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網(wǎng)

原諒那個傷害你的人

   2013-11-25 佛教素食網(wǎng)889
核心提示:  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遇到別人對我們的傷害,有時那是情感之痛,有時是身體之傷,其中最難平復的就是心靈上的傷害?! 〔恢?/div>
    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遇到別人對我們的傷害,有時那是情感之痛,有時是身體之傷,其中最難平復的就是心靈上的傷害。
 
  不知你有沒有注意到:當我們的思想還在為“是否原諒”做劇烈斗爭的時候,我們的內(nèi)心必定是很痛苦的,但是,當一旦決定“是”的時候,我們就會感到心里一下子放下了很大的包袱,痛苦也隨之減輕了。這就是從“我執(zhí)”的“無明”走向了解脫,從此不再受那種被恨怨折磨的熬煎之苦了。
 
  小開是個非常討人喜愛的女孩,但是她的情路卻很不順,她談了兩年的男友突然和另一個女人好上了,棄她不顧。我記得那一段日子里,失魂落魄的小開常常一個人靜坐在男友宿舍的門口默默地哭泣,有時還會突然的在上班的時候放聲大哭,把辦公用具推落滿地都是。而和她同在一個公司的男友也常常是見到她就充滿歉意地悄悄躲開了。那時候看小開的臉上,灰灰的顏色,人好像一下子老去好多。
 
  但是有一天,早上,小開來上班的時候微笑著和我們招呼,臉上化了淡妝,人顯得很精神,大家的心情也為之一振,紛紛夸小開好漂亮。中午吃飯的時候,小開的前男友剛巧和我們在同一樓層等乘電梯,他見到小開又像往常準備轉(zhuǎn)身躲開。誰知小開走過去微笑著跟他招呼說:“聽說你最近拿了獎金,有空可要請我喝茶哦。”小開的前男友那一刻竟?jié)q紅了臉,不知如何答復,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以后不必再躲著小開了。
 
  下班的時候,我和小開同乘一輛車,忍不住就問她怎么想得通了。小開淡淡的一笑說:“想明白了一個道理:讓別人自覺有罪,我也不會快樂。失去一個男友和失去一個自己相比,還是后者重要。所以原諒他,是善待我自己的最好方式。”
 
  我忍不住輕輕地擁抱了一下小開,多么聰明的女孩啊!她之所以拋開憤怒,是為了希望自己能夠好好的活下去。因為緊握仇恨得到的永遠只能是傷害,就好像把自己束縛在轉(zhuǎn)動的車輪上,痛苦就隨著車輪的轉(zhuǎn)動而一點點碾磨著人的心靈。而一旦嘗試去原諒,那就等于把自己從車輪上釋放了下來,從此可以遠離痛苦。
 
  有一些人很自私,他們在做錯事的時候可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理由來為自己開脫,絲毫不顧慮對他人造成的傷害,所以我們這時候一定要清楚地明白:為這樣的人傷心、憤怒、痛苦其實不值得,因為他已經(jīng)給你造成了傷害,如果自己的心再不能從怨恨的泥沼中自拔出來,那就等于又人為的給自己造成了二度傷害,很大的程度上是得不償失。
 
  事實上,小開慢慢的恢復了昔日的可愛活潑之后,再加上她的努力工作,沒多久就升任了總監(jiān)一職,而且身邊還有了一位比前男友優(yōu)秀許多的護花使者,兩個人情投意和,婚期定在了今年國慶節(jié)。
 
  禪宗史上有位著名的白隱禪師,他的胸懷真是極為博大的:據(jù)說一位少女被發(fā)現(xiàn)有了身孕,最后她向父母道出孩子是住在附近山寺里的白隱禪師的。她的父母極為惱怒,找到白隱禪師不分青紅皂白就大罵了他一場,然后又要他領養(yǎng)孩子。白隱禪師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后,并不分辨,只輕輕地說了一句:“是這樣的嗎?”后來就默默地接養(yǎng)了孩子,并很細心地照顧著孩子成長。最后,那個少女忍受不住良心的譴責,終于向父母道出孩子的生父不是白隱禪師,而是另有其人。她的父母便找到白隱禪師向他道歉,并且領走了孩子。面對如此洗清冤情的機會,白隱禪師卻不動聲色仍是一句:“是這樣的嗎?”,再無多余的話。
 
  這真不愧是位高僧,他以極其的“大肚”,容了天下難容之事,以平和、寬容的心態(tài)原諒了那些傷害他的人,真正達到了清凈無染的禪境。
 
  所以當別人傷害你的時候,閉上眼睛,體會一下你的感受,感覺一下你的身體種種不適,真的,你會發(fā)現(xiàn):“讓別人自覺有罪,你也不會快樂”!甚至還會因積怨在心而積出毛病來,真是不值得。
 
  每個人生活在世上都難免會有心碎、難過、痛苦的事情,總會有一些傷心的日子,問題是我們要比傷害我們的人更有思考力、更知對錯,要以憐憫、慈悲的心來寬恕他們的過錯。須知我們的心就如同一個容器,當愛越來越多的時候,仇恨就會被擠出去。當我們的心境調(diào)整好了,環(huán)境也往往會隨之改變,最終心靈必然也會歸于和諧寧靜,
 
  改變別人很困難,往往是事倍功半,而改變自己卻在一念之間,且事半功倍。所以,原諒那個傷害你的人吧,對你自己好一點,拋棄仇恨,放下憤怒,給自己一個解脫的空間,也給自己一個尋求下一站幸福的機會。
 
  生活中不盡如人意的事情有很多,但是我們卻由此可以認識到同一個真知,即:盡管昨天有痛苦、怨恨,會讓我們傷心流淚,但畢竟那已經(jīng)成為過去;而明天,我們的未來,因為充滿了不確定的因素,我們無法預料;唯有今天,我們活著的當下這一刻,我們可以清醒地意識的真實的一刻,我們可以把握的,唯有當下。
 
  我們?nèi)裟芤远U家那種禪定的心態(tài)來面對生活,安住于當下,我們的生活必定可以從容許多、優(yōu)雅許多。也就是說當自己不被外界色相誘惑,不被自己的貪欲、嗔怒、愚癡、傲慢和疑心所擾亂,在日常的行為中,時時能保持一種不被境界所牽動的態(tài)度;保持一種不被欲望蠱惑的定心;保持一種不被冒犯和欺騙所激怒的平靜,就是禪定。
 
  其實每個人都是有智慧的,但智慧有些時候并不為我們所知,或在某個意識層面上沉睡未醒。一個人只有內(nèi)心平靜、安足,思想和心靈才會醒覺,才能張開法眼看清一切,然后才能運用他的智慧去解決生活的問題,就如那個聰明的姑娘小開……禪家常說“水清月自現(xiàn)”,只有水自身清凈了,高空的月亮才會明朗的現(xiàn)于水面之上。生活之中快樂和煩惱本來就有,關鍵在于你如何擇取。
 
  倘若我們開啟心胸,接納一切有情,放下貢高和我相,以寬容、慈悲、贊賞的心態(tài)來面對生活,那么就可以達到禪家的那種“晴空不礙白云飛,竹密不障活水流”情境,生活也必然能實現(xiàn)融和圓通的悅樂。
 
  原文摘自《圓覺》2011年秋總第25期 作者:阿蓮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素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