夏天食用。
一次不宜過食,否則易傷脾胃,引致腹痛或腹瀉;寒性體質(zhì)、小便頻數(shù)者忌食;慢性胃炎、腸炎及腸胃潰瘍者忌食;變質(zhì)變味不可食。
【養(yǎng)療便方】
1、治陰虛型癌癥:取八成熟西瓜瓤(去籽)200克,雞蛋2個,淀粉30克,面粉適量。先將西瓜瓤切成長條塊;雞蛋打孔、濾出雞蛋清于瓷碗中,加入淀粉、面粉與雞蛋清攪拌成糊;然后燒熱油鍋,將西瓜瓤放入糊內(nèi)滾粘,再依次下油鍋中炸至金黃,撈出盛盤,即可食用。
2、治暑熱肺咳:取西瓜皮500克,鮮荷葉60克,鮮海蜇250克,絲瓜500克,鮮扁豆60克,鮮竹葉心15克。先將西瓜皮、海蜇、絲瓜(刮皮)洗凈切塊;鮮扁豆、鮮荷葉、鮮竹葉心洗凈,浸泡約20分鐘;然后將西瓜皮、海蜇、扁豆、荷葉、鮮竹葉心放入瓦煲內(nèi),加入清水2000毫升,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煲1個小時,再放入絲瓜,稍滾片刻,調(diào)入適量食鹽及少許生油,即可食用。
3、潤膚養(yǎng)顏:取鮮西瓜1個,烏雞1只(約500克),豬瘦肉200克,蜜棗1枚,生姜1片。先將西瓜切開,挖去瓤肉,留少許紅色,切成小塊;烏雞宰凈去腸雜,切塊;豬瘦肉洗凈,整塊不用刀切;蜜棗洗凈;然后將烏雞、豬瘦肉、蜜棗、生姜一起放進瓦煲內(nèi),加入清水3000毫升,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煲1.5小時,再下切好的西瓜,用武火煮30分鐘,調(diào)入適量食鹽,即可食用。
五、苦瓜
【本源】葫蘆科植物苦瓜的果實。
【別名】癩瓜、涼瓜、錦荔枝、菩達、紅姑娘。
【有效成分】每100克嫩苦瓜中含蛋白質(zhì)0.7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3.2克,水分94克,鉀256毫克,鈣3.5毫克,磷32毫克,鐵1.1毫克,胡蘿卜素0.015毫克,維生素C 56~84毫克,維生素B1 0.14毫克,維生素B2 0.01毫克,尼克酸0.06毫克,另含苦瓜甙、5-羥色胺和多種氨基酸等;熱能77.5千焦??喙系臓I養(yǎng)特點是維生素C、B1以及苦瓜甙的含量較一般蔬菜多,其次是半乳糖醛酸和果膠的含量也較多。
【性味功用】青苦瓜性寒,味苦,老苦瓜性平,味甘,具有除邪熱、解勞乏、清心明目、提神醒腦、促進食欲、利尿、活血、消炎及降血脂、血糖等功效,并對癌細胞有較強的殺傷作用。
苦瓜子也可藥用,性平,味苦、甘,有益氣壯陽的功效。
【宜忌】宜夏天食用;肥胖癥、糖尿病、高血脂患者宜多食。
脾胃虛寒者慎食。
【養(yǎng)療便方】
1、清熱解暑,疏滯利水:取苦瓜500 克,芡實50克,薏米30克,江瑤柱20克,臘鴨腎50克,豬瘦肉200克,扁豆20克,火腿肉15克,生姜3片。先將苦瓜洗凈、去皮核,切為粒狀;芡實、薏米、扁豆、江瑤柱洗凈,、浸泡;臘鴨腎、豬瘦肉洗凈,切成粒狀,火腿切為薄片;然后與生姜一起放進燉盅內(nèi),加入清水1500毫升,蓋好,以文火隔水燉3個小時,即可食用。
2、明目解毒,清潤腸胃:取新鮮苦瓜500克,黃豆200克,豬排骨250克,生姜3~4片。先將苦瓜洗凈,去核切塊;黃豆洗凈,浸泡片刻;排骨洗凈,切成段狀;然后與生姜一起放進瓦煲內(nèi),加入清水1500毫升,以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煲1個小時,調(diào)入適量食鹽,即可食用。
3、治陽萎遺精:先取苦瓜籽500克,炒熟研末,過40日后裝瓶備用;然后每日10克用黃酒送服,每日3次,連服7天。
六、絲瓜
【本源】葫蘆科植物絲瓜的鮮嫩果實。
【別名】水瓜、綿瓜、蠻瓜、勝瓜、布瓜、蜜瓜、天羅瓜、天吊瓜、純陽瓜。
【有效成分】每100克鮮絲瓜中含蛋白質(zhì)1.5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4克,粗纖維0.6克,水分94.3克,鉀115毫克,鈣26毫克,磷25.5毫克,鐵0.7毫克,鋅0.2毫克,鎂11毫克,硒0.86微克,胡蘿卜素0.3毫克,維生素B1 0.3毫克,維生素B2 0.06毫克,尼克酸0.5毫克,維生素C 7.4毫克;熱能79.5千焦。此外,絲瓜還含有脂肪油、磷脂、皂甙類物質(zhì)、絲瓜苦味質(zhì)、黏液質(zhì),木膠、瓜氨酸、木聚糖和干擾素等,對人體有一定的特殊作用。
【性味功用】性涼,味甘,具有清暑涼血、解毒通便、祛風化痰、生津止渴、潤肌美容、通經(jīng)絡、行血脈、下乳汁等功效,并有一定的強心、抗病毒、降血壓及防癌作用,適用于熱病、口渴、咳喘、痔漏、疔瘡癰腫、乳汁不下等癥。
絲瓜的瓜絡曬干后,稱為“絲瓜絡”,是一味中藥,其功效與絲瓜大體相同。絲瓜子、絲瓜藤也可入藥,分別有止血止痛和止咳化痰的功效。
【宜忌】宜夏天食用。
忌生食;脾虛便溏者忌食。
【養(yǎng)療便方】
1、治貧血,美容顏:取絲瓜250克,草菇150克,生魚肉300克,鮮筍100克,生蔥2顆,生姜4片。先將絲瓜洗凈削皮,斜切成菱形狀;生魚肉切薄片;草菇去雜須洗凈,用刀劃“十”字;鮮筍洗凈,切成薄片;以上各物均用沸水稍滾片刻后取出;蔥洗凈,切蔥白段;然后燒熱油鍋,加入生油、少許紹酒及清水1250毫升,下生姜、鮮筍、草菇、絲瓜煮沸至熟,再加生魚片,滾至剛熟,調(diào)入蔥白、食鹽和少許胡椒粉,即可食用。
2、生津止渴,健脾益胃:取絲瓜400克,草菇200克,鯪魚球200克,生姜4片。先將絲瓜洗凈,削皮切塊;草菇去蒂洗凈,切對邊;然后燒熱油鍋,下絲瓜于鍋中稍炒,鏟起,再加適量清水于鍋內(nèi),武火煮沸后,下草菇、鯪魚球、生姜,煮滾至熟,調(diào)入適量食鹽,即可食用。
3、治產(chǎn)后乳汁不下,乳房脹痛:取絲瓜800克,香菇50克,姜絲、淀粉各10克,紹酒10毫升。先將絲瓜洗凈,去皮切片;香菇泡軟,去蒂洗凈;然后燒熱油鍋,下姜絲、絲瓜、香菇、精鹽、紹酒稍炒,再加少許清水煮至絲瓜、香菇入味,用濕淀粉勾芡,即可食用。
七、白瓜
【本源】葫蘆科植物白瓜的果實。
【別名】稍瓜、生瓜、越瓜、酥瓜。
【有效成分】每100克白瓜中含蛋白質(zhì)0.9克,糖2.9克,鈣24毫克,磷11毫克,鐵0.2毫克,胡蘿卜素0.02毫克,維生素B10.02毫克,維生素B20.03毫克,尼克酸0.2毫克;熱能62.7千焦。
【性味功用】性寒,味甘,具有利小便、解熱毒等功效,適用于煩熱口渴、小便不利等癥。
【宜忌】宜夏天食用。
尿頻者忌食。
【養(yǎng)療便方】
1、祛暑利水,清熱化痰:取白瓜500克,紫菜15克,綠豆粉絲60克,咸鴨蛋3個,生姜2片。先將白瓜洗凈,去瓤、籽后切片;紫菜、綠豆粉絲浸泡,洗凈;咸鴨蛋磕入碗內(nèi),攪勻;然后將白瓜、生姜放入瓦煲內(nèi),加入清水1000毫升,武火煮沸15分鐘后,放入咸鴨蛋、綠豆粉絲稍煮片刻,再下紫菜煮沸,調(diào)入適量食鹽及生油,即可食用。
2、補腦益氣:取白瓜500克,豬瘦肉150克,松子肉50克,蒜茸、醬油、淀粉、白糖適量;先將白瓜洗凈,去皮瓤,切成粒;豬瘦肉洗凈,切成粒,用生油、醬油、淀粉拌腌片刻;松子肉用干凈濕布抹過;然后燒熱油鍋,下白瓜粒煸炒至熟,鏟起;再下生油、蒜茸爆炒,放入豬肉粒炒熟,將白瓜?;劐?,加松子肉、白糖一起翻炒,即可食用。
3、治身熱口渴,頭重倦怠,小便短赤:取白瓜500克,咸鴨蛋3個,紫菜15克,綠豆粉絲60克。先將白瓜洗凈,去瓤、子,切片;咸鴨蛋剝殼打入碗中;紫菜浸洗凈;然后燒熱油鍋,加入白瓜和適量清水,武火煮沸15分鐘后,放入咸鴨蛋、粉絲稍煮片刻,再下紫菜煮沸,調(diào)入適量食鹽及生油,即可食用。
八、節(jié)瓜
【本源】葫蘆科植物毛瓜的果實。
【別名】毛瓜。
【有效成分】每100克可食部含水分93.8克,蛋白質(zhì)約0.7克,碳水化合物3.4克,膳食纖維1.2克,尼克酸0.4毫克,維生素C39毫克,維生素E0.27毫克,鉀40毫克,磷13毫克,另含有維生素B1、鎂、鐵、鈉、鋅等成分。
【性味功用】性平,味甘、淡,具有消暑清熱、養(yǎng)胃祛濕、滌穢下氣、利水消腫等功效,適用于水腫、腳氣、脹滿、喘咳、暑熱煩悶、瘡瘍癰腫等癥。
【宜忌】宜夏天食用;肥胖癥、糖尿病及高血脂患者宜多食。
脾虛胃寒者慎食。
【養(yǎng)療便方】
1、治暑濕煩熱諸癥:取節(jié)瓜1000克,赤小豆、薏米各25克,草魚尾2條,豬瘦肉100克,生姜3片。先將節(jié)瓜刮皮洗凈,切成塊狀;赤小豆、薏米洗凈,稍浸泡;草魚尾去鱗洗凈,下油鍋煎至微黃;豬瘦肉整塊洗凈,不用刀切;然后與生姜一起放進瓦煲內(nèi),加入清水2500毫升,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煲2小時,調(diào)入適量食鹽,即可食用。
2、生津止渴:取節(jié)瓜750克,蠔豉50克,豬腱肉300克,八爪魚干50克,紅棗3枚,生姜3片。先將節(jié)瓜削皮洗凈,原個不用刀切;蠔豉、八爪魚干溫水浸開;紅棗洗凈去核;豬腱肉整塊洗凈,不用刀切;然后與生姜一起放進瓦煲內(nèi),加入清水3000毫升,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煲2.5小時,調(diào)入適量食鹽及生油,即可食用。
3、健脾滋陰:取節(jié)瓜500克,柴魚干100克,豬瘦肉150克,生姜3片。先將節(jié)瓜削皮洗凈,切成片;柴魚干浸泡40分鐘以上;豬瘦肉洗凈,切成薄片,用少許生粉、醬油、生油拌腌片刻;然后燒熱鐵鍋,加入柴魚、生姜及清水1500毫升,武火煮沸10分鐘,再下節(jié)瓜煮10分鐘,加入豬瘦肉,煮滾至熟,調(diào)入適量食鹽及生油,即可食用。
九、茄瓜
【本源】茄科植物茄的漿果
【別名】落蘇、茄子、矮瓜、昆侖瓜、吊菜。
【有效成分】每100克鮮茄子中含蛋白質(zhì)1.1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3.6克,粗纖維1.3克,灰分0.4克,水分93.4克,鉀142毫克,鈣24毫克,磷2毫克,鐵0.5毫克,鋅0.23毫克,鈉5.4毫克,鎂13毫克,錳0.13毫克,銅0.1毫克,硒0.48微克,胡蘿卜素0.05毫克,維生素B1 0.02毫克,維生素B2 0.04毫克,尼克酸0.6毫克。
【性味功用】性微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止痛、消腫利尿、健脾和胃、下氣化痰等功效,適用于消渴、高血壓、高血脂、乳腺炎、皮膚潰瘍、便血、咳嗽、跌打腫痛、瘡癰及蟲咬傷等癥。
【宜忌】宜夏天食用。
秋后的茄子不宜多食;體質(zhì)虛冷、脾胃虛寒、慢性腹瀉及肺寒者不宜食。
【養(yǎng)療便方】
1、治各種癌癥疼痛:取老黃大茄子內(nèi)種子成熟者1個(約150克),洗凈切成厚片,焙干研末備用。每日3次,每次6克用溫黃酒送服。
2、止痛消腫,治肥胖、便秘:取茄子350克,香菜30克,韭菜50克,香油、芝麻醬、精鹽、味精、蒜泥各適量。先將茄子削蒂去皮,洗凈,切成0.3厘米厚片,放入碗內(nèi),上鍋蒸25分鐘,取出晾涼,去干水分;香菜、韭菜洗凈,切碎,于沸水中稍過一下;然后與香油、蒜泥、精鹽、味精、芝麻醬一起放進茄子碗內(nèi)拌勻,即可食用。
3、治貧血,神經(jīng)衰弱,冠心病:取嫩茄子500克,香菇30克,生姜1塊,蔥2棵,食用植物油、香油、蒜蓉、精鹽、味精、紹酒、素鮮湯各適量。先將嫩茄子削蒂、去皮、洗凈,用刀將茄子豎切成4瓣(近蒂處要相連);香菇浸泡,去蒂洗凈;生姜去皮洗凈,用刀背拍松;蔥洗凈切成段;然后將香菇放置大碗底部,上面再放茄子,加入精鹽、味精、紹酒、素鮮湯、姜塊、蔥段,淋上食用植物油,上鍋蒸透后取出,揀去姜塊、蔥段,加入蒜蓉、香油拌勻,即可食用。
十、哈密瓜
【本源】葫蘆科植物甜瓜一個變種的果實。
【別名】庫洪(維吾爾語稱)。
【有效成分】每100克鮮哈密瓜中含蛋白質(zhì)0.4克,脂肪0.3克,糖8.8克,鈣14毫克,磷14毫克,鐵1毫克,胡蘿卜素0.22毫克,維生素B1 0.08毫克,維生素B2 0.01毫克,尼克酸0.3毫克,維生素C 13毫克;熱能167.2千焦。
【性味功用】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除煩止渴、通利小便等功效,對人體的造血機能也有顯著的促進作用;適用于溫熱病諸癥及眩暈、心悸失眠、胃痛潰瘍、口舌生瘡、大便秘結(jié)等癥。
【宜忌】宜夏天食用。
寒虛體質(zhì)、小便頻數(shù)者不宜食。
【養(yǎng)療便方】
1、潤肺養(yǎng)陰,生津解渴:取哈密瓜1000克,蘋果2個,豬瘦肉250克,生姜2~3片。先將哈密瓜、蘋果洗凈,去皮、核,切塊;豬瘦肉整塊洗凈,不用刀切;然后與生姜一起放進瓦煲內(nèi),加入清水3000毫升,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煲2小時,調(diào)入適量食鹽,即可食用。
2、減肥: 取哈密瓜1個,雞蛋2個,胡蘿卜250克,西芹100克。先將哈密瓜洗凈,由上端橫切,挖去瓤、籽;雞蛋磕入碗內(nèi)打散,加少許清水;胡蘿卜洗凈去皮,切成小粒;西芹洗凈,切成小??;然后將胡蘿卜、西芹加入蛋液中,調(diào)入適量食鹽,再倒入哈密瓜肚子里,將哈密瓜移至蒸鍋中,蓋住,以武火蒸至蛋液凝固,即可食用。
3、潤膚美容:取哈密瓜半個,檸檬汁、蜂蜜適量、碎冰少。先將哈密瓜削皮,切成塊狀,然后放入果汁機內(nèi),加入碎冰打成汁,倒入杯中,加檸檬汁、蜂蜜調(diào)勻,即可飲用。
十一、葫蘆瓜
【本源】葫蘆科植物瓠子的果實。
【別名】壺盧、瓠瓜、瓠子、蒲瓜、長瓜、天瓜、甘瓠、腰舟、龍蜜瓜。
【有效成分】每100克葫蘆瓜中含蛋白質(zhì)0.7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2.8克,粗纖維0.8克,灰分0.5克,水分95.5克,鉀87毫克,鈣16毫克,磷15毫克,鐵0.5毫克,鋅0.14毫克,鈉0.6毫克,鎂7毫克,錳0.08毫克,銅0.04毫克,硒0.49微克,胡蘿卜素40微克,維生素B1 0.02毫克,維生素B2 0.01毫克,尼克酸0.5毫克。
【性味功用】性平、滑,味甘,具有清心熱、潤心肺、除煩渴、利小腸、利水消腫、通淋散結(jié)等功效,適用于消渴、煩熱、黃疸、水腫、熱毒瘡瘍、淋病、癰腫等癥。
【宜忌】陽虛或脾胃虛寒泄瀉者不宜多食。
【養(yǎng)療便方】
1、消暑生津,清肝明目:取葫蘆瓜1~2個(約600克),夜來香花25克,鯽魚1條(約500克),生姜3片。先將葫蘆瓜洗凈,連皮切成厚塊;夜來香花去蒂,用鹽水洗凈;鯽魚宰洗凈,去鱗、鰓、腸雜,置油鍋中慢火炸至微黃,鏟起;然后將葫蘆瓜、鯽魚與生姜一起放進瓦煲內(nèi),加入清水2500毫升,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煲2小時,再下夜來香花,調(diào)入適量食鹽及生油,即可食用。
2、治心煩失眠,口舌生瘡:取葫蘆瓜1~2個(約750克),燈芯花10扎,江瑤柱25克,豬瘦肉600克,生姜3片。先將葫蘆瓜洗凈去蒂,切厚片;燈芯花洗凈;江瑤柱浸泡、洗凈,撕成粗絲狀;豬瘦肉整塊洗凈,不用刀切;然后與生姜一起放進瓦煲內(nèi),加入清水2500毫升,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煲3個小時,調(diào)入適量食鹽及生油,即可食用。
利尿祛濕,治糖尿?。喝□r葫蘆瓜1~2個(約500克),玉米心、玉米須各50克,豬排骨100克,陳皮少許。先將葫蘆瓜洗凈削皮,切成塊狀;玉米心、玉米須、陳皮洗凈;豬排骨洗凈斬件;然后一起放進瓦煲內(nèi),加入清水1500毫升,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煲2小時,調(diào)入適量食鹽及生油,即可食用?!疽陨蟽?nèi)容來自廣州公元圖書《零副作用養(yǎng)生療法——療效植物手冊》】(來源:YOKA時尚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