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郭少雅吳礫星
兩會上,2016年9月剛剛被任命為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農業(yè)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的徐守盛在談到人大立法工作時說:“從全國人大農委調查的情況來看,我們已經到了依法治農、以法興農的重要階段。”徐守盛建議,要加強現(xiàn)階段涉農立法工作的力度,同時對農村集體資產進行徹底清理,不回避農村發(fā)展現(xiàn)狀中存在的村集體資產流失的問題。
“近年來各地都在創(chuàng)新土地經營方式,穩(wěn)步推動農村土地的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三權分置’,引導農村土地向新型經營主體集中,發(fā)展適度規(guī)模經營。目前全國農民專業(yè)合作社已經接近180萬戶,像湖南省農村土地的流轉率已經達到了38.5%,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徐守盛說,在這種情況下,更要加強涉農立法領域的力度,要針對誰來種地、怎么種地、誰來服務等問題,把涉農立法放在立法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要認真總結各地在例如新型農業(yè)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落實‘三權分置’、發(fā)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等方面的做法和經驗,將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立法條件成熟的,及時上升為法律法規(guī),更好地為三農工作提供法治保障。”
徐守盛還建議要對農村的集體資產進行全面清理。近些年各地政府在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是徐守盛認為“依舊不全面、不系統(tǒng)”。“過去我們在縣一級都有農工部,有的叫農委,鄉(xiāng)鎮(zhèn)有農民集體經營管理站,現(xiàn)在這一方面的管理到了縣一級是斷的。”徐守盛指出,在某些地方村集體資產流失相當嚴重,競爭也相當厲害。農村腐敗有相當一部分就發(fā)生在這個領域。
“尤其在土地‘三權分置’的大背景下,有些人對這個政策領會不全面,侵犯了農民的利益,為將來埋下不少隱患。”徐守盛舉了個例子,比如在北京郊縣農村,有些人在那里花巨資建起了別墅。“這些別墅的產權究竟是誰的,土地到底歸誰所有,侵吞了誰的利益,這些問題都很現(xiàn)實地擺在我們面前。”徐守盛認為,這些農村正在發(fā)生的問題不能回避,也回避不了,“這些矛盾回避了,將來會引起很大很大的問題,希望能夠引起各地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