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按照遼寧省食安委關于開展“食品安全建設年”工作部署,省市場監(jiān)管局深入開展了網絡餐飲食品安全建設工作,強化網絡餐飲規(guī)范化建設。通過數據統(tǒng)計分析,各第三方平臺較好地執(zhí)行了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審查登記及信息公示制度,許可信息公示率較去年明顯提升,無證掛證等違法違規(guī)行為得到了有效遏制。
為確保網絡餐飲消費安全,遼寧省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對廣大消費者、入網餐飲服務單位及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提供者發(fā)出提示。
廣大消費者在選擇網絡訂餐時,除了關注食品的美味外,還應注意餐飲店的食品安全信息。在訂餐平臺下單前,首先點開商家信息,查看其是否公示《營業(yè)執(zhí)照》和《食品經營許可證》(或《小餐飲經營許可證》)等資質,并選擇距離相對較近且可在短時間內送達的供餐單位訂餐。
消費者在收到外賣送餐后,一要先檢查餐食包裝是否完好、清潔,所配送餐食是否與訂購餐品一致;二要當面查驗餐食是否受到污染或出現變質,一旦發(fā)現餐食變質或受到污染,應當拒收;三是確認無誤后要及時就餐,避免長時間存放。食品安全關乎每一位消費者的切身利益。網絡訂餐時要注意留存消費小票、發(fā)票或頁面截圖等相關憑證,養(yǎng)成良好的消費習慣。如發(fā)現餐飲安全問題,依法維護權益,及時撥打投訴舉報電話12331。
入網的餐飲服務單位應當依法取得營業(yè)執(zhí)照和《食品經營許可證》(或《小餐飲經營許可證》),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并按照核準的經營項目范圍從事食品經營,并在網絡經營活動主頁面醒目位置公示營業(yè)執(zhí)照、食品經營許可證(或《小餐飲經營許可證》)和經營地址等,相關信息應當畫面清晰,容易辨識。
網絡訂餐單位必須有實體門店,食品加工過程應符合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要求,加工制作的食品的數量(包括網絡經營和門店經營總量)不得超過本單位加工能力。
網絡交易的食品有保鮮、保溫、冷藏或者冷凍等特殊貯存條件要求的,入網餐飲單位應當采取能夠保證食品安全的貯存、運輸措施,或者委托具備相應貯存、運輸能力的企業(yè)貯存、配送。不具備冷鏈配送條件的,送餐品種不應有冷食類、生食類、冷加工糕點、預拌色拉等高風險品種。送餐容器和包裝應清潔、完好,確保送餐過程食品不受污染。直接接觸成品的包裝材料和餐具應當清潔、無毒并符合國家相關標準要求。
對于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提供者,要確保有制度、有專門機構、有專職管理人員;確保入網商家具有實體經營門店;確保線上線下餐飲服務同標同質;確保配送環(huán)節(jié)餐食不受污染;確保消費者合法權益得到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