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網

食品安全為什么成了籌碼?

   2006-09-25 中國食品網中食網5580

     中國的老百姓似乎永遠要為自己餐桌上的食品安全擔心害怕。
 
    近期,食用油又掀起一輪不大不小的“壓榨門”風波。事情的由來是,近年來我國食用油行業(yè)突然出現了“壓榨油比浸出油更健康”的觀點。一時間,超市中、電視里、報紙上,“壓榨油更健康”的報道接踵而至。
 
    根據這種觀點,壓榨油是用機械方法生產,可以保證人體健康不受損害;浸出油則是加入化學溶劑生產出來的,具有安全隱患。許多商家也往往這樣告訴消費者:“壓榨油是綠色純天然食品,最健康;而浸出油是用化學法提煉的,有化學溶劑殘留,不安全。” 

    事實果真如此嗎?普通消費者自然無從判斷。此時,有專家出來正本清源:“壓榨法和浸出法只是兩種不同的油脂制取工藝,無論是浸出油還是壓榨油,只要符合我國食用油脂質量標準和衛(wèi)生標準的,就都是安全的食用油。 

    食用油的生產工藝風波,不過是近年來不斷掀起的各種食品安全標準紛爭的一個小案例。不久前發(fā)生的方便面油炸和非油炸之爭,啤酒甲醛風波,前段時間乳品行業(yè)的保鮮奶與常溫奶之爭,已經并不是商家所謂善意的忠告,而成為打擊對手的手段。而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關注正成為一些商家市場競爭的籌碼。 

    有關食品安全標準爭議頻出的行業(yè),無不是產能過剩,競爭激烈,營銷過度的行當。正面交鋒難以獲得市場認同,就會用些勝之不武的旁門左道來打擊對手。
 
    如果我們看食用油行業(yè)就更具有它特殊的市場環(huán)境。目前,ADM、邦基、嘉吉、路易達孚等四家跨國公司壟斷了中國80%的進口大豆貨源;而且,這些跨國公司在中國擁有占40%以上的壓榨能力。憑借雄厚的資金實力,外資接納了大批流動資金無法周轉的中小企業(yè)。至2006年4月底,仍在開工的97家企業(yè)中,外商獨資或外資參股的企業(yè)有64家。 

    業(yè)界人士認為,跨國公司進入中國目標有三:一是向中國銷售更多的大豆;二是消滅競爭對手,搶占市場份額;三是讓中國企業(yè)成為跨國公司轉化利潤的一個鏈條,通過中國市場來實現國際貿易環(huán)節(jié)上所賺取的利潤。中國的大豆壓榨企業(yè)不止一次被跨國公司整體"逼倉",滑入全面虧損的深淵。經過整體洗牌,一半以上的中小企業(yè)停產倒閉。而跨國糧商借機兼并,走完了淘汰大量競爭對手的關鍵步驟。
 
    如果我們看到這樣的嚴峻和險惡的市場背景,那么企業(yè)間利用食品安全問題相互攻殲的行動就更顯得是自毀長城。
 
    使用哪種產品,這本來是消費者選擇的結果,然而消費者的選擇通常會被一種看不見的力量打破。這是一種非市場的力量。
 
    我們看到那些獲得了相對新聞寬容度的媒體在有意無意之中充當某些利益團體的代言,而一些官方和半官方研究機構的權威與專家們則分站不同陣營,看不到科學和中立的精神來維護市場的健康。 

    這些報道不但影響了我國食品工業(yè)的聲譽,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是人為制造食品安全恐慌,欺騙和誤導了消費者。而作為一些官方和半官方機構的所謂專家和官員,應該站在公平和科學的立場上來澄清誤導,消除消費者的疑慮,而不是制造新的誤導,成為競爭一方的代言人。
 
    特別是政府各級官員應該代表政府的權威,是競爭雙方的仲裁者,而不是競爭雙方的參與者??傊?,只有各方本著對公平競爭秩序的維護,保護消費者知情權的立場上來看待和處理這個問題,消費者的所謂食品安全才能有制度上的保障。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新手幫助  |  信息發(fā)布規(guī)則  |  版權隱私  |  服務條款  |  聯系我們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