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網(wǎng)

國家統(tǒng)計局新聞發(fā)言人詳解:CPI飆升為哪般

   2007-12-14 中國食品網(wǎng)中食網(wǎng)13360

國家統(tǒng)計局新聞發(fā)言人、國民經(jīng)濟綜合統(tǒng)計司司長李曉超

主持人李小萌

  李小萌:歡迎來到《新聞會客廳》。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shù)這個原本屬于經(jīng)濟學范疇的概念隨著這幾個月里不斷攀升,被普通人了解和關注的程度也在加深,今天上午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了十一月份的CPI指數(shù),先來看一下。

  今天上午,國家統(tǒng)計局正式對外發(fā)布了今年十一月份的CPI指數(shù),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十一月份的CPI指數(shù)達到了6.9%,也就是說從今年八月份以來,CPI指數(shù)連續(xù)第四個月保持在6%以上的較高位置。

  今年以來,受到食品上漲的影響,國內的CPI指數(shù)從年初1月份的2.2%,到5月份的3.4%,一直保持著緩慢上升的趨勢。進入6月以后,在生豬、食用油等副食品價格上漲的帶動下,CPI指數(shù)的上升突然加快了速度。繼6月份達到4.4%之后,7月份又再次刷新到了5.6%,8、9、10三個月更是分別以6.5%、6.2%和6.5%的漲幅居高不下,而今天公布的十一月份的CPI指數(shù)——6.9%更是創(chuàng)下了近十年來國內居民消費價格指數(shù)的新高。

  李小萌:今天節(jié)目我們請到的是國家統(tǒng)計局新聞發(fā)言人、國家統(tǒng)計局國民經(jīng)濟綜合統(tǒng)計司司長李曉超,李司長,歡迎您。

  李曉超:謝謝。

  李小萌:11月份新的CPI指數(shù)公布了,6.9%,當這個數(shù)字公布出來的時候,您的內心會有一種壓力嗎?

  李曉超:因為我們公布的時候,實際上就是從這個價格變化來看,今年我們預期還是逐漸在上漲,可以說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我們預期之中的,當然比10月份高一點,可能某種意義上也出乎我們的意料。

  李小萌:不在意料之中嗎?

  李曉超:既是意料之中,也是意料之外。

  李小萌:怎么講?

  李曉超:意料之中就是因為去年一來生豬,特別是以生豬為主的食品價格一直在持續(xù)上漲,11月份實際上去年雖然有所上漲,但是去年并不是上漲最快的時候,也就是說去年實際上基數(shù)還是比較低,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感覺到是預料之中的。但預料之外就是,沒想到上漲幅度會比10月份又有所加快,這個因素主要還是一些國際市場的因素影響得比較大。

  李小萌:對于CPI這個指數(shù)我覺得在普通人當中有兩種感覺,一個是大家對這個概念越來越熟悉,另外是對它的這種不斷攀升似乎也覺得有點麻木了,不知道您有沒有這種感覺?

  李曉超:怎么理解這個麻木呢?我想實際上大家如何看待這個CPI的事情,因為CPI這個概念是技術性還是比較強的,當然作為如何理解,我想可能有四個要件,我們需要去把握。第一個要件就是CPI實際上是英文縮寫,翻譯成中文實際上是居民消費價格指數(shù)的概念,這八個字實際上就把居民消費價格指數(shù)的一個概念基本上界定了,它首先強調的是居民。第二就是講消費,就是居民消費。第三個要件就是講到價格,是居民消費的價格,指數(shù)實際上是在統(tǒng)計學上的一個術語,它實際上是反映了一個水平變化的情況。

  李小萌:像您剛才講的是一種相對專業(yè)的角度去分析這個概念是怎么回事,但是作為指導普通人生活來講,了不了解這個CPI指數(shù)對生活有什么樣的影響?

  李曉超:當然從以上概念我們可以看到,因為它是反映居民消費價格的,因此對居民應該說影響還是比較大的。因為在同樣的條件下,也就是說居民在消費等量的商品和服務的時候,如果價格上漲,他可能就會支付更多的貨幣,也就是說支付更多的錢,這樣當然居民非常關心。另外這幾年,特別是近幾年來,我們的資本市場發(fā)展也比較快,而居民消費價格指數(shù)CPI又是宏觀調控的一個指標,相應來說就影響我們一些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如何走向,再加上這幾年的居民又在股市上投資得比較多,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可能又影響到居民對股市和儲蓄存款的利率,這方面與居民生活又有很大關系。

  李小萌:當我們看到這個CPI指數(shù)11月份又比10月份指數(shù)增加了0.4個百分點的時候,可能從中會透露一些什么樣的信息?比如說金融政策,或者是其它一些領域當中的政策會有哪些調整?

  李曉超:這個調整可能取決于宏觀調控部門,他們不僅要看CPI,可能還要看宏觀經(jīng)濟的其它一些指標,去做判斷,他們應該怎么去是緊縮還是寬松的一個宏觀調控政策,當然最近剛剛閉幕的中央經(jīng)濟工作會議,實際上已經(jīng)明確了明年我們還要繼續(xù)實行穩(wěn)健的財政政策,當然這個貨幣政策有點緊,要調整,今年我們實際上一直堅持的是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明年可能要對這個政策做點調整,實際上針對目前的價格上漲在加快的勢頭提出了這樣一個政策的導向。

  李小萌:下面一個問題跟您就是密切相關了,這么一個和每個人生活緊密有關系的指數(shù),它的采集手段都有什么?

  李曉超:它的采集手段實際上我們在技術上實際上是一個統(tǒng)計上技術比較強的一個抽樣技術,是按照一般的抽樣理論做的方案,在這個方案的前提下,實際上大家最關心的就是基礎數(shù)據(jù)如何進行采集,這個基礎數(shù)據(jù)是目前我們按照這個方案確定的大概全國涉及到五百多個縣市,調查點大概有五萬多個,調查員大概有三千五百人。

  李小萌:全國范圍內三千五百人。

  李曉超:對,總共大概有五萬個調查點,當然為了確保這個數(shù)據(jù)的準確,我們對調查員實際上是事先進行培訓,并且對他們提出了很多有些制度的要求,我舉兩點,第一點就是除了在調查員這三千五百人調查員之上,我們還有督導員,也是對調查員不僅在技術上對他進行指導,而且還監(jiān)督、檢查他調查的數(shù)據(jù)是不是準確。另外我們對調查員要求,要有三定要求,要定時、定點、定人,這是什么意思呢?定點就是因為不同的地段,可能價格在時間序列上可能不好比,我們就要選擇在同樣的地點,對同樣的產(chǎn)品進行調查。

  李小萌:同樣的地點這個范圍是多大?是同一個城市、同一個區(qū)還是同一個市場?

  李曉超:同一個調查點。

  李小萌:調查點是一個市場嗎?

  李曉超:就是一個市場,比如說一個超市,或者是一個農貿市場,這是一個調查點。另外我們還有一個定時,因為價格實際上特別是生鮮的一些產(chǎn)品價格不一樣。

  李小萌:早上和晚上是不一樣的。#p#分頁標題#e#

  李曉超: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要求調查員在采集的時候一定在同一天時間的同一個時間,比如說早晨八點,都要采取早晨八點,另外還要定人,也就是說你調查的這個攤位或者是超市的柜臺,都要是固定的。

  李小萌:什么樣的人可以成為價格調查員呢?

  李曉超:價格調查員實際上是我們在社會首先進行招聘,招聘以后看考試過關不過關,然后再進行培訓。

  李小萌:是有償勞動嗎?

  李曉超:有償勞動,當然是有償?shù)?,因為別人付出勞動了嘛。

  李小萌:我們也拍到這個短片,看看調查員是怎么工作的,一起來看一下。

  調查地點:北京市某百貨商場

  調查對象:日用百貨

  (調查員張粉霞調查的情況)

  張粉霞:“忙著呢。您好,我來看看咱們的這個鞋。我看的是休閑鞋,上次看的是498元。”

  售貨員:“今天374元。”

  張粉霞:“374元是吧?好,374元。是7.5折是吧?”

  售貨員:“7.5折。”

  張粉霞:“好,謝謝你,老來麻煩你們。”

  張粉霞:“您好。今天早班?。?rdquo;

  售貨員:“早班。”

  張粉霞:“怎么樣這兩天賣得好嗎?”

  售貨員:“還行。”

  張粉霞:“還可以,這一款,我看一下,價格是860元,110,和我所調查的是一致的,同一款,那今天咱們能有優(yōu)惠嗎?”

  售貨員:“這最多可以給您打九折。”

  張粉霞:“最多可以打九折,就不能再優(yōu)惠了?他們那邊不是打八折嗎?”

  售貨員:“它那是國產(chǎn)品牌。”

  張粉霞:“國產(chǎn)品牌就是八折,咱們是進口,就是九折,麻煩您給我算一下。”

  售貨員:“774元,我們都記住了,這款比較受歡迎。”

  張粉霞:“這款比較受歡迎,774元,九折,好,謝謝你。”

  張粉霞:“您好。我來看一看。我們想在你這兒調一款面料純化纖的女褲,這應該是沒問題,是吧?那價格呢?”

  售貨員:“428元。”

  張粉霞:“那今天咱怎么賣呢?”

  售貨員:“八折。”

  張粉霞:“428,打八折,麻煩您給算一下。”

  售貨員:“打完折342元。”

  張粉霞:“342元,好,那我要填寫一下。”

  記者:“您擔負多少個商品的價格采集?”

  張粉霞:“我主要負責穿用,我這一本大概將近四百個品種。”

  記者:“四百個品種,都是您一個人來采?”

  張粉霞:“都是我一個人來采。”

  記者:“每個月要采集多少次?”

  張粉霞:“每個月三次,每十天來一次,來觀察這個價格的變化。”

  調查地點:北京市某菜市場

  調查對象:蔬菜副食

  (調查員高秀玲調查的情況)

  高秀玲:“調查員:今天這個價格在多少錢?”

  售貨員:“今天這個價格特價23塊一斤。”

  高秀玲:“這價是不是比前兩天價格便宜點兒”?

  售貨員:“一直都是這個價格,現(xiàn)在是促銷。”

  高秀玲:“反正我上次采價這個好像是不是50塊錢一公斤。”

  售貨員:“50塊錢一公斤,25塊錢一斤。”

  高秀玲:“今天等于促銷,降了兩塊錢,一公斤降了四塊錢是吧?”

  售貨員:“對。”

  高秀玲:“好,麻煩你。”

  高秀玲:“咱們后臀尖今天多少錢一斤?”

  售貨員:“13.9元。”

  高秀玲:“13.9元,是不是比前幾天漲了點兒?”

  售貨員:“昨天漲的錢。”

  高秀玲:“昨天漲的,才多長時間怎么又漲了一次?”

  售貨員:“沒辦法,現(xiàn)在進價貴。”

  高秀玲:“就是等于來的時候價格就貴是嗎?”

  售貨員:“對,來的時候就貴。”

  高秀玲:“咱們這茄子現(xiàn)在多少錢一斤?”

  售貨員:“這個五塊。”

  高秀玲:“這個五塊錢一斤,菜花呢?”

  售貨員:“菜花六塊。”

  高秀玲:“絲瓜呢?”

  售貨員:“絲瓜六塊。”

  高秀玲:“絲瓜也六塊錢。”

  高秀玲:“您好,我問一下,咱這黃瓜今天多少錢一斤?”

  售貨員:“五塊一斤。”

  高秀玲:“五塊錢一斤。扁豆呢?”

  售貨員:“那個也五塊。”

  高秀玲:“這個也五塊。這個大蔥多少錢一斤?”

  售貨員:“大蔥三塊。”

  高秀玲:“大蔥三塊,這個蓮藕呢?”

  售貨員:“六塊。”

  高秀玲:“蓮藕六塊。”

  記者:“您負責大概有多少個品種的商品要問價格?”

  高秀玲:“差不多在這個地方得五十多個品種。”

  記者:“多少?”

  高秀玲:“五十個品種。”

  記者:“每五天來一次,每次都要五十個品種。”

  高秀玲:“對。這是這一個點,其中的一個點。”

  記者:“您還負責幾個點?”

  高秀玲:“我負責五個點。”

  記者:“五個這個規(guī)模的市場?”

  高秀玲:“不,也有比這小的。”

  李小萌:看過剛才這個短片我有一個特別突出的感覺,就是這個價格調查上來的數(shù)字準確不準確,和每一個調查員的敬業(yè)程度,問得細不細有很大關系。#p#分頁標題#e#

  李曉超:是這樣。

  李小萌:他們兩個人都是反復在核實一個商品的價格究竟是多少錢,如果問一句就走了,很可能這個拿到的數(shù)字就有問題。

  李曉超:對,實際上我們調查,實際上是真正最后的成交價,而不是價簽上標的價格,是真正成交的價格。

  李小萌:像第一個調查百貨的那位調查員,她反復問,說這個真正的折扣后是多少錢,最后她記下的就是那個低的價格,而不是價簽上的價格。

  李曉超:對,就是成交的價格。

  李小萌:而調查百貨的調查員和調查食品調查員的工作強度是不一樣的。前面一位是每十天一次就可以了,而后面一位每五天一次,這也是根據(jù)商品的性質不同規(guī)定的?

  李曉超:對,因為像服裝一般的來說,價格相對是比較穩(wěn)定的,因為我們在考慮的時候,包括國際上也是如此,就在考慮這個工作的成效和付出的成本怎么更合理,因為服裝相對價格在一定時期是比較穩(wěn)定的,而鮮菜可以說每天都在變化,我們要求對鮮菜調查頻率要高于對服裝的價格頻率,也就是說價格相對變化比較大的頻率要高,而相對來說價格相對比較穩(wěn)定的產(chǎn)品,我們調查相對就比較少一點。

  李小萌:作為統(tǒng)計部門來講,把這些樣本采集回來之后,還要不要再進行一次篩查或者是核實,如果有誤差又怎么辦?

  李曉超:是需要的,如果說我們因為長期從事調查工作,特別搞這個價格工作,都會有一個判斷,比如說當某一個產(chǎn)品的價格突然發(fā)生過快上漲或者大幅度下跌,它都會相對來說和其它市場進行一個對比的核查,這樣就會找出可能會產(chǎn)生的一些誤差。

  李小萌:您覺得這個誤差在百分之多少之內是可以允許的?

  李曉超:實際上在調查數(shù)據(jù)的時候是不允許有誤差的,當然在方案設計的時候它是有誤差的,就是因為畢竟是個抽樣調查,它是允許有一定的誤差范圍。


  李小萌:盡管說在追求盡量的精確,但是當CPI指數(shù)公布之后很多人還是覺得和自己日常生活當中的感受是有差距,是不一樣的,這又是為什么?

  李曉超:因為我們公布的CPI實際上是一個平均數(shù),這種平均數(shù)實際上有好幾個,至少有三個平均,第一個就是產(chǎn)品的平均,因為這個CPI包括居民消費所有產(chǎn)品的平均價,不是個人感受某一個產(chǎn)品的價格,這會產(chǎn)生感覺不一樣。第二個實際上是一個時間,我們一般公布是9月份的價格,9月份的價格實際上是9月整個的平均價,在這個期間的平均價,而不是某一個時點上的價格,而我們的老百姓往往去到商場以后,可能會突然感覺到,這個價格怎么和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的不一樣,實際上那是我們一個時間的平均。第三個還有一個地域,各個地域公布的CPI是全國的概念,可能東部地區(qū)和西部地區(qū)的價格就不一樣,比如說在東部生產(chǎn)的產(chǎn)品可能運到西部,就會把運輸?shù)膬r加上去,到西部可能就貴一點,或者是說反過來,在西部產(chǎn)的產(chǎn)品運到東部可能也會貴一點,這樣實際上是一個平均的概念,而我們的個體往往感覺可能會產(chǎn)生一些差異。

  李小萌:您說的這三個方面讓人覺得跟心里的感覺有差異,可以理解,但是為什么我們總感覺CPI的指數(shù)比我們感受到的漲幅要低,而沒有相反的情況?

  李曉超:漲幅要低實際上就是這一輪,就拿當前來說吧,因為有時CPI上漲可能不是所有的產(chǎn)品價格上漲,比如說我們統(tǒng)計的今年以來的價格上漲,主要實際上還是由于食品帶來的,而食品帶來我們統(tǒng)計還是比較高的,11月份大概上漲18.2%,這個還是比較高的,但是其它產(chǎn)品還在下降,比如說衣服,還有交通通訊,還有教育、文化、娛樂,價格還在下降,這樣可能公布出來感受就不太一樣,因為它結構的變化,不是所有的產(chǎn)品都上漲,可能這一部分消費食品比較高的感受更明顯一點,而消費食品相對比較少的可能感受沒那么明顯,這就造成了一些群體對這個CPI感覺會有時候不一樣。

  李小萌:剛才李司長提到了食品價格的上漲在整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shù)當中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所以我們也準備了挺大的一個圖表,結合來說一說。您看,在您來之前,后面11月份的幾個數(shù)我們都沒敢填,您填上去是最有權威性的,幫我們填充上好嗎?

  李曉超:對,我填上也是成千上萬統(tǒng)計工作者的成果,我把它寫上去,這個是118.2%,這個是106.9%,這個是101.0%。

  李小萌:好,謝謝您把這個都填滿,填滿之后還要給我們逐個解釋一下,紅色、黃色和紫色三條線分別代表什么,先從黃色說起,我們今天從節(jié)目一開始說的都是這個。

  李曉超:對,因為這個是總指數(shù),黃線就是我們通常講的CPI,也就是居民消費價格指數(shù),我們大家可以看到從今年以來,可以說CPI一直基本上是呈現(xiàn)出逐月上升的趨勢,當然中間可能個別月份有所緩解,但總的趨勢是在上升。

  李小萌:在這里邊應該有那么一個或者兩個點是值得著重說一說的,比方說三月份到達了3.3%的增長率,有人說這是一個比較關鍵的點,因為曾經(jīng)把這個3%的增長率看作是一個警戒線,您是不是也這么看?

  李曉超:我倒不一定太同意這個警戒線的提法,因為各個國家發(fā)展階段都不會一樣,情況也不一樣,你看美國現(xiàn)在的經(jīng)濟增長速度比我們低了很多,但是它的物價基本上和我們很接近,這也不一定說美國就出現(xiàn)了嚴重通貨膨脹,但是我們現(xiàn)在經(jīng)濟增長這么快,價格指數(shù)實際上3.3%,所以這個警戒線的提法倒不是太準確。

  李小萌:您是不同意警戒線這個提法還是不同意3%作為警戒線?

  李曉超:我是不同意3%作為警戒線這個提法。

  李小萌:那百分之多少可以成為警戒線呢?

  李曉超:這個可能情況就比較復雜,我想可能要根據(jù)當時的情況做出判斷可能更準確,因為我們的情況每天普遍都不一樣,一年跟一年都不太一樣。

  李小萌:剛才我們說是一個點,下面我們再來說一個階段,從5月份到8月份這四個月是最明顯的,百分之三點幾、四點幾、五點幾、六點幾,逐步在攀升,而且幅度是比較大。

  李曉超:這個主要是一個什么原因呢?今年價格上漲主要還是以食品上漲帶動為主體,這個食品價格上漲實際上是從去年10月、11月開始漲,這樣實際上就存在著去年這個時期基數(shù)相對比較低,而豬肉價格上漲比較快實際上主要突出表現(xiàn)在5月份以后,這樣就造成了一個月比一個月要攀升的趨勢。

  李小萌:恐怕這要結合上面這條紅線來看了,同樣在這個區(qū)間之內,這個紅線的陡峭程度就明顯多了。#p#分頁標題#e#

  李曉超:對,因為這個紅線實際上是一個食品價格的指數(shù)了,它只是CPI的一部分,它上漲得更快才能帶動黃線可能上漲,因為其它的價格漲幅并不是太快。

  李小萌:所以當這個黃線當中剔除了紅線的因素之后剩下的紫色這條線看著就很平緩了。

  李曉超:對,我們看從今年1月份到11月份基本上是保持在1%以下的這樣一個水平,這就充分說明了今年的價格上漲實際上具有明顯的結構性特征,也就是說主要是由食品價格上漲拉動引起的。

  李小萌:結構性的上漲和所謂通貨膨脹之間的差別又是什么呢?

  李曉超:一般來說,包括經(jīng)濟界,包括國際上認為通貨膨脹實際上是指一個全面的、持續(xù)的上漲的概念,就是物價,特別是一切通常中CPI去說,而目前來說現(xiàn)在我們主要還是體現(xiàn)了結構性的,前面我也提到過,而其它的品種可能價格還在下降。

  李小萌:可不可以這樣理解,如果是通貨膨脹,這三條線的幅度應該是差不多趨同的,而不應該把它剔除之后,下面這條線就平緩了?

  李曉超:對,應該來說這個曲線之間的距離應該更近,我想可能就是從某一個方面來反映出來,可能其它產(chǎn)品的價格上漲得也快了,可能就預示著價格通貨膨脹嚴重性在加劇。

  李小萌:當我們發(fā)現(xiàn)了今年CPI指數(shù)上漲當中食品起了這么重要的作用之后,會讓我們心里覺得放松一點嗎?

  李曉超:也沒放松,為什么沒放松呢?因為雖然有食品價格上漲帶動為主體,但是由于這一輪的價格上漲實際上還有其它很多因素,比如國際的因素,還有現(xiàn)在目前由于食品價格上漲推動了一些其它產(chǎn)品價格也在上漲,可能還會形成成本的推動,所以雖然目前我們出現(xiàn)了價格上漲主要呈現(xiàn)出結構性特征,但是我們也不感到很輕松。

  李小萌:剛才我們看到的是食品在CPI當中起到的作用,接下來要問的一個問題是沒有被納入到CPI統(tǒng)計當中的比方說房子,大家看到漲幅最嚴重的是房子,而且它也是很大頭的一種投入,卻沒有在消費價格指數(shù)當中體現(xiàn),這是為什么?

  李曉超:這個就是我前面提到的,因為我們CPI實際上是講居民消費的,而住房一般在國際上不認為是居民的消費,就是居民購買住房。

  李小萌:不是消費是什么?是投資?

  李曉超:應該理解為是一個投資,為什么呢?消費一般的特征就是買完了,用了,它就不會再生,不會再存在,價值就會喪失,這就是這個消費的特征,而住房不是這樣,我買了以后雖然我在住,但是它可在升值,它的價值在升值,這樣在居民消費價格統(tǒng)計里邊一般都不包括居民購買住房的價值,但如果說你是租別人的房子去住,這個就包括了,實際上大家要是細心的話可以看到,CPI里邊第八項是有居住價格的,這實際上是反映居民消費的這一塊。當然它里邊還包括物業(yè)費、電費、水費,這里邊是計算在其中。

  李小萌:可是跟在房子上投入來講這就是很小的一部分了。

  李曉超:對。

  李小萌:您說現(xiàn)在沒有把房價統(tǒng)計進去是假設它是投資,而不是消費,但是現(xiàn)在買房的人又有很多人是買了第一套住房,買了之后可能再也不會出手。

  李曉超:但是我也跟你說一下,價格實際上是整個一個體系,我們大家日常關注CPI僅僅是價格體系的一部分,比如說有各個環(huán)節(jié)就有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價格,工廠生產(chǎn)出來產(chǎn)品以后,有工業(yè)品出廠價格,這個是反映出工廠剛剛生產(chǎn)出的產(chǎn)品的一個價格的情況,而到了批發(fā),到了零售,它又有零售和批發(fā)價格,反映流通環(huán)節(jié)的一些價格,進入消費領域就是居民消費價格,而且還有投資領域,有投資價格指數(shù),而購買住房專門有住房銷售價格指數(shù)去反映這個住房價格變化的一些情況,它實際上是有分工的,就像你和我分工一樣,你每天主持節(jié)目,我每天要做這個統(tǒng)計工作一樣,大家的功能是不一樣的,因為你要把它歸類在一起,必須要把它的性質都一樣才能好歸類,才能反映同樣的一個本質的問題。

  李小萌:好,房子的問題我們暫時放在這兒。我們也拿到一個資料說,比方說在美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shù)當中,包括什么呢?包括有能源、汽車貸款消費、休閑娛樂、寵物、運動器材、俱樂部的會員卡、新買的汽車、私人的交通等等,這些我們也都涵蓋嗎?

  李曉超:你說汽車,汽車都涵蓋的。

  李小萌:如果是買的第三輛、第四輛車呢?也算?

  李曉超:也算。

  李小萌:寵物的消費呢?

  李曉超:寵物消費也應該算。

  李小萌:休閑娛樂?

  李曉超:休閑娛樂更應該算了。

  李小萌:全部都有的。之所以提出這個問題是想問的是,現(xiàn)在我們CPI的指數(shù)統(tǒng)計多長時間更新一次?因為現(xiàn)在人們的生活方式、消費方式更新還是很快的。

  李曉超:你說更新,我理解可能就是講居民消費權重的更新,就是說居民可能在這一個階段消費的食品會多,在另一個階段可能消費得會少一些,這樣實際上我們現(xiàn)在每五年要更新一次,當然現(xiàn)在我們正在根據(jù)形勢的變化,逐漸在加快權重的調整步伐,也正在不斷進行改革,以更客觀地反映。

  李小萌:是不是說更新得越快還是相對更客觀一些?

  李曉超:更新快也有一個問題,就是可比性的問題,因為有些過去有的產(chǎn)品可能現(xiàn)在沒有,現(xiàn)在有的過去沒有,這個就存在著不好比,所以它相應來說在技術上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李小萌:要找到一個最合適的點。

  李曉超:對。

  李小萌:剛才我們說的這個CPI指數(shù)這個圖,整個在這兒我們看到它上升的時候,心里邊有點忐忑,但是看到它持平,或者看到它下降的時候是不是就應該比較心安呢?

  李曉超:也不是,因為居民消費價格如果說持續(xù)下降或者是保持很低的時候,實際上對經(jīng)濟也是不利的,為什么呢?如果說價格過低,價格在整個經(jīng)濟中有時候它會起到潤滑劑的作用,比如說企業(yè)價格要上漲,企業(yè)可能拿到的利潤相對來說就比較多,這樣就會增加工人的工資,而如果說價格過低,企業(yè)可能利潤就會少,我們居民的收入相應可能增加得也不會那么快。比如說在日本上個世紀最后十年,日本遇到一個大的問題,就是價格持續(xù)下降,也就是我們通常講的通貨緊縮,通貨緊縮實際上對經(jīng)濟發(fā)展也是不利的,也是我們應該在經(jīng)濟發(fā)展過程中應該避免的一個現(xiàn)象。

  李小萌:接下來我不知道這個問題您會不會回答我,比方說現(xiàn)在12月份也已經(jīng)接近中旬了,您對十二月份CPI指數(shù)有一個什么樣的預期,或者說對于明年這個指數(shù)又會有怎么樣的發(fā)展,有預期嗎?#p#分頁標題#e#

  李曉超:預期可能是有預期,但是作為我們國家統(tǒng)計局這個職能,我們是不做預測的,我們一旦做預測,可能就會影響公正,如果說我們預測準,人家說你這個數(shù)據(jù)就不準了,提前你們都界定好了,如果預測不準,那到時候人家也說我們是瞎預測,所以實際上我們不做預測,我們僅僅做事后的一些統(tǒng)計,把過去已經(jīng)發(fā)生的情況客觀地、準確地統(tǒng)計好,為宏觀決策和為老百姓服務好。

  李小萌:有統(tǒng)計局發(fā)布的各種數(shù)字,您剛才也講了,對宏觀決策,對老百姓生活的指導都起到很好的作用,像今年中央經(jīng)濟會議有這么多新的提法,你們的工作對這種新的改變起到多大的作用呢?

  李曉超:因為我想可能做某一件事情,特別是對未來做安排的時候,可能都要對過去有一個準確的了解和判斷,我想我們統(tǒng)計局就是起到這樣一個作用,為中央對安排未來,分析當前存在哪些問題,提供一個客觀的依據(jù),這就是我們統(tǒng)計局應該做的工作。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wǎng)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新手幫助  |  信息發(fā)布規(guī)則  |  版權隱私  |  服務條款  |  聯(lián)系我們  |  網(wǎng)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