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網

赤霉素和脫落酸調控水稻株型的分子機制獲揭示

   2020-04-13 中國科學報7820
  近日,《植物細胞》(The Plant Cell)在線發(fā)表了中國農業(yè)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萬建民院士團隊關于赤霉素和脫落酸系統(tǒng)調控水稻株型分子機制的最新研究成果。該期刊同期以“APC/CTE 系統(tǒng)塑造水稻株型”為題對該研究進行了亮點點評。
 
  水稻株型是與產量密切相關的重要農藝性狀,受到極其復雜的分子網絡的調控,迄今仍有諸多未解之謎。脫落酸是一種脅迫反應植物激素,它通過抑制種子萌芽及幼苗生長來適應不利的環(huán)境條件。赤霉素是一種重要的促生長植物激素,可促進種子萌發(fā)、幼苗生長、開花和葉片伸展。盡管赤霉素和脫落酸拮抗調控植物的許多生長發(fā)育過程,但是赤霉素和脫落酸如何拮抗調控根發(fā)育和植物分枝(分蘗)的分子機制仍不清楚。
 
  該團隊研究發(fā)現(xiàn),脫落酸通過激活SnRK2s激酶,使水稻分蘗抑制基因(TE)磷酸化,來抑制APC/CTE的活性,磷酸化的TE與根生長關鍵促進因子OsSHR1或分蘗關鍵促進因子MOC1之間的相互作用減弱,進而穩(wěn)定OsSHR1和MOC1,最終促進根生長和分蘗。
 
  與之相反,赤霉素可以降低SnRK2s活性,進而促進APC/CTE介導的OsSHR1和MOC1的降解,最終抑制根生長和分蘗。
 
  因此,通過SnRK2-APC/CTE調控模塊,赤霉素和脫落酸拮抗調控APC/CTE復合體的E3泛素連接酶活性,進而系統(tǒng)調控水稻根生長、分蘗和株高,該分子機制的闡明對水稻株型改良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該研究得到國家重點研發(fā)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轉基因重大專項和中國農科院科技創(chuàng)新工程項目的資助。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105/tpc.20.00101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新手幫助  |  信息發(fā)布規(guī)則  |  版權隱私  |  服務條款  |  聯(lián)系我們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