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9月以來,國內食用油市場受“雙節(jié)”采購高峰等因素的影響,市場價格出現穩(wěn)中有升的態(tài)勢,市場交易明顯好轉。目前天津市場二級豆油價格一般在5380~5400元/噸,與前期基本持平;山東市場二級豆油價格為5380元/噸,與前期變化不大;江蘇地區(qū)二級豆油價格一般在5360~5420元/噸,比前期下降0.2%;江蘇市場菜油價格一般在5100~5200元/噸,比前期下降0.5%;安徽市場菜油價格為5100~5150元/噸,與前期基本持平;湖北市場菜油價格在5100~5200元/噸左右,比前期上升0.3%;業(yè)內人士分析認為,雖然近期國內食用油市場基本呈現穩(wěn)中有升態(tài)勢,但受整體行情大環(huán)境的影響,預計后期食用油市場價格依然面臨不小壓力,市場價格大幅走低的時間應該在10月份,其主要原因是:
10月份大批量大豆的全面上市,將使國內食用油市場價格面臨強大的價格壓力。首先,東北國產大豆到9月中下旬已經開始陸續(xù)收割,預計到10月份即可全面上市。從東北地區(qū)的大豆生長情況調查來看,今年國產大豆長勢良好,產量也即將定型。從東部和中部部分地區(qū)調查的結果顯示,預計今年減產的幅度不會很大,國產大豆的供給依然充足,這給市場帶來了一定的心理壓力。雖然8月份天氣一直不利作物生長,實際產量可能較預測有所下降,但是大量大豆的上市將使豆油產量大幅增加。據悉,到10月份仍然將會有大批進口大豆到港,國產大豆和進口大豆的大量壓榨,使國內市場豆油供應量必然急劇增長,導致豆油市場價格的明顯回落。
今年國內油脂油料產品的進口壓力依然比較大。盡管今年豆油、菜籽產品的進口大幅減少,但基本被大豆以及棕櫚油進口的大幅增長所抵消,今年進口油脂整體供應實際上并不少。從年度進口來看,在截至9月份的本年度里,我國大豆進口量可能達到2450萬噸左右的水平,棕櫚油進口可能接近400萬噸,加上豆油的進口以及國內油籽的產量,2004/2005年度國內油脂產品新的供應總量將達到2000萬噸以上,較上一年度大幅增長,對國內的壓力顯而易見。近期外盤大幅下跌,已經吸引了中國買盤進場,國內后期到貨增加的可能性大大增大。從短期進口來看,預期8月份進口大豆將達到250萬噸,進口豆油也將達到20萬噸左右,國內壓力依然不小。隨著8、9月份進口毛豆油到港數量的快速增長,我國將步入今年毛豆油到港最集中的階段。由此也將對豆油價格產生進一步的壓力。
國內秋季油籽即將上市將增加國內油脂市場的總體供應。大量油菜籽的上市將使國內油料數量更加充裕,將進一步促進國內食用油價格的下跌。
近期國內花生仁和花生粕市場價格繼續(xù)高位企穩(wěn),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各地油廠和經銷商繼續(xù)堅挺對花生油對外所報價格,但由于新花生即將全面上市,所以后市依然面臨不小的壓力。
棉籽油全面上市。目前國內各棉花主產區(qū)的棉花收購工作已經陸續(xù)開始,預計9月中下旬隨著大量棉花的收購加工,棉籽也將進入壓榨階段,10月份得以全面上市。由于棉籽油一直是冀魯豫及新疆等地人們食用植物油的首選,人們對棉籽油的大量購買,將會使國內食用油供應量相對過剩,必然導致食用油價格明顯下降。
棕櫚油消費逐步趨淡,將抑制棕櫚油價格上漲。我國后期氣溫逐步降低,到10月份天氣轉涼,散裝銷售的色拉油不能再大量攙兌棕櫚油,食品行業(yè)中如冷飲等也減少了對棕櫚油需求,將促使棕櫚油市場的采購減弱、價格走低。從BMD外盤看,目前價格依然運行在下降通道之中,各種技術指標顯示市場依舊是弱勢。因此,外盤也不能對國內棕櫚油市場提供有效支撐,所以后期國內棕櫚油價格走低的可能性很大。
綜上所述,到10月份國內食用油因消費者購買數量已備齊,銷售數量將大幅回落,再加上大量新的豆油、菜籽油、棉籽油、花生油的全面上市,將促使國內食用油市場價格明顯下降。
10月份大批量大豆的全面上市,將使國內食用油市場價格面臨強大的價格壓力。首先,東北國產大豆到9月中下旬已經開始陸續(xù)收割,預計到10月份即可全面上市。從東北地區(qū)的大豆生長情況調查來看,今年國產大豆長勢良好,產量也即將定型。從東部和中部部分地區(qū)調查的結果顯示,預計今年減產的幅度不會很大,國產大豆的供給依然充足,這給市場帶來了一定的心理壓力。雖然8月份天氣一直不利作物生長,實際產量可能較預測有所下降,但是大量大豆的上市將使豆油產量大幅增加。據悉,到10月份仍然將會有大批進口大豆到港,國產大豆和進口大豆的大量壓榨,使國內市場豆油供應量必然急劇增長,導致豆油市場價格的明顯回落。
今年國內油脂油料產品的進口壓力依然比較大。盡管今年豆油、菜籽產品的進口大幅減少,但基本被大豆以及棕櫚油進口的大幅增長所抵消,今年進口油脂整體供應實際上并不少。從年度進口來看,在截至9月份的本年度里,我國大豆進口量可能達到2450萬噸左右的水平,棕櫚油進口可能接近400萬噸,加上豆油的進口以及國內油籽的產量,2004/2005年度國內油脂產品新的供應總量將達到2000萬噸以上,較上一年度大幅增長,對國內的壓力顯而易見。近期外盤大幅下跌,已經吸引了中國買盤進場,國內后期到貨增加的可能性大大增大。從短期進口來看,預期8月份進口大豆將達到250萬噸,進口豆油也將達到20萬噸左右,國內壓力依然不小。隨著8、9月份進口毛豆油到港數量的快速增長,我國將步入今年毛豆油到港最集中的階段。由此也將對豆油價格產生進一步的壓力。
國內秋季油籽即將上市將增加國內油脂市場的總體供應。大量油菜籽的上市將使國內油料數量更加充裕,將進一步促進國內食用油價格的下跌。
近期國內花生仁和花生粕市場價格繼續(xù)高位企穩(wěn),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各地油廠和經銷商繼續(xù)堅挺對花生油對外所報價格,但由于新花生即將全面上市,所以后市依然面臨不小的壓力。
棉籽油全面上市。目前國內各棉花主產區(qū)的棉花收購工作已經陸續(xù)開始,預計9月中下旬隨著大量棉花的收購加工,棉籽也將進入壓榨階段,10月份得以全面上市。由于棉籽油一直是冀魯豫及新疆等地人們食用植物油的首選,人們對棉籽油的大量購買,將會使國內食用油供應量相對過剩,必然導致食用油價格明顯下降。
棕櫚油消費逐步趨淡,將抑制棕櫚油價格上漲。我國后期氣溫逐步降低,到10月份天氣轉涼,散裝銷售的色拉油不能再大量攙兌棕櫚油,食品行業(yè)中如冷飲等也減少了對棕櫚油需求,將促使棕櫚油市場的采購減弱、價格走低。從BMD外盤看,目前價格依然運行在下降通道之中,各種技術指標顯示市場依舊是弱勢。因此,外盤也不能對國內棕櫚油市場提供有效支撐,所以后期國內棕櫚油價格走低的可能性很大。
綜上所述,到10月份國內食用油因消費者購買數量已備齊,銷售數量將大幅回落,再加上大量新的豆油、菜籽油、棉籽油、花生油的全面上市,將促使國內食用油市場價格明顯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