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將至,年味也越來越濃,不管是街頭巷尾還是菜場超市,置辦年貨的市民絡繹不絕??稍舷?,琳瑯滿目的年貨市場也是魚龍混雜。近日,市民張先生致電本報反映,購買年貨讓他涼透了心,“堂堂的一家大超市,居然‘黑白不分’,把白毛豬肉冒充黑毛豬肉!”業(yè)內人士提醒,消費者春節(jié)購買年貨一定要擦亮眼,謹防“掉坑”。
“黑毛豬”肉皮長白毛
1月20日,王女士帶著兒子,去打浦路上的一家農工商超市購買年貨。她那天共稱重了兩袋總價200多元的“黑毛豬”肉,其中一袋直接讓工作人員加工成肉糜。王女士回憶,工作人員當時并沒有選擇冷鮮肉類柜臺上的豬肉,而是徑直走去冷庫給其拿肉,“那個人拿好肉就開始在灶臺切,也沒給我看,我也壓根沒注意那些豬肉有無問題。”
第二天,當她的丈夫張先生打開另外一袋完整的豬肉時,頓覺蹊蹺。“肉皮上怎么都是白毛?”面對張先生的疑惑,王女士這才發(fā)現(xiàn),超市弄虛作假,用白毛豬肉充當黑毛豬肉來賣。
矢口否認“以白充黑”
隨后,張先生立刻致電該家農工商超市投訴。左等右等,他始終沒得到回復。無奈之下,他再次聯(lián)系超市,這次對方矢口否認“以白充黑”一說,并強調工作人員不可能搞混,因為這兩種肉是放置在不同的柜臺。據(jù)張先生介紹,對方態(tài)度強硬,也不聽他的解釋,始終咬定超市不可能把肉弄錯。“那個主管還說隨便我去投訴,不在乎,這種態(tài)度和管理狀態(tài)真是令人失望!”
據(jù)了解,該家超市上個月曾被媒體曝出,老鼠在冷柜吃肉無人管。從張先生提供的照片來看,豬肉皮上的確都是一根根白毛,絲毫看不到黑毛的蹤影。外包裝袋上清晰貼著“黑毛豬”的標簽,單價為37.6元。
承認管理上有疏漏
1月21日,記者聯(lián)系了該家超市生鮮部總監(jiān)童女士。童女士介紹,目前市面上大部分黑毛豬都會夾雜著一點白毛,很難找到純黑的,因而不能以白毛就判定買到的是白毛豬肉。她表示,等前去張先生家中了解情況后,再給回復。
昨天,記者再次致電童女士。她表示,經(jīng)過核查,原來是工作人員暗自做了手腳,把白毛豬肉混在黑毛豬肉柜臺,賣給了消費者。她承認超市管理確有疏漏,之后會加強對員工的教育和監(jiān)管,并表示已對張先生夫婦做出相應的補償。
專家提醒,購買年貨時,要選擇正規(guī)可靠渠道,并保存相應購物憑證;要看清外包裝上的相關標識,如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者名稱和地址、成分或配料表等信息;查看真空包裝是否漏氣漲袋、有沒有變質;不要購買無廠名、廠址、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的產品,不要購買超過保質期的產品;網(wǎng)購時切莫輕信“超低價”,對于特價商品一定要多留個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