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但在惠州市陳江街道塘蓮村,有一家素食館從2016年開始,一直堅持為村里的老人提供免費的午餐。
這家素食館的老板,便是朱慧莉。這家素食館原本是她一直在經(jīng)營的農(nóng)家樂餐廳,此前每個月都有過萬元的收入。而在經(jīng)營農(nóng)家樂的同時,朱慧莉也經(jīng)常做為一個志愿者幫助村里的孤寡老人。她告訴記者,朱慧莉所在的塘蓮村,有不少空巢老人和留守老人,兒女都不在身邊,平時家里沒有人幫忙做飯,這附近80歲到90多歲的老人比較多,不少人的生活都不寬裕,其中有些人連吃飯都很困難。就像一個93歲的奶奶,她一個人煮多了吃不完,煮少了還不到墊鍋底??吹竭@些現(xiàn)象,朱慧莉不顧家人的反對,在2016年8月,將盈利的農(nóng)家樂改成免費的素食館。
但是這么多人在這家店免費吃午餐,善行如何維持?
朱慧莉說,能堅持這么久,她自己也沒想到,“剛開始的時候,這里是非常簡陋的,只有我自己在這里做,身邊的人都不能理解我這個舉動”,的確,除了房租水電,光供幾十人吃的米、油、蔬菜都是個問題,光靠個人的力量很難維持,所以要靠大家的力量,讓這個慈善事業(yè)和正能量能走得更長遠(yuǎn)?,F(xiàn)在,朱慧莉的免費素食館得到了許多熱心人士的扶持,甚至有企業(yè)家表示愿意支持素食館的基本開銷。
這家飯店現(xiàn)在成為了村里的孤寡老人、留守兒童的免費飯?zhí)?。每天中?8歲高齡的徐連香婆婆和村里的老人家們一起來到這家餐館,大家很有秩序地排隊裝飯盛菜,雖然只有米飯和兩三樣簡單的蔬菜,但是大家都坐在座位上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徐連香老婆婆是仲愷陳江街道塘蓮村人,她說家里只有她和老伴兩個人,兒女都不在身邊,平時家里沒有人幫忙做飯,所以她每天都到這里來吃飯。所以她每天都到這里來吃飯。“我覺得這里的飯菜好吃,所以天天都來。如果下雨刮風(fēng),他們還會把飯送過來給我吃。”
朱慧莉和參與這家免費素食館維持的志愿者們的行為影響到周圍的人,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他們的行列,為有需要的人提供幫助。
香丹清好兒女,弘揚正能量,我們在行動。
做為國民腸道健康倡導(dǎo)者,香丹清秉承企業(yè)的社會責(zé)任感,2017年以來,香丹清在全國范圍內(nèi),聯(lián)合當(dāng)?shù)卣?、主流媒體共同開展的“尋找好兒女”大型公益活動,覆蓋城市上百個,面向全社會挖掘報道“香丹清好兒女”600人,影響人數(shù)達(dá)一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