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wǎng)寧波7月5日消息(記者 杜金明 通訊員 儲星星 葉飛明)寧波梅山檢驗檢疫局通報說,日前,一批貨值7萬多美元的太平洋鱈魚抵達寧波梅山口岸,梅山檢驗檢疫局工作人員對該批貨物進行了現(xiàn)場查驗并留樣送至實驗室進行進一步檢測,合格后,該批太平洋鱈魚將正式進入市場。
據(jù)了解,該批太平洋鱈魚由寧波本地一國際貿(mào)易有限公司進口,總計21.142噸,貨源地為美國。這也是寧波口岸首次進口太平洋鱈魚。
鱈魚因刺少、口感好,富含豐富的維生素A、D、E和歐米伽3,受到美食愛好者的追捧,同時,可作為新生兒的輔食。
近期網(wǎng)上關(guān)于消費者因誤食由“油魚”假冒的鱈魚而導(dǎo)致身體不適的消息層出不窮。而超市里以“鱈魚”為名的魚類也是五花八門:銀鱈魚、阿拉斯加鱈魚、冰島鱈魚……價格從十幾元到四五百元每公斤不等,讓人挑花了眼。事實上,純正的鱈魚只有三種:大西洋鱈魚、格陵蘭鱈魚和太平洋鱈魚,均屬于魚類中的鱈形目鱈科。此次梅山口岸進口的即為太平洋鱈魚,它屬于冷水性底層魚類,以底棲小魚蝦為食,外形和口感與大西洋鱈魚沒有太大差異,我國黃渤海亦有出產(chǎn)。
檢驗檢疫部門提醒,消費者可從以下方面識別鱈魚:鱈魚魚體側(cè)扁,頭大、口大,上頜略長于下頜,尾部向后漸細,頭、背及體側(cè)為灰褐色,并有不規(guī)則深褐色斑紋,腹面為灰白色;鱈魚肉質(zhì)細膩,魚肉為乳白色,鱗片較小且非常鋒利,摸上去像針刺一樣。而被無良商家用來假冒鱈魚的油魚體型上前部圓后部側(cè)扁,肉質(zhì)比較粗糙,油魚體上部為黑色或青黑色,腹部灰白色,體側(cè)鱗絕大部分有黑色邊緣,但并不鋒利,魚肉中間有淡紅色的線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