爐火漸旺,餅香漸溢,每年的中秋節(jié)到來之前,楊天吉和他的團隊骨干以及制餅師傅們,都要用一個幸福感滿滿的開爐和制餅儀式,開啟“悅入百萬”大月餅的新征程。今年,一晃已經到了“第七季”,但正如一部有著極強生命力的大劇,播到了第七年,依然擁有無數擁躉,期待上新。
每年的“制餅儀式”,都是新一季的“悅入百萬”之旅的開端
“小”與“大”的辯證法
作為“悅入百萬”大月餅的主理人,楊天吉與這一塊餅的緣分,乍看起來有一點偶然性。2018年夏秋之際,已經把福建老家的米酒在淘寶上做得風生水起的他,正在玩一種很新的“甜點”模式——以福建人引以為豪的茉莉花入餡,做出來一批餡餅,賣得還不錯。
一位漳州的朋友聽說他在“玩餅”,有一天便帶了一塊閩南大月餅來找他,權當伴手禮。沒想到,送者無意,收者有心,楊天吉拿著這一塊大月餅端詳了半天。朋友笑說,阿吉,你是在“考古”么? 阿吉也笑了,他招呼公司小伙伴一起,將餅切開分著吃了,嗯,確實是之前沒留意的特別滋味。
吃完餅,他直接拉著這位朋友“殺”到漳州,到當地的幾家老牌的餅店和作坊細細考察了一圈。他發(fā)現,原來大月餅在閩南是一個重要的食俗留存,除了中秋和歲末“拜天公”,閩南人在其他一些民俗節(jié)日和喜事場合,也都會用到這樣的“大餅”。
有一說一,這種內餡混合著咸甜口味的大月餅,真的挺好吃。再想想市面上許多“過度包裝”且千篇一律的月餅,楊天吉決定一試。事實上,在淘寶上摸爬滾打了好些年的他,一直在探索“小而美”的產品邏輯,此前的家鄉(xiāng)米酒已經成功登上過“淘寶年貨節(jié)”的推薦榜單,這給了他很多實在的心得。
楊天吉說干就干,找到了他的第一家大月餅生產商后,很快在這年的中秋前,將“第一季”的大月餅推向市場。當他把消息向積累了五六年的平臺和渠道合作伙伴一“劇透”,反響之強烈出乎意料,不到20天大月餅就賣斷貨了。按照當時那家工廠的產能,一天只能做1000個左右,于是,這個在互聯網空間橫空出世的大月餅,只好依依不舍地“下線”了。
第二年中秋,楊天吉自認胸有成竹,沒想到的是,這一年依舊是提前賣斷貨、提前下線。不過,這一年的量級已經從“千級”做到了“萬級”,強勁的銷量和市場的追捧,讓他堅定了把這款大月餅做下去的決心。
在“小”和“大“之間,大月餅找到了自己的辯證法
到2021年的“第四季”,盡管疫情讓很多人以及很多生意陷入“迷茫”,但楊天吉的大月餅繼續(xù)高歌猛進,突破了10萬量級,2023年的“第六季”則接近了20萬。“票房”節(jié)節(jié)攀升,他則有如一個越來越游刃有余的“月餅大片”的導演,不疾不徐地在每一季精心地編織更加精彩的劇情,這其中最為關鍵的,正是“大月餅”與“小而美”之間的辯證法。
一塊有“生命”的餅
從開始做大月餅起,楊天吉和他的團隊就在出品方面下足心思——麻薯、香芋、肉松和咸蛋黃組成的夾心,本身就是閩南大月餅的傳統(tǒng)口味,但是內餡中蘊含的豐富細節(jié),在每一季推出時,都有著獨具匠心的優(yōu)化與巧思。
第一年的月餅季剛結束,楊天吉就結合市場反饋,找到了原臺資集團旗下的工廠一起做研發(fā)。他深知自己對于餅業(yè)還不是行家,而對方聘請的臺灣教授正是資深的制餅業(yè)專家,更有業(yè)內知名的高級烘焙師坐鎮(zhèn),大家一起動腦筋,看怎么把這塊餅做得更加爐火純青。
比如,咸蛋黃必須得是生的咸鴨蛋現打出來的蛋黃,再用適當的火候烤制,才能達成恰如其分的風味;肉松則要用小鍋現炒,才能和柔潤的芋泥水乳交融;而說到芋泥,不同于市面上一些加工后呈紫色的芋泥餡,制餅團隊硬是通過技術攻關,保留了芋頭的“本色”,再后來,他們干脆腦洞大開,用福鼎芋泥和灌口新景芋泥的“雙拼”,讓口感更上一層樓。
這個每一季都在優(yōu)化的過程,楊天吉將其形容成一種“創(chuàng)作欲望”,在閩南人鐘愛的麻薯上更是如此。因為他了解到,他選定的工廠在麻薯制作上可謂福建首屈一指,有自己的麻薯工廠,糯米經過復雜細致的工藝轉化后,所呈現的優(yōu)美“拉絲”和彈潤口感,其秘密正在于麻薯的核心處理工藝。
不止如此,麻薯君的一些“小個性”也必須進一步拿捏——第一季的大月餅,上面有四個小洞,這是因為烤制的時候麻薯容易“爆”,所以要有透氣口;第二年和工廠集中攻關后,這個問題迎刃而解,給消費者呈現了一個漂亮而完整的餅面。到了今年的第七季,在麻薯里又加入了變性淀粉工藝,切開以后有一種自然的奶香,讓人更加食指大動。
其實,就餅皮工藝的不斷改良而言,也大有文章?,F在,很多“悅入百萬”大月餅的忠實消費者,都知道它的餅皮里用的黃油含有30%的“總統(tǒng)黃油”,不過他們或許不知道,“總統(tǒng)”到底意味著什么。
簡單一點說,它賦予了餅皮全新的“生命”。有些月餅,放上十天半個月,你會發(fā)現它的皮還是硬的,業(yè)內稱其為“僵尸皮”。而“悅入百萬”大月餅用的新西蘭進口的總統(tǒng)黃油,則是一種高端餅類才會使用的動物奶油,需要攪拌15小時以上、再手工搟制50回方可達標。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它會讓餅皮呈現美妙的“回油”,從而更加生機勃勃,光潔柔潤。
一塊有“生命”的餅,來自于食材和工藝的精益求精
優(yōu)質的食材在工藝的催化下,產生了獨一無二的口感,也讓所有參與這個“大月餅故事”的人分享了應有的紅利。楊天吉確實是一個很有方法的“導演”,最初幾年,他抓住了社群分銷的風口,產品的獨特性與稀缺性,讓分銷商順利而迅速打開了渠道;疫情期間,社區(qū)團購模式被激發(fā)出來,“團長”們與社群的合力,實現了“悅入百萬”大月餅的量級躍升,也構建了渠道越來越穩(wěn)固的護城河。
更多的渠道與合作商找了過來。輕奢團購平臺蜜淘、XKA等也瞄上了這款大月餅,更讓它與著名的“美心”等品牌同框出現;一個“家里有礦”的知名企業(yè),特意找過來訂制主題款,送給他們的核心客戶品嘗家鄉(xiāng)味;和鼓浪嶼美院一起做了設計感滿滿的聯名禮盒,實現美食與藝術的聯動;此外,七匹狼、FILA、牛事制造局等品牌,也陸續(xù)和“悅入百萬”進行了各具趣味的聯動。
隨著這款大月餅知名度越來越高,來自專業(yè)領域的肯定和榮譽也紛至沓來:第27屆中國月餅文化節(jié)“中國名餅”獎,2024年比利時風味評鑒所“國際美味二星大獎”……小賽道終于闖出了大氣象。
鄉(xiāng)愁的“代際傳承”
不過,伴隨聲名鵲起而來的,就是各種“模仿秀”。楊天吉和他的團隊帶動的“大月餅”風潮,也讓更多的人看到機會紛紛入局,這其中有不少直接開啟抄襲模式。盡管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但“李鬼”一多,魚目混珠,質量參差,對喜愛大月餅消費者來說就是一種傷害。
2020年,楊天吉正式啟用“悅入百萬”這個品牌,聽起來是個閩南人喜聞樂見的諧音梗,其實,是因為他家里兩個可愛的小公主名字都有“悅”字,正在他苦思冥想品牌名稱的時候,楊太太脫口而出:“悅入百萬!” 真是既溫馨又很有夢想度的一個名字,于是愉快地決定了。
新包裝設計數易其稿,月亮、兔子和銅錢的組合,凸顯閩南風格和良好祝愿,品牌特色鮮明,“悅入百萬”就此邁入品牌化時代。盡管每一年依然被抄襲,甚至有明目張膽地仿包裝仿名稱仿款式的,團隊也要分出一部分精力應對侵權,不過這或許正是市場開創(chuàng)者“幸福的煩惱”吧。
悅入百萬”邁入品牌時代,楊天吉依然有著自己的堅守
也有人曾經問楊天吉,為什么你賣了七年,又一直賣得這么好,不多開發(fā)幾款口味幾種包裝,可以賺得更多?這件事他確實有想過,然而有一次,他跟團隊開會的時候聊起這個話題,他問大家,你們覺得我們的產品有沒有做到最好了?小伙伴們沉思片刻說,不,還有提升的空間。楊天吉笑笑說,那我們就繼續(xù)優(yōu)化,不作他想了。
在他的內心里甚至有這樣的OS:不管再做多少年,我就把這一款最傳統(tǒng)的大月餅,這個味道,一直做下去!聽起來有點傻,可是這確實是源于他的一個堅定信念,他的公司名稱叫做“廈門守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一個“守”字,便道盡天機。
在楊天吉看來,這款大月餅之所以有著長久的生命力,并不只是因為他們的產品和渠道做得好,更應該看到它背后的文化屬性。過往的歲月里,每到閩南人吃大月餅的時節(jié),小孩子已經饞蟲大動,老人們則通常要先把月餅放進簸箕或者呈上供桌,燒一炷香,拜完神祗,全家人再一起吃月餅。
切開月餅,一人拿一塊,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動作,卻是閩南人對于回歸、團圓和分享代代相傳的精神“密碼”。如此這般的儀式感,所表征的何嘗不是一種鄉(xiāng)愁的“代際傳承”呢?多年以后,孩子長大成人,和他的孩子一起切開這塊餅的時候,或許會說,你知道嗎,你們的爺爺、爺爺的爺爺,當年就是這么切開月餅和家人一起吃的。
不管時光和世事如何變幻,潛意識里的情感基因和文化認同,在這一刻,激發(fā)出強大的共鳴,而傳承的意味盡在其中。每念及此,楊天吉的心里都會有一種暖暖的感覺,他想要推動的,正是更多傳統(tǒng)美食與民俗的“文藝復興”,這是一種文化的賡續(xù)和轉化,讓一代代更加年輕的人們,在味蕾中感悟故鄉(xiāng),永不忘懷。(楊煒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