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網

我國食品出口隱憂累累形勢嚴峻

   2006-05-23 中國食品網中食網11420
   盡管2005年我國食品出口增速加快,較2004年的7.7%的出口增速高出了近12個百分點,貿易順差更是由2004年的2.1億美元擴大到了41.2億美元,但是,海關總署在分析當前我國食品出口的形勢時,還是分別使用了“硬傷”、“絆腳石”、“瓶頸”、“軟肋”、“隱痛”等相當刺目的字眼來形容我國食品行業(yè)在出口問題上遭遇的困難。
 
  這份由海關總署綜合統(tǒng)計司發(fā)布的分析報告顯示,2005年國內食品供給能力有了明顯提升,國內傳統(tǒng)大宗原料食品如水海產品、谷物及谷物粉、蔬菜和鮮、干水果及堅果等在國際市場上具有一定的競爭優(yōu)勢,出口實現不同程度的增長。其中水海產品出口43.5億美元,增長7.3%,占當年我國食品出口總值的18%;蔬菜出口33億美元,增長18.7%;谷物及谷物粉出口15.2億美元,增長83.5%;鮮、干水果及堅果出口9億美元,增長17.3%。這表明,國內食品的生產加工能力明顯提高,食品生產技術和產品結構得到進一步優(yōu)化,但與此同時,分析報告也指出,仍有一些問題值得關注:

  食品安全問題——我國食品出口的硬傷。分析報告認為,近年來發(fā)生的蘇丹紅、孔雀石綠、劣質奶粉、陳化糧等食品安全問題,不僅了影響國內居民的日常生活,也制約了國外市場對我國食品的進口需求。如2005年6月發(fā)生的“孔雀石綠”藥殘事件,由此引發(fā)藥殘事件使我國烤鰻出口嚴重受阻。雖然我國早在2002年5月就將孔雀石綠列入《食品動物禁用的獸藥及其化合物清單》中,但由于孔雀石綠價格便宜且治療水霉病等功效明顯,部分養(yǎng)殖者在水產養(yǎng)殖過程中仍偷偷使用。2005年我國出口烤鰻僅4.2萬噸,下降幅度達到30.3%。

  反傾銷——我國食品出口的絆腳石。報告指出,在我國連續(xù)11年成為全球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的背景下,食品行業(yè)不可能“獨善其身”。2005年1月,美國裁定除湛江國聯獲得零關稅外,其他蝦產品企業(yè)對美出口存在傾銷行為,被征收27.9%到112.8%不等的反傾銷稅,使我國對蝦產品出口嚴重受阻。另外,我國的蘑菇罐頭分別被美國、歐盟采取征收反傾銷稅和實行關稅配額限制措施,對美、歐的出口值分別下降了11.5%和7.4%;2005年4月、5月,澳大利亞和墨西哥也相繼對原產于中國的蘑菇罐頭進行反傾銷調查。

  “綠色壁壘”——我國食品出口的瓶頸。加入WTO之后,雖然關稅壁壘等貿易保護措施逐步取消,但部分發(fā)達國家為保護國內產業(yè)不受沖擊,頻頻利用自身經濟優(yōu)勢設立的各種“綠色壁壘”限制外來產品的進入。如歐盟從2005年8月起,對硫丹(具有殺螨作用的有機廣譜殺蟲劑)在茶葉中的殘留限量從30毫克/公斤調整為0.01毫克/公斤,導致2005年我國茶葉對歐盟出口茶葉僅1.6萬噸,下降24.2%。報告指出,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從2006年1月1日歐盟開始實施新的《歐盟食品及飼料安全管理法規(guī)》,特別要求進口食品必須符合新食品安全法的標準,否則不準進入歐盟市場。日本在2006年5月份正式施行的《食品中殘留農業(yè)化學品肯定列表制度》,針對進口食品、農產品中可能出現的734種農藥、獸藥和飼料添加劑,明確設定了近5萬個暫定標準。比如將茶葉農殘限量指標增至276(種)類,檢測辦法也更為苛刻,部分項目將“茶湯檢測法”改為“全茶溶劑檢測法”,大幅提高了市場準入門檻。這一系列“綠色壁壘”使我國食品走出“國門”的難度不斷加大。

  國內食品安全體系——我國食品出口的軟肋。報告認為,國內目前缺乏有效的統(tǒng)一協(xié)調機制,這使我國食品安全問題面臨著比較嚴峻的局面。特別是我國食品相關標準由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地方標準、企業(yè)標準等4級構成,標準之間的矛盾問題突出,并且實施的食品質量認證標準體系并未完全同國際標準相接軌,使通過國內質量檢查和安全認證的出口食品常常止步于國外的“綠色壁壘”。據悉,盡管2005年我國出口因質量問題遭遇退運的食品價值比2004年下降22.9%,但仍然高達6246萬美元。

  市場開放——我國食品行業(yè)的隱痛。根據入世后農業(yè)協(xié)議的規(guī)定,我國農產品關稅水平從2001年的19.9%降至2005年的15.3%,2006年關稅稅率進一步下調至15.2%,進口配額、許可證等貿易限制措施逐步弱化和取消,導致國際市場上大量廉價的食品涌入國內市場,對國內食品行業(yè)的長期發(fā)展的沖擊不容忽視。報告指出,東盟現已成為我國進口水果最大的“果園”,特別是東盟的熱帶水果成本低、品質好,且成熟期略早于我國,市場競爭優(yōu)勢明顯。進口的水果不僅對廣東、廣西、云南、福建等省區(qū)的水果種植戶造成巨大壓力,同時也擠占了國產熱帶、亞熱帶水果的市場份額。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新手幫助  |  信息發(fā)布規(guī)則  |  版權隱私  |  服務條款  |  聯系我們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