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網

“不含防腐劑”四大忽悠術

   2008-12-19 中國食品網中食網9850

    根據國務院的部署,為期4個月的打擊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行動于近日正式拉開帷幕。為配合此次整治工作的開展,專項整治領導小組還公布了《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和易濫用的食品添加劑品種名單(第一批)》。我們相信,通過這次行動,人們對食品添加劑的認識水平一定會有所提高。

    毋庸置疑,近些年發(fā)生的許多食品安全事件,大都與添加劑有關,這導致了一個令人尷尬的后果:許多人對添加劑并不是很了解,但他們卻對添加劑都有一種不信任甚至是反感的態(tài)度。防腐劑作為食品添加劑的一種,自然也不能幸免。

    正是由于很多消費者把防腐劑視為一種對人體有害的添加物,產生了戒備心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食品生產企業(yè)在食品包裝上標注"不含防腐劑",以迎合消費者的心理。然而專家指出,防腐劑在食品工業(yè)中起著很大的作用,合理使用食品防腐劑對人體并無害處,"不含防腐劑"的宣傳反而會引起人們的誤解,以致食品安全衛(wèi)士反倒變成了食品安全殺手。

    事實上,即使真的不含防腐劑也不一定能表明食品質量更有保障。據有關專家介紹,生產出合格的不含防腐劑食品,必然意味著生產技術和成本的提高,廠家更多的是考慮市場因素做出選擇。企業(yè)、消費者把食品安全爭論的焦點放在防腐劑等食品添加劑上,這是片面的,是一些企業(yè)的不規(guī)范操作和夸大宣傳讓消費者對食品添加劑產生了誤解。

    從目前的情況看,企業(yè)通過"不含防腐劑"誤導消費者主要有四種表現方式:

    一是技術不過關,欺騙消費者。是否添加防腐劑,與設備和工藝水平有很大的關系。同樣是飲料,具備無菌灌裝或者二次殺菌能力的企業(yè),產品中不用加防腐劑。但一些中小企業(yè)沒這個能力,卻宣稱產品不含防腐劑。

    二是必須添加卻硬要說沒有。碳酸飲料、果脯蜜餞、腌菜等需要長期保存的食品,都必須添加防腐劑。但是我們在超市里卻看到,很多上述產品的包裝上都寫著"不含防腐劑",比如某地產的榨菜,大部分都標注了沒有防腐劑。而一些不知名企業(yè)生產的果脯也是一樣。

    三是偷換概念,打擦邊球。有些防腐劑還有其他一些功能,企業(yè)往往在這上面與消費者捉迷藏。比如山梨酸和苯甲酸鈉,既是防腐劑又是調味劑,企業(yè)可能只告訴消費者產品里有調味劑,然后堂而皇之地標上"本品不含防腐劑".在超市里,有些火腿、飲料在成分欄里注明了含苯甲酸鈉、山梨酸,包裝上卻標出沒有防腐劑。

    四是根本不需要添加偏要多此一舉。酸奶能夠自己產生乳酸菌,達到防腐的效果,根本不用添加防腐劑。但是不少乳制品廠家的酸奶產品還是標出了"不含防腐劑".而方便面經過徹底干燥后,微生物已經不能繁殖,根本不需要添加防腐劑,但一些方便面還是打上了"不含防腐劑".

    許多食品企業(yè)圍繞著防腐劑做文章,甚至不惜自扇耳光,誤導欺騙消費者,除了迎合消費者對防腐劑的抗拒心理這一層原因外,還有一層原因就是為了打壓競爭對手。食品企業(yè)宣稱產品不含防腐劑,可以讓消費者以為該企業(yè)的產品安全性比其他產品過硬,借此打壓對手,這也算是一種不正當的競爭行為。

    企業(yè)刻意地標注"不含防腐劑",更為嚴重的危害在于,這會使很多人把食品安全和添加劑聯系起來,把食品添加劑等同于食品安全隱患,這顯然是極為錯誤的。企業(yè)刻意迎合"防腐劑就是不好"的觀念,只會加深錯誤認識,最后弄得消費者越來越提心吊膽,不知"如何下口",這不利于營造健康的生活和消費環(huán)境。

    其實,市場上出現這樣的尷尬境況,與市場自身的不規(guī)范有關。要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要大力宣傳有關防腐劑的使用常識,另一方面,還要靠強有力的監(jiān)管,嚴格控制防腐劑的合理使用,規(guī)范食品的宣傳經營行為,真正讓防腐劑成為保證公眾食品安全的衛(wèi)士。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新手幫助  |  信息發(fā)布規(guī)則  |  版權隱私  |  服務條款  |  聯系我們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