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網

機構和雅培因“最差”之名打口水仗 消費者該信誰

   2012-03-26 中國食品網中食網4000

  新華網北京3月26日電(記者舒靜、金小茜)由于一份“第三方檢測機構”的報告,雅培奶粉突然被冠以“最差”之名。圍繞“乳清蛋白與酪蛋白的比例”“關鍵指標是否達標”等核心問題,檢測機構和雅培公司打起了口水仗,本就風波不斷的奶粉市場再起波瀾,消費者又糾結了,究竟該信任誰?

  在以往的食品安全事件中,如果只有食品公司的自檢程序或相關部門的事后調查,得出的結果往往不能令消費者完全信服。在這種情況下,由獨立的第三方檢測機構來監(jiān)督調查,確保公正的立場與不受“污染”的調查結果,就顯得愈發(fā)必要。

  這一次的雅培奶粉事件,起源就是一份第三方檢測機構的報告,但這一事件導致的“羅生門”,或許意味著完善的第三方檢測機制離我們還有點遠。

  指責雅培奶粉的是一家名為“CER?。遥澹螅澹幔颍悖?rdquo;的第三方檢測機構。CER稱,檢測了中國市場六個品牌的嬰幼兒配方奶粉,雅培產品的樣品在關鍵指標上嚴重低于國家標準要求,是送檢樣品中最差的一個。這一結果無疑再次加重了消費者對乳制品的不信任感;同時雅培公司在產品質量的關鍵問題上缺乏正面回應,態(tài)度也令人難以接受。

  然而,有關CER的種種疑點也隨之而來。報告發(fā)布后,多名專家公開聲明,稱對報告內容和結果并不知情,要求撤回報告或刪除以自己名義發(fā)布的內容。此外,雅培還質疑稱,為什么報告中只涉及雅培品牌,其他五個品牌卻未給出具體名字,由此,這份報告的出發(fā)點也成為疑點之一。

  食品安全事件的層出不窮和消費者對質量安全的高度重視,讓第三方檢測機構越來越多地進入公眾視野,并在公共安全事件中發(fā)揮愈發(fā)關鍵的作用,然而,如何保證“裁判員”自身的不偏不倚、獨立權威,如何讓監(jiān)管的腳步盡快趕上發(fā)展的步伐,仍有一段路要走。

  消費者不愿看到,被認為“最好”的產品原來一直在欺騙自己;也不愿看到,自己的正義感被任何一家機構“利用”,或無緣無故被卷入任何商業(yè)鬧劇中去。面對琳瑯滿目的商品,消費者希望聽到多一點權威的聲音,買到真正放心的產品。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新手幫助  |  信息發(fā)布規(guī)則  |  版權隱私  |  服務條款  |  聯(lián)系我們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