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番禺區(qū)石樓鎮(zhèn)的何先生致電記者,稱其兩月前委托當地一家冷凍公司庫存的10噸鴨子現在已經幾乎全部變色發(fā)臭。但是,不但冷凍公司稱自己沒有責任,當地衛(wèi)生部門鑒定后也稱沒有問題。他為此感到非常費解。
冷凍:為避禽流感將鴨冷凍
4月15日上午,記者趕到番禺區(qū)石樓鎮(zhèn)。鴨主何先生是本地人,靠經營魚塘和飼養(yǎng)家禽為生。何先生稱,今年年初,由于禽流感盛行,他擔心鴨子被傳染,所以就想到將鴨子殺死后送到冷庫冷藏。在經過當地動物檢疫部門檢疫合格后,何先生于2月2、3、4日將數千只鴨子分三批送到當地一家冷凍倉儲公司。在何先生出示的這家名為“番禺大業(yè)冷凍食品倉儲有限公司”開具的冷藏商品存貨卡上顯示,何先生送來的鴨子總共10756公斤。何先生出示的收據也顯示,他按時交納了相關的冷藏費用。
工作人員把冷凍的鴨子推出冷凍間,一股臭味立即撲鼻而來。
2月12日前后,何先生在要求對方打印收費清單時,被對方告知他還要補簽一份倉庫租用合同。但是,何先生發(fā)現該公司出具的合同書中要求貨物在進入冷庫時必須達到-18攝氏度的標準。“我的鴨子是在常溫下殺死后送來的,入庫時怎么可能有-18攝氏度呢?況且,入庫時對方也完全沒有就此作出提醒啊”,因此,何先生拒絕簽字。記者看到的這份合同書上需要存貨方填寫處全是空白。事情就此不了了之。但是,何先生出示的收據顯示,他在2月和3月都按時交納了冷藏費。
提貨:鴨子變藍臭味挺大
3月17日,何先生和一名客戶一起前往冷藏公司提貨。但是,提出的鴨子讓其大吃一驚,因為所有鴨子都已經“變藍,還有好大的臭味”。這名客戶當即表示要收回定金,中斷交易。面對何先生的質問,冷凍公司卻聲稱這不是他們的責任。雙方交涉未果,客戶憤憤離去,何先生沒有提貨,也沒有在提貨單上簽字。
3月21日,冷凍公司給何先生發(fā)來一份電報,稱“我公司在例行檢查中發(fā)現你的貨物有異味,按存放卡和雙方協議的規(guī)定,請你立即安排處理”。
“都臭成這樣了,我還能怎么處理?”何先生于是找到當地工商部門一同前往。工商部門協商未果,建議雙方通過法律途徑解決。
何先生在辦領取兩袋鴨肉的手續(xù)時,冷庫負責人(右)用相機拍起了采訪的記者。
檢測:鴨子質量基本“無問題”
相關法律人士告訴何先生,起訴的第一步是取證。于是,3月29日,何先生致電番禺區(qū)防疫站和番禺區(qū)衛(wèi)生監(jiān)督所請求對方前往檢查。3月31日,番禺區(qū)衛(wèi)生監(jiān)督所告知何先生,他們已經前往檢查,結果是“受檢鴨子符合衛(wèi)生要求,沒有變質”。對此結果,何先生非常意外,當即向對方表示“我根本沒有到場”,因而對檢測的樣品和過程表示懷疑。并隨后致電廣州市衛(wèi)生監(jiān)督所,請求再次予以鑒定。
4月1日,廣州市衛(wèi)生監(jiān)督所、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番禺區(qū)衛(wèi)生監(jiān)督所與何先生一起來到大業(yè)冷凍公司。由冷凍公司和何先生分別從冷庫中各隨機抽取了4個樣品,并將8個樣品帶回廣州檢測。
等了十多天沒有得到回復。何先生終于忍不住在4月12日再次致電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得到的答復讓他非常費解。對方稱,所抽取的8個樣品中只有一個有問題,另外7個都是合格的?!懊髅鞫甲兩l(fā)臭了,怎么可能還是合格的呢?”何先生說“怎么也想不通”。
直擊:摸鴨后手上臭味不散
4月15日上午,記者隨何先生一起來到番禺大業(yè)冷凍食品倉儲有限公司。
在該公司冷庫內,記者見到了何先生存放的鴨子。在隨機取出的幾袋鴨子中,記者看到,鴨子顏色略暗,有極強的臭味,觸摸之后,手上味道久久不散。
記者詢問發(fā)臭的鴨子是否變質,冷庫的一名女負責人則稱“你自己看呢?”對于該批鴨子的具體冷凍程序,這名負責人也不予回答,只是阻止拍照,并驅趕記者。
對冷凍鴨發(fā)臭有兩種解釋
市疾控中心:冷庫放肉留異味
冷凍業(yè)同行:未經過速凍步驟
帶著何先生反映的問題,記者走訪了番禺區(qū)防疫站。該站負責人承認,他們第一次的檢測結果是“沒有變質”。但是,由于當時何先生沒有在場,因而遭到投訴。他們所以已經將此事移交給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廣州市衛(wèi)生監(jiān)督所,具體結果應該詢問他們。
隨后,記者聯系到廣州市疾控中心。該中心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所提取的8只樣品鴨中的確只有1只有問題。對于鴨子統(tǒng)統(tǒng)發(fā)臭的問題,該工作人員解釋說,參與檢驗的十幾個人都認為,這一方面可能是鴨子本身帶的騷味,同時也可能是冷庫內長期儲存肉制品留下的味道,不是異常味道。但是,該負責人并不愿意明確告知,檢驗結果是否表明10噸鴨子全部合格的問題。而負責此事的廣州市衛(wèi)生監(jiān)督所市場科的負責人則表示,最終調查結果并沒有出來,因而,不便發(fā)表結論。
記者又帶著樣品前往廣州另一家大型冷凍公司進行咨詢。根據提供的樣品,該公司的負責人關先生稱“暗色從鴨體內透出,證明里面已經變質,人吃了絕對有問題”。
關先生還推測,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由于冷藏過程中省略了一個必要的速凍程序。據了解,整只家禽在冷藏前必須先經過在-35攝氏度低溫環(huán)境下的速凍。在速凍8小時后,確認家禽腹腔內臟內的溫度也已經降到-18攝氏度以下后,才可以送到冷庫中冷藏。否則,未經速凍的家禽直接送到-18攝氏度的環(huán)境中,體內溫度不會降低,反而容易發(fā)燒,從而引發(fā)變色發(fā)臭。
■記者手記
臭鴨流向何方 令人憂心忡忡
記者在前昨兩日(4月18、19日),再次致電廣州市衛(wèi)生監(jiān)督所及何先生,得知檢驗結果依然沒有出來,事情也因此而沒有任何進展。所以,我們現在也無法斷定這批鴨子究竟是否已經變質。但是鴨子已經有強烈的臭味卻是明顯的事實。發(fā)臭的鴨子如何處理,就成為一個應該關心的問題。
早在4月15日,記者就曾陪同何先生帶著一袋剛從冷庫中取出的鴨子去菜市場兜售,但是不少檔主看了都搖頭不要,因為“都臭了,說不變質誰信呢?”如此來看,即便衛(wèi)監(jiān)所的檢驗結果為合格,這批鴨子也很難通過正規(guī)渠道銷售出去。何先生說,3月17日,他和客戶一起前往冷凍公司提貨時,雙方定好的價格是每公斤8.2元,總價格是將近9萬元。那么,這9萬元的虧損將會全部落在無辜的何先生頭上,這自然是不公平的。
如果結果為不合格,爭端自然可以通過法律途徑得以解決。但是,鴨子的處理依然值得關注。因為,如果沒有有關部門的及時介入,鴨子會否改頭換面后流向市場,也依然是一個讓人擔憂的問題。
來源:南方都市報
冷凍:為避禽流感將鴨冷凍
4月15日上午,記者趕到番禺區(qū)石樓鎮(zhèn)。鴨主何先生是本地人,靠經營魚塘和飼養(yǎng)家禽為生。何先生稱,今年年初,由于禽流感盛行,他擔心鴨子被傳染,所以就想到將鴨子殺死后送到冷庫冷藏。在經過當地動物檢疫部門檢疫合格后,何先生于2月2、3、4日將數千只鴨子分三批送到當地一家冷凍倉儲公司。在何先生出示的這家名為“番禺大業(yè)冷凍食品倉儲有限公司”開具的冷藏商品存貨卡上顯示,何先生送來的鴨子總共10756公斤。何先生出示的收據也顯示,他按時交納了相關的冷藏費用。
工作人員把冷凍的鴨子推出冷凍間,一股臭味立即撲鼻而來。
2月12日前后,何先生在要求對方打印收費清單時,被對方告知他還要補簽一份倉庫租用合同。但是,何先生發(fā)現該公司出具的合同書中要求貨物在進入冷庫時必須達到-18攝氏度的標準。“我的鴨子是在常溫下殺死后送來的,入庫時怎么可能有-18攝氏度呢?況且,入庫時對方也完全沒有就此作出提醒啊”,因此,何先生拒絕簽字。記者看到的這份合同書上需要存貨方填寫處全是空白。事情就此不了了之。但是,何先生出示的收據顯示,他在2月和3月都按時交納了冷藏費。
提貨:鴨子變藍臭味挺大
3月17日,何先生和一名客戶一起前往冷藏公司提貨。但是,提出的鴨子讓其大吃一驚,因為所有鴨子都已經“變藍,還有好大的臭味”。這名客戶當即表示要收回定金,中斷交易。面對何先生的質問,冷凍公司卻聲稱這不是他們的責任。雙方交涉未果,客戶憤憤離去,何先生沒有提貨,也沒有在提貨單上簽字。
3月21日,冷凍公司給何先生發(fā)來一份電報,稱“我公司在例行檢查中發(fā)現你的貨物有異味,按存放卡和雙方協議的規(guī)定,請你立即安排處理”。
“都臭成這樣了,我還能怎么處理?”何先生于是找到當地工商部門一同前往。工商部門協商未果,建議雙方通過法律途徑解決。
何先生在辦領取兩袋鴨肉的手續(xù)時,冷庫負責人(右)用相機拍起了采訪的記者。
檢測:鴨子質量基本“無問題”
相關法律人士告訴何先生,起訴的第一步是取證。于是,3月29日,何先生致電番禺區(qū)防疫站和番禺區(qū)衛(wèi)生監(jiān)督所請求對方前往檢查。3月31日,番禺區(qū)衛(wèi)生監(jiān)督所告知何先生,他們已經前往檢查,結果是“受檢鴨子符合衛(wèi)生要求,沒有變質”。對此結果,何先生非常意外,當即向對方表示“我根本沒有到場”,因而對檢測的樣品和過程表示懷疑。并隨后致電廣州市衛(wèi)生監(jiān)督所,請求再次予以鑒定。
4月1日,廣州市衛(wèi)生監(jiān)督所、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番禺區(qū)衛(wèi)生監(jiān)督所與何先生一起來到大業(yè)冷凍公司。由冷凍公司和何先生分別從冷庫中各隨機抽取了4個樣品,并將8個樣品帶回廣州檢測。
等了十多天沒有得到回復。何先生終于忍不住在4月12日再次致電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得到的答復讓他非常費解。對方稱,所抽取的8個樣品中只有一個有問題,另外7個都是合格的?!懊髅鞫甲兩l(fā)臭了,怎么可能還是合格的呢?”何先生說“怎么也想不通”。
直擊:摸鴨后手上臭味不散
4月15日上午,記者隨何先生一起來到番禺大業(yè)冷凍食品倉儲有限公司。
在該公司冷庫內,記者見到了何先生存放的鴨子。在隨機取出的幾袋鴨子中,記者看到,鴨子顏色略暗,有極強的臭味,觸摸之后,手上味道久久不散。
記者詢問發(fā)臭的鴨子是否變質,冷庫的一名女負責人則稱“你自己看呢?”對于該批鴨子的具體冷凍程序,這名負責人也不予回答,只是阻止拍照,并驅趕記者。
對冷凍鴨發(fā)臭有兩種解釋
市疾控中心:冷庫放肉留異味
冷凍業(yè)同行:未經過速凍步驟
帶著何先生反映的問題,記者走訪了番禺區(qū)防疫站。該站負責人承認,他們第一次的檢測結果是“沒有變質”。但是,由于當時何先生沒有在場,因而遭到投訴。他們所以已經將此事移交給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廣州市衛(wèi)生監(jiān)督所,具體結果應該詢問他們。
隨后,記者聯系到廣州市疾控中心。該中心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所提取的8只樣品鴨中的確只有1只有問題。對于鴨子統(tǒng)統(tǒng)發(fā)臭的問題,該工作人員解釋說,參與檢驗的十幾個人都認為,這一方面可能是鴨子本身帶的騷味,同時也可能是冷庫內長期儲存肉制品留下的味道,不是異常味道。但是,該負責人并不愿意明確告知,檢驗結果是否表明10噸鴨子全部合格的問題。而負責此事的廣州市衛(wèi)生監(jiān)督所市場科的負責人則表示,最終調查結果并沒有出來,因而,不便發(fā)表結論。
記者又帶著樣品前往廣州另一家大型冷凍公司進行咨詢。根據提供的樣品,該公司的負責人關先生稱“暗色從鴨體內透出,證明里面已經變質,人吃了絕對有問題”。
關先生還推測,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由于冷藏過程中省略了一個必要的速凍程序。據了解,整只家禽在冷藏前必須先經過在-35攝氏度低溫環(huán)境下的速凍。在速凍8小時后,確認家禽腹腔內臟內的溫度也已經降到-18攝氏度以下后,才可以送到冷庫中冷藏。否則,未經速凍的家禽直接送到-18攝氏度的環(huán)境中,體內溫度不會降低,反而容易發(fā)燒,從而引發(fā)變色發(fā)臭。
■記者手記
臭鴨流向何方 令人憂心忡忡
記者在前昨兩日(4月18、19日),再次致電廣州市衛(wèi)生監(jiān)督所及何先生,得知檢驗結果依然沒有出來,事情也因此而沒有任何進展。所以,我們現在也無法斷定這批鴨子究竟是否已經變質。但是鴨子已經有強烈的臭味卻是明顯的事實。發(fā)臭的鴨子如何處理,就成為一個應該關心的問題。
早在4月15日,記者就曾陪同何先生帶著一袋剛從冷庫中取出的鴨子去菜市場兜售,但是不少檔主看了都搖頭不要,因為“都臭了,說不變質誰信呢?”如此來看,即便衛(wèi)監(jiān)所的檢驗結果為合格,這批鴨子也很難通過正規(guī)渠道銷售出去。何先生說,3月17日,他和客戶一起前往冷凍公司提貨時,雙方定好的價格是每公斤8.2元,總價格是將近9萬元。那么,這9萬元的虧損將會全部落在無辜的何先生頭上,這自然是不公平的。
如果結果為不合格,爭端自然可以通過法律途徑得以解決。但是,鴨子的處理依然值得關注。因為,如果沒有有關部門的及時介入,鴨子會否改頭換面后流向市場,也依然是一個讓人擔憂的問題。
來源: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