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網

山東省農業(yè)科學院茶葉所在日照綠茶真?zhèn)舞b別與產地溯源方面取得新突破

   2025-02-07 山東省農業(yè)科學院9430
  近日,茶葉所加工團隊在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中科院一區(qū)TOP,IF5=7.4) 上發(fā)表題為“Determination of Quality Differences and Origin Tracing of Green Tea from Different Latitudes based on TG-FTIR and Machine Learning”的研究論文。該研究聚焦茶葉產地溯源難題,基于熱重 - 紅外聯用技術(TG - FTIR)與機器學習智能算法,為高緯度日照綠茶產區(qū)的真?zhèn)舞b別帶來新突破。
 
  日照綠茶,中國高緯度優(yōu)質綠茶代表,也是中國地理標志產品。隨著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外地綠茶假冒日照綠茶現象頻發(fā),損害其品質價值和品牌美譽度,產地溯源與品牌保護面臨重大挑戰(zhàn)。傳統(tǒng)產地溯源方法面臨諸多難題,如同位素、礦物元素圖譜、代謝組學等成本高、程序復雜、穩(wěn)定性差等問題,阻礙了溯源技術的廣泛應用。
 
  本研究針對日照綠茶和其他低緯度茶區(qū)綠茶,首次利用熱重-紅外聯用技術(TG-FTIR)結合機器學習方法對中國不同緯度產區(qū)綠茶的熱解特性進行了全方面解析。通過工業(yè)分析和元素分析,對理化性質進行了表征。在TG-FTIR分析儀上進行了三種加熱速率(β:10、20、30℃/min)的熱解試驗,表征了熱解過程中產生煙霧的紅外光譜圖(3D+2D)的官能團,對不同緯度茶葉的熱解特性進行了差異性分析。采用三種無模型方法(Kissinger、Ozawa和Starink法)計算了動力學參數:活化能Ea、指前因子A;熱力學參數:焓變?H、吉布斯自由能?G和熵變?S,詳細闡述了不同緯度熱解動力學參數間的差異。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對不同緯度茶樣的Ea值進行了聚類分析,結果呈現明顯的聚類趨勢?;诓煌暥炔铇拥木暥取⒛昶骄鶞囟?、平均海拔值和茶多酚含量。分別繪制了各地區(qū)的緯度、年平均溫度、平均海拔和對各地區(qū)動力學參數和熱力學參數的相關性熱圖,探究了這些因素對各地區(qū)動力學參數和熱力學參數之間的直接關系。最后建立了熱解動力學參數(Ea、?H、?G和?S)的線性(PLSR)和非線性(RF、SVR)回歸預測模型,將α、不同α對應的溫度T和升溫速率β三個參數作為模型的輸入,比較了5種預處理方法,發(fā)現基于S-G預處理的RF模型精度均最高,可以在不依賴傳統(tǒng)公式計算的情況下對茶葉的熱解動力學參數進行準確預測,為快速獲取生物質熱解動力學參數提供了一種智能化方法。研究首次利用TG-FTIR技術對不同緯度的茶葉進行深入分析,全面分析了中國不同緯度地區(qū)茶樣熱解過程的差異,尤其為日照綠茶的產地溯源提供了高效、可靠的新途徑和新思路。
 
  茶葉所為第一完成單位和通訊單位,董春旺研究員、陸敏博士為論文通訊作者,河南農業(yè)大學聯培碩士生郭夢奇為論文第一作者。該研究得到山東省農業(yè)科學院重點創(chuàng)新工程、濟南市農業(yè)科技攻關等項目的支持。
 
  文章鏈接:https://doi.org/10.1016/j.foodres.2025.115853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新手幫助  |  信息發(fā)布規(guī)則  |  版權隱私  |  服務條款  |  聯系我們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