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網

華中農業(yè)大學傅廷棟院士團隊揭示芥菜型油菜BjCLV1基因調控產量相關性狀的新機制

   2021-07-22 華中農業(yè)大學10730
  7月14日,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在線發(fā)表了華中農業(yè)大學傅廷棟院士領銜的油菜雜種優(yōu)勢利用課題組題為“Increased seed number per silique in Brassica juncea by deleting cis-regulatory region affecting BjCLV1 expression in carpel margin meristem”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發(fā)現(xiàn)芥菜型油菜BjCLV1通過調控心皮邊緣分生組織穩(wěn)態(tài)功能促進了多室角果形成。
 
  據(jù)研究人員介紹,提高產量是油菜遺傳改良的永恒目標。油菜角果性狀可以直接影響油菜的產量,主要是因為角果在發(fā)育成熟時期,既作為“庫”的重要儲存器官,又作為“源”的重要光合器官。因此,改良角果性狀是油菜高產育種中較為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多室角果油菜由于其每角果粒數(shù)顯著多于普通兩室材料,具有潛在的增產效益受到很多研究者的關注。
 
  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普通油菜的成熟角果是由2個角果皮組成,角果開裂后,其內部可見1個“I”型假隔膜把角果隔成2個果室,每個果室都有1排籽粒;而三室油菜的成熟角果是由4個角果皮組成,角果內部是由1個“II”型假隔膜隔成3個果室,中間的大果室含有2排籽粒,兩邊小果室各含有1排籽粒。三室角果的每角粒數(shù)較兩室角果顯著增多,具有潛在的增產效果。
  在全生育期比較這兩種油菜的表型差異,發(fā)現(xiàn)僅在花發(fā)育第5期(即心皮原基占據(jù)花分生組織)時,2個心皮原基的融合部位含有一個分生組織特性的組織,心皮邊緣分生組織(CMM),三室油菜的雌蕊CMM較兩室油菜膨大;隨后,含有膨大CMM的雌蕊發(fā)育形成三室角果。與CMM相比,其他分生組織未見差異。
 
  圖位克隆到控制三室角果性狀的2個隱性核基因中的另一個基因mc2,是一個擬南芥CLV1同源基因BjA7.CLV1。BjA7.CLV1的啟動子調控區(qū)域含有一段914-bp缺失序列,該缺失序列不改變BjA7.CLV1蛋白的結構和功能,僅使BjA7.CLV1在雌蕊子房中的表達量下降。這些結果和三室角果的表型結果吻合。
 
 
  轉基因互補驗證必須含有全長啟動子的BjA7.CLV1基因才能恢復兩室角果表型,而啟動子不含有這段914-bp缺失序列的BjA7.CLV1基因不能夠恢復兩室角果表型。表明914-bp缺失序列中含有調控BjA7.CLV1在CMM中特異表達的順式調控元件。
 
  通過對十字花科物種中CLV1同源基因的啟動子區(qū)域進行共線性分析,發(fā)現(xiàn) mc2啟動子的914-bp缺失序列在這些同源基因的啟動子區(qū)域十分保守。而且,啟動子僅缺失這段共線性保守序列的BjB3.CLV1基因也僅影響該基因在維持CMM穩(wěn)態(tài)的功能。
 
 
  該研究的主要創(chuàng)新點在于通過表型證據(jù)和分子生物學證據(jù)解釋了J163-4的表型不同于其他多室油菜的原因,主要由于mc2的突變形式與其他報道的多室基因不一樣,提出了一種十字花科作物產量相關性狀改良的新思路,可以在不改變CLV1同源基因編碼蛋白功能的前提下,通過對這段保守順式調控序列進行精準編輯,起到僅微調CMM的發(fā)育,使其形成含有更多的籽粒的多室角果。
 
  華中農業(yè)大學植物科學技術學院博士研究生王剛為該論文的第一作者,沈金雄教授為論文的通訊作者。該研究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1571698)和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2016YFD0101300)的支持。
 
  原文鏈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pbi.13664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新手幫助  |  信息發(fā)布規(guī)則  |  版權隱私  |  服務條款  |  聯(lián)系我們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