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由新華網(wǎng)·中國食品辟謠聯(lián)盟與中國焙烤食品糖制品工業(yè)協(xié)會聯(lián)合舉辦的“2017專家解讀反式脂肪酸新聞發(fā)布會”在京召開。會上,科信食品與營養(yǎng)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鐘凱就“我國居民反式脂肪酸膳食攝入水平及及國際反式脂肪酸管理”等情況進行說明。他表示,總體來說,我國反式脂肪酸對居民的健康影響程度很低,而對反式脂肪酸的管理措施,國際上的通行做法一是通過標簽標示管理,二是進行膳食建議。
反式脂肪酸來自于哪里?鐘凱介紹,牛、羊肉和牛奶、乳制品中含有少量反式脂肪酸,這屬于反脂的天然來源。另一部分則來自加工過程,主要是在植物油的氫化、精煉過程中產生。食物煎炒烹炸過程中油溫過高且時間過長也會產生少量反式脂肪酸。加工來源的反式脂肪酸是關注的焦點。
對于反式脂肪酸的危害,鐘凱表示,其危害真正有科學依據(jù)的,就是過量攝入可以增加心腦血管患病的風險,這是非常明確的。比如降低“好的”膽固醇,增加“壞的”膽固醇。但目前還沒有充足的證據(jù)表明反式脂肪酸會導致其他方面的危害。“當然猛吃蛋糕會發(fā)胖,但不是因為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要一丁點不吃幾乎做不到,因為牛羊制品和奶制品里就有。”
根據(jù)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發(fā)布的《中國居民反式脂肪酸膳食攝入水平及其風險評估》,中國人平均每天吃的反式脂肪是0.39克,相當于供能比為0.16%,城市居民平均供能比是0.25%。鐘凱說,在北京、廣州這樣的大城市,居民反式脂肪的供能比也只有0.30%,遠低于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建議值(小于1%),也明顯低于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其他國家或地區(qū)。
“總體來說,反式脂肪酸對我國居民總體健康風險很低,但城市居民中大約0.42%的人,反式脂肪供能比已經(jīng)超過1%。這部分人多數(shù)是在校學生,主要原因是他們食量較大,含脂肪的各類食品都比一般人吃的多,不僅僅是一個反式脂肪的問題。能量過多,飽和脂肪攝入過多也應該引起注意。”鐘凱說。
有關各國反式脂肪酸的管理措施,鐘凱則指出,可以分為兩種手段。一是通過標簽標示管理,如強制或自愿標示,即在食品標簽上標示反式脂肪酸含量,并對其聲稱進行要求,我國就屬于這一類。美國規(guī)定是每份食物中反式脂肪酸不超過0.5克可以標示為零,歐盟則采取自愿標示。二是膳食建議,建議本國居民反式脂肪酸攝入量要盡可能的低,或不超過某一水平,如荷蘭。還有個別國家作出了含量限制,如丹麥規(guī)定所有市售油脂中反式脂肪酸不得高于2g/10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