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費列羅旗下的知名品牌榛子巧克力醬(Nutella)被曝出含有致癌物,其中部分零售商已將其下架。此事一出,一石激起千層浪,費列羅也發(fā)布緊急聲明強調其產品是安全的。
那事件的真實情況究竟如何?巧克力醬真的含有致癌物嗎?
惹禍的其實是棕櫚油
一般來說,在巧克力產品中只有“純巧克力”才只有天然的可可脂。不過,這種巧克力的價格太貴且口感不佳,所以廠家會在巧克力產品中使用其他的油脂,如氫化植物油和口感不錯的棕櫚油。不過,現(xiàn)在使用氫化植物油的情況比較少,因其在氫化過程中會產生一些反式脂肪。過去的幾十年,有大量的研究充分顯示反式脂肪對于健康的危害。因此,氫化植物油也就成了過街老鼠;世界各國的食品監(jiān)管機構也紛紛采取行動,從法規(guī)上迫使食品行業(yè)減少直至消除氫化植物油的使用。
棕櫚油是東南亞地區(qū)的一種傳統(tǒng)食用油。它來自于棕櫚樹,大約含有大約50%的飽和脂肪,以及近40%的單不飽和脂肪。這樣的組成使得它熔點高,穩(wěn)定性好,在加工性能上可以替代氫化植物油。隨著“消除氫化植物油”的大趨勢,棕櫚油也就異軍突起地成為了“三大植物油”之一。
但是,粗制的棕櫚油中含有很多雜志,風味、口感和加工性能都受到很大影響。要用它來取代氫化植物油,就需要進行精煉,從而得到“精煉棕櫚油”以及各種衍生產品。
榛子巧克力,就大量采用了精煉棕櫚油。
精煉棕櫚油中的致癌物
在植物油的精煉過程中,通常要經過200C高溫處理,這會生成一些副產物。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認為,縮水甘油脂肪酸酯(GE)、3-氯丙二醇(簡稱3-MCPD)和2-氯丙二醇(簡稱2-MCPD)是最值得關注的三種。
GE會水解成縮水甘油,而縮水甘油具有遺傳毒性和致癌性。從食品安全的角度,EFSA沒有為它設定“安全標準”——這意味著,沒有找到“不增加風險的攝入量”。
縮水甘油在多種食物中都有,所以評估它的危害需要考慮來自各種食物的總量。EFSA發(fā)布的評估報告認為,攝入縮水甘油的總量在“平均水平”的年輕人和攝入量“高水平”的各年齡段的人,都面臨著潛在的健康風險。尤其是嬰兒奶粉,作為嬰兒的唯一食物,奶粉中的縮水甘油所帶來的風險“尤其值得關注”。
3-MCPD最初發(fā)現(xiàn)在酸水解的植物蛋白中,迄今已經有三十多年。根據長期的動物毒理學試驗數據,世衛(wèi)組織(WHO)設定了成年人不超過2ug/day/kg的安全標準。基于這個標準,經過改良的水解植物蛋白中的含量,已經可以滿足安全要求。后來發(fā)現(xiàn),精煉棕櫚油中也有它的存在,最高含量可達2.9 ppm。
EFSA設定的3-MCPD的安全標準比WHO要低一些,是0.8ug/day/kg。然而,根據EFSA的評估結果,嬰兒、幼兒、兒童的攝入量都很容易超過這個安全量,所以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而2-MCPD因為缺乏研究數據,目前還無法評估它的健康風險。
其實,棕櫚油并不比氫化油更健康
EFSA是歐盟的食品監(jiān)管部門,具有極高的權威性。他們的報告對于榛子巧克力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費列羅集團也及時發(fā)布了回應。一方面,他們宣稱在生產巧克力的時候采用的是一種較低溫且更為昂貴的處理工藝,幾乎不會產生致癌物GE。
正如EFSA的報告指出的那樣,GE是一種副產物,來源于精煉過程中的高溫加熱。通過改進工藝,的確有可能降低它的含量。而在EFSA的報告中也提到,從2010年到2015年的5年時間里,通過改良工藝,精煉棕櫚油中的GE含量下降了一半。也就是說,費雷羅公司的辯解,在理論上是可能的。但事實是否真如他們所說,需要權威的機構通過檢測來確定,廠家自己的辯解并沒有什么說服力。
另一方面,費列羅強調之所以使用精煉棕櫚油的原因是因其能夠 “保證產品新鮮”、“實現(xiàn)順滑的口感”,以及“避免氫化,使我們的巧克力醬不含反式脂肪酸”。
不過,棕櫚油并不比氫化油更健康。氫化油中的反式脂肪最明確的危害是增加血液中壞膽固醇的含量,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但美國國家衛(wèi)生研究院(NIH)農業(yè)部(USDA)組織的研究卻認為,用棕櫚油來代替氫化植物油,并不意味著更安全。
比榛子巧克力醬更值得關注的,是食物中的棕櫚油
既然罪魁禍首是棕櫚油,因此不僅僅是巧克力,食品中任何含有棕櫚油的產品,都難逃干系,如油炸食物、方便面、冰淇淋、餅干等。
棕櫚油不是“毒藥”,含有棕櫚油的食品也不是“毒食”,但是,不管它的致癌物含量是高是低,它都不是“健康”的食用油。而且,使用棕櫚油的食品,也往往是高糖、高脂肪的“不健康食品”。對于消費者來說,在 “口服之欲”和“營養(yǎng)健康”之間如何取舍,才是真正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