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華盛頓3月12日電(記者林小春)“好”膽固醇有益健康?這個說法已有幾十年,但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并不一定是這樣。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被認為可降低心臟病風險,因而被稱為“好”膽固醇。但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雜志上發(fā)表論文說,“好”膽固醇增多也可能由某種罕見的基因突變引起,在這種情況下心臟病風險反而升高。
膽固醇不能溶解于血液中。通常認為,它須依附在脂蛋白上才能從周邊組織進入肝臟,在這里被分解代謝、排出體外。脂蛋白分為高密度與低密度兩種,只有高密度脂蛋白才能完成這種運送任務,而低密度脂蛋白則把膽固醇運送至動脈,增加心臟病的風險。因此,高密度脂蛋白內的膽固醇被稱作“好”膽固醇,而低密度脂蛋白內的膽固醇會被稱為“壞”膽固醇。
賓夕法尼亞大學遺傳學系主任丹尼爾·雷德等人通過基因組對比研究發(fā)現(xiàn),一些人的SCARB1基因發(fā)生突變,導致高密度脂蛋白喪失運送膽固醇的功能,因此這些人體內“好”膽固醇水平雖然很高,但這不意味著這些“好”膽固醇會被從周邊組織送入肝臟清除,反而是在動脈中累積導致動脈阻塞,增加心臟病的風險。
雷德說:“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導致高密度脂蛋白增加的某些原因實際上增加了心臟病風險。這是第一次證實一種基因突變會導致高密度脂蛋白增多,但同時也提升了心臟病風險。”
此前曾有幾項臨床試驗利用藥物來增加“好”膽固醇的水平,但結果發(fā)現(xiàn)對心臟很少或幾乎沒有保護作用。雷德認為,他們的研究有助解釋這些藥物為什么未達到預期效果,原因就在于“好”膽固醇可能并不直接預防心臟病。
雷德還認為,提高SCARB1基因的表達程度或活性可能是降低心臟病風險的一種新途徑,盡管這樣做會減少血液中的“好”膽固醇數(shù)量。他說,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保護作用更多取決于它發(fā)揮功能的方式,而非其數(sh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